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童年,早就被電子樂佔領了! - 風格大賞:電子音樂

現在說起電子樂,你想到的是——

DJ、慢搖?

蹦迪、抖腿?

小眾、炫酷?

潮?還是吵?

在EDM(電子舞曲)火速躥紅的這幾年,大家對電子樂的概念似乎就被局限到了「舞曲」的範疇內。然而,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童年,造就被電子樂佔領了?

電子樂,不只是舞曲

電子樂,最直白的概念解釋就是:用電子設備發聲製作的音樂。從70年代電子音樂的形成,到如今的40餘年間,它已經發展出了10多種主要風格、數百種細分類型。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電子樂和其他音樂風格始終進行著融合與進化,以至於我們現在所聽到的絕大部分流行音樂,都少不了電子樂元素在其中。

電子樂在國內,從80年代開始在流行音樂、影視配樂、遊戲配樂等各個領域開始應用,從這個時候開始,80後、90後的童年裡就已經被電子樂佔領了。不信?我們就來稍微盤點下。

西遊記

86版《西遊記》可謂永恆經典,而由許鏡清創作的電視劇配樂,也可以說開創了電子音樂和民樂及管弦樂隊結合的先河,成為國內電視配樂巔峰之作。每一集開播的第一秒,伴隨著孫悟空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畫面,你就能聽到「啾啾啾啾」的電子合成器音效,這可以說是幾代人童年的電子樂啟蒙了。

葫蘆兄弟

1986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動畫片《葫蘆兄弟》,作曲家吳應炬為其製作了電子合成器動畫配樂。「葫蘆娃,葫蘆娃,一根藤上七朵花」,這首主題曲的歌詞人人會唱,但可能大家都忽略了這首歌的編曲,是實實在在的電音。

超級瑪麗

1985年,任天堂公司發行遊戲《超級馬里奧兄弟》(超級瑪麗),近藤浩治創作了遊戲的8bit晶元電子配樂,成為大家童年記憶力最熟悉的一段旋律。這只是那個紅白機、小霸王統治的童年回憶中的一個代表,我們當時玩過的每一個遊戲,耳朵里所聽見的都是電子樂。

天氣預報

1984年,由上海電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改編的電子合成版《漁舟唱晚》被用於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天氣預報」,並且一直沿用至今。

動物世界

1978年,法國電子音樂樂隊Space發行了太空Disco作品《Just Blue》,後被央視選中作為《動物世界》的片頭曲。

以上所舉的例子,只是我們童年回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小部分,但也足以讓我們細思極恐——

原來我們都是聽著電子樂長大的,電音無處不在。

手機淘寶搜索「童年回憶」,也有驚喜~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穿普拉達的女王?
BTS都獲過什麼獎?
袁婭維當初為什麼輸給了吉克雋逸?
歌聲飄過60年第一場節目內容是什麼?

TAG:電子音樂 | 流行音樂 | 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