「你可能不信,他們點擊了1000億次這種類型的廣告」
【本文原創,轉載請聯繫】
遊戲廣告,如何亂境叢生?
01
電腦上,最熱門的當屬「我系渣渣輝」的傳奇頁游廣告,一度成為網友們的槽點。
而近來手機上的遊戲廣告同樣走上一條奇葩的道路。巨鯤,儼然開始成為新潮。
網友調侃
打開某頭條app,在瀏覽過程中,會發現大多都是這種遊戲廣告,獵奇的圖片加文案就是一個個鮮活的段子,成功吸引了不少網友。
02
但是這些誇張奇葩的廣告,真的會有很多人去點擊嗎?
熟悉廣告投放的小K說:「你可能不信,他們點擊了1000億次這種類型的廣告!2017年國內超過50%都是這種類型遊戲在投廣告,而廠商們大都喜歡用這類素材,轉化率高嘛!有人願意為之付費。當然高點擊的原因,就是還有部分人喜歡這種獵奇的玩意,看了就覺得爽,希望能玩到這種玩法的遊戲,無論是遊戲新手還是老手。」
真的有「鯤」這種玩法嗎?順著廣告點進去,是一個落地頁或者直接下載:
這些人為設置的評論,也是戲精本精了,通過這種用戶之間的「尬聊」形式來「套近乎」、「推薦下載」,而點擊下載後,5秒內就能讓你措手不及:
這不是頁游嗎?準確來說,是搬到手機上的頁游,熟悉的遊戲視角,成拋物線的輕功跳躍,一條龍自動尋路、做任務、殺怪升級,配套齊全的開服充值活動......
03
但是,遊戲里沒有廣告中的巨鯤。
如果不信,可以再點多幾個廣告,下的遊戲依舊是沒有鯤,你還會發現,幾個遊戲名稱不同的廣告,最終下載的遊戲,是同一個。
遊戲內容與廣告描述不符,甚至是用同一個遊戲披馬甲來洗用戶,這算是欺騙、誤導消費者了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四條: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
小新是一名玩家,就曾經通過廣告下載過這類遊戲,當被問到發現遊戲內容不符時,他說:「我看到廣告沒的,我會去問客服為啥沒有,廣告的東西能賣給我嗎?」
他就是一部分玩家的縮影,誰不希望能真正地體驗到那種大作呢?或許廠商會說,不用擔心,我們在遊戲後期會加入廣告上的內容。
結果如何,就不了而知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廣告上的巨鯤可不是那麼容易就會出現在這些遊戲中的,為什麼?
因為,這些素材來自導演盧埃里·羅賓森的科幻短片《利維坦》,Youtube上播放超過百萬次,百度一下就能看到廣告中出現的巨鯤圖。
不好意思,連這條鹹魚,都是隔壁偷來的。
04
也許因為是國外的素材,版權商難以追究責任,素材就直接拿來用,管它是否侵權,好用就行。
小K:「沒錯,一切以轉化效果為指標。遊戲廣告的創意除了改編國外素材,我們還有模板,從數據上看,不同類型的遊戲,點擊率和下載率最高的前幾個素材,我們就拿來套用。」
「像美女主播玩遊戲,找些主播或國外主播的圖,一般不會被追責,然後換個遊戲畫面。」
「對於喜歡卡牌的玩家,我們可以找些卡組圖,框不變,換個人物。」
「有時候投放渠道不會審核得很仔細,我們直接放別人遊戲的圖上去,也沒毛病。」
「廣告本質如此,必然存在信息不對稱性,而你說的抄,我理解是獲取泛用戶的一種手段,廣告,廣而告之。」
在廣告創意上,國內市場的套路確實有一手,抄襲素材二次加工,牢抓用戶爽點,換著法子給你變出拍案叫絕的廣告,似乎還玩得不亦樂乎。
05
遊戲廣告營銷到位,2017全年創造了2279億次點擊量,可見進入第二級頁面甚至下載頁面的次數多驚人,證明了這樣的遊戲廣告在國內是能被人所接受的。
那麼,下載並進入遊戲體驗的玩家,發現內容與廣告的不符,會留在遊戲里嗎?這個問題似乎有些傻,既然遊戲廣告鋪天蓋地,那廣告商、遊戲廠商和玩家間的利益鏈肯定是跑得通的,會做沒得賺的生意嗎?
小K:「遊戲廣告買量已陷入紅海,流量越來越貴了,頭部渠道像今日頭條,某些類型遊戲的IOS廣告已經超過100元買一個用戶了。一款遊戲在測試或穩定期會每月買幾萬人的量,如果遊戲賺錢不行,根本扛不住每個月百萬甚至千萬元買量消耗。」
「從玩家角度看,毫無疑問他們之中有不少人為這些遊戲付費,認可這樣的遊戲和模式,廠商便通過製作這樣的遊戲來賺錢,也認可國內的廣告買量。用戶買賬,廠商才肯投錢,廣告行業才能這般運轉起來。」
早在2017年3月份就出現過轟動一時的事件,著名遊戲視頻製作者「熬廠長」就曾推出過一期作品吐槽國內頁游廣告和頁游本身質量,其中利用虛幻4引擎做的畫面為人所詬病,如今手游還在延續著頁游那一套罷了。
06
大眾想玩好的遊戲,廠商想用套路賺錢,平台想擦邊洗流量錢。
一、玩家。隨著買量價格飛升,業內這種亂象開始受到遏止,因為我們玩家變得挑剔,對遊戲品質要求更高了。這是好事,倒逼廠商做精品,畢竟中國的廠商都是最會賺錢的商人,時刻迎合用戶需求。
精品遊戲製作不易,需要玩家的支持。如果都是支持洗快錢的頁游類型的遊戲,玩的只是資本沙盤。當然也有相當的用戶群體喜歡這種,但相信在未來,新生代玩家有更高的要求。
二、遊戲廠商。不少有想法的遊戲製作人,心裡都有一個哲學問題,就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先賺了錢才能做精品,還是先有精品才有賺錢?不管怎樣,實事求是地做產品,總比花心思在「假」廣告上要好。
真正被遊戲真實品質吸引而來的玩家,新增、活躍、留存和付費數據也會更加穩定。像頁游那種「淘金」方式來錢快,但並不適合遊戲生態良性發展。(頁游在玩家留存低的情況下,只能做大額付費,才能支撐買量成本)
"電子遊戲,作為公認的第九藝術,給人們帶來的情感可不是用錢來衡量的。"
三、流量平台。流量費用高,其中的原因也包括用戶對廣告的轉化變低,用戶開始認清「假」廣告,或者是對產品的選擇有所轉移。長久地穩定數據還是得靠實在的廣告,實在的創意,而不是「殺雞取卵」,同時鑒別和篩選優質產品也十分重要。
而且,想靠擦邊球悶聲發大財,近日幾家大平台被廣電局約談、被要求下架停運,很焦慮不是嗎?
國內依舊亂境叢生,站在你的立場,你怎麼看?
本文涉及數據來源《2017買量遊戲年度白皮書》,圖片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