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最缺少的是批判性思維

中國已經認識到,人才的競爭會超過商業的競爭和資源的競爭成為各個國際富強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各個省市也開始了瘋狂的吸引人才政策的大戰。我們不但開始吸引海外華人,也吸引外國人。

吸引人才固然好,但是我們為什麼不能自己培養人才呢?我們引以為豪的小學,初中,高中教育,為什麼在大學階段沒有開花結果呢?當然,這裡面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幾乎沒有哪個大學專門的教學生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也許這裡的中文翻譯,並不準確,這個翻譯好像給人的感覺是我們要教別人怎麼抬杠。Critical thinking的準確翻譯應該是:基於客觀事實做出判斷。利用Critical Thinking,人們可以去肢解問題成為可被檢驗的一個個環節。然後用事實去檢驗這些環節。

Critical thinking 在西方的高等教育裡面普遍存在,應該是一種思維模式的基礎設施。所有的問題,都基於這種思維模式。比如你在做一件工作的時候,沒有critical thinking的人,往往會跟著別人走,別人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別人問你什麼,你什麼都不知道。而有過critical thinking訓練的人,一定會首先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干這個細節,它對於我實現最終工作目標有什麼幫助?有什麼以往的證據表明我這樣做這些細節會推出大概率我們想要的結果。

有了批判性思維,我們就會首先質疑對方所說的話,直到自己通過推理和循證來證明對方說的話有道理。對於那些越對未來影響大的判斷,就需要越多的循證和推理。比如,一個高考後的學生,在考慮報哪個專業的時候,沒有批判性思維的人,就會聽別人去說哪個專業可能好,去報哪個。而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會去調研每一個專業的就業,以及它相關就業的報酬,工作性質,工作壓力等等,再去判斷哪個專業是符合你的未來對人生的追求的。

用在醫學生,更是這樣。醫生對病人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臨床判斷都是基於證據,而不是臆想。這就是所謂的循證醫學和批判性思維的關係。比如一個女性,肚子疼,到底需不需要做檢查,是做B超,還是做CT,還是驗血,還是核磁,應該依靠的是以往多年案例的循證,而不是單一一個醫生所謂「經驗」的臆想。如果這個醫生會做的只是,讓你把所有的檢查都做一遍,其實他存在的必要性以及不大了,他最多是個醫學秘書的水平,會開化驗單,會開影響學檢查單。

中國大學教育有了批判性思維,那麼出現科研型人才的可能性就大很多。因為科學本身就是一種批判性思維。即使社會科學,現在批判性思維也在越來越多的運用。法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通過循證來推斷當時的事實。

推薦閱讀:

TAG:中國教育 | 應試教育 | 教育體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