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三國(一)
董卓死了。然而令王允想不到的是,真正的動亂卻才剛剛開始。
因為一個人,一句話。
就西涼人來說,董卓是個不錯的領袖。雖然他暴虐,可是他對待老鄉還是很夠意思的。但他的這幫老鄉卻不夠不爭氣。你若問他們借錢,借兵,哪怕是借老婆呢都可以商量,但是你要是問他們借本書,那是萬萬借不出,不是不給,實在是兄弟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筐。這也沒辦法,西涼那地方不說兵荒馬亂,也是天乾物燥,真不適合讀書。一幫老粗平時很囂張,這時卻都成了無頭蒼蠅。想不出什麼辦法,唯一想到的就是回老家,保住命。不過幸運的是(或者說不幸的是),事情總有例外。有一個西涼人不同,他愛學習愛讀書。歷史曾無數次的證明,讀書人,或許手無縛雞之力,可是很多時候,他們將改變歷史的走向。尤其是那些讀書人裡頭的精英,也就是能從四書五經中讀出治國安邦策的那一類。而這個人將是精英裡頭的精英,他叫賈詡。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民勤縣)人。應該說,賈詡同學的智慧是與生俱來的。有一個故事很說明問題。年輕的時候他被舉為孝廉,當了個小官。可是兵荒馬亂的年紀,當官的尤其不安全。賈詡隨便找了個借口就辭官回家了。或許是老天爺為了懲罰他的不負責任,就在他去找新工作的路上,遇上了一幫劫匪,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劫匪,是一幫叛亂的氐人。這幫氐人大致就相當於今天在火車站拿刀亂砍人的恐怖分子,只不過他們除了要命之外也要錢。而且更恐怖的是,賈詡遇到的這幫劫匪型恐怖分子還是群心裡陰暗的傢伙,他們殺人不是用刀,而是,活埋。賈詡眼一邊看著同行的小夥伴們被埋,一邊飛快的想著自救措施。終於,輪到他了。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敢忽悠,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把人說死什麼的其實都是小事。賈詡同學只用了一句話,不但挽救了自己的性命,而且反客為主,從孫子變成了爺爺。他對著那幫心裡陰暗的恐怖分子說:我是段爺的外孫,你們別殺我,送我回家,我家裡會給你們好多錢。所謂段爺,名叫段熲。是後漢時期的名將,曾與西羌大小會戰百餘次,斬首數萬,是以威震西土。可憐這幫沒讀過書的恐怖分子們,也不想想,堂堂段將軍的外孫出門怎會連個護衛也沒有。傻傻的,連銀子也不敢要,還跟賈詡結成了好朋友,臨行時又挑了匹好馬給他。可見,賈詡這書真不是白讀的,以至於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佩服的說,權以濟事,咸此類也。《論語·子罕》有言,可與立,未可與權。所謂權,是指臨事而變通,不盲目拘泥於氣節,道德等約束,能隨時隨事而動。世上的事,學會了權變,不說無所不能,至少一輩子安身立命是沒問題的。
然而可惜的是,現在的賈詡並不是站在正義的一方。雖然他的本心並不壞,但是由於董胖子的關係,朝廷傳言要盡株涼州人。而與他共事的那幫兵痞子,現在也像無頭蒼蠅一樣。沒辦法,生命是寶貴的,為了活命,他又一次動用了那驚人的智慧。就在李傕打算回老家的時候,賈詡建議說:「現在朝廷打算殺盡涼州人,要是這時候散夥回家的話,肯定是死路一條。不如反攻長安,為董胖子報仇。如果運氣好,打下長安,那麼就可以征討天下。如果打不下來,那時候死也夠本了,再跑也不遲。」李傕答應了,後果,很嚴重。也許賈詡自己也想不到,就因為這一番話,他被罵了上千年。號稱「毒士」,「一言亂天下」。因為這時候的大漢天下實在已是千瘡百孔了。經歷了宦官亂政,黃巾軍,董胖子,以及各路諸侯的幾番折騰,朝廷現在最好的政策就是安民,平撫百姓身體上與心靈上的創傷。李傕等人如果散夥實在功莫大焉。賈詡的這番話,讓王允的一番心血算是徹底白費了。大漢天下也朝著徹底毀滅的道路上狂奔而去,就算十個金剛也拉不回來了。
要說李傕,郭汜這幫人,那真叫一個無語。名字起的這麼文縐縐,可偏偏不是讀書的料。不過要說他們一無是處那也是不對的。至少打起仗,搗起亂來,他們是很有兩把刷子的。甚至都有人說,連江東猛虎孫堅(孫策,孫權的父親)也不是他們的對手。他們一路上邊打邊收整董卓的殘部,到長安時已匯聚了十餘萬人。或許有人會問,難道朝廷沒有派人來抵擋他們嗎?當然不是,只不過派出來的這兩人實在有趣。他們一個叫徐榮,一個叫胡軫.......都曾是董卓的部下。也就是說,大家都是老熟人了。徐榮是有些骨氣的,他看不上這幫兵痞子,所以寧願戰死也沒有投降,再一次助紂為虐。而胡軫就沒有什麼品味了,反正有奶就是娘,勢大就是爹。跟誰混不一樣啊,有飯吃就行。於是他帶著朝廷派給他的兵反過來打朝廷。
現在又輪到朝廷不知所措了。自從董胖子死後,朝廷里管事的依舊輪不到皇帝。文有王允,武有呂布。而王允出身好,讀書多,資歷深,所以基本上是他說了算。上天曾給過大漢潮幾次翻身延續的機會,可惜一次也沒把握住。其中有一次,應該說也是最後一次,就是葬送在了王允手上。
王允,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晉中祁縣)人。出身於世家,祖父輩具體什麼官不太清楚,但他家確是山西一帶的名門望族。豪門出身的王允是個好孩子,從小就有大志向,還被人相過面,說是王佐之才。長大後的他也確實沒讓大家失望。能文能武,並且一身正氣。數次開罪於朝中權貴,幾次都差點被人黑掉。後來又去鎮壓黃巾軍起義。功績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招降數十萬。再後來就是曲意逢迎,幾經周折的幹掉了死胖子董卓。
幹掉胖子以後,王允可謂是如日中天,一時間權傾朝野,成為天下人心目中的英雄。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在王允走向生命中的巔峰的時候,毀滅的種子也就此埋下。或許是年少成名的緣故,王允本身就有一種過分的驕傲,這一次的成功,使得的這種驕傲被極度擴大。
開會的時候,王允同學不再有說有笑了,總是板著個臉的教訓大家。最過分的是,他還殺錯了一個人,那個人叫蔡邕,是著名美女兼才女蔡文姬的父親。當然,並不是說因為他是蔡文姬的爹就不該殺,而是因為這個人是個大才子,並且很有名聲。殺他只是因為蔡邕在聽說董卓被殺以後嘆了口氣。任憑大家怎麼哀求,王允就是不允。
就這樣一來二去,小夥伴們不開心了,雖然嘴上不說,可是慢慢的一些有見識的人都開始刻意的疏遠他了。現在的他,沒有朋友。望著長安城下那些黑壓壓的人馬,他想吟一句詩「黑雲壓城城欲摧」,可惜,他吟不出下半句。
很快的,長安城就被攻克了。素有三國第一猛將之稱的呂布,又一次向大家證明了自己是個好漢,好漢是不吃眼前虧的。老婆都不要了,自己騎著馬就跑了。在青鎖門的時候,碰巧遇見了王允,呂布很尷尬。沒辦法,硬著頭皮對王允說了句客氣話:「咱一塊兒跑吧。。」王允鄙視的看了看這個莽夫,在他心裡他是很看不起呂布的。之所以和他合作也不過是形勢所逼。所以,他面無表情的又給呂布上了一課。「老天有眼,讓我安撫社稷,那是極好的。如果不行,我願意給它陪葬。皇帝還是個孩子,指望著我呢。你以後就好好努力吧,多注意一下國家大事。」說罷,頭也不回的就走了。呂布也是,頭也不回的就跑了,逃命要緊。至於王大人說的那些話。。。啥??不好意思,馬太高,隔得有點遠,沒聽清楚。
好在王允唾沫多,也不在乎。他現在只是在思考。史書並沒有記載他思考的內容,不過趁他思考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幫王同學找找錯誤,以便大家可以從中得到教訓。
王允的第一個錯誤已經說過,驕傲。年輕時候曾經直言犯上,受過幾次教訓。當然,仗義直言是好事。但是要分情況。好在教訓也不是白吃的,他在對待董卓的時候,明顯已經掌握了厚黑學的大部分內容。曲意奉承,董卓很信任他,甚至到死都不知道是他下的黑手。可是之後,王允做的就是一團糟了。他也知道涼州軍需要安撫,但怎麼安撫的問題上一直猶豫不決,就只是反對,別人提出一個方案他就反對一個方案。後來李傕,郭汜反了,他還派去兩個涼州人去教訓他們,說「你們這幫孫子想幹什麼?」於是乎,那倆人也回去招兵買馬的造反了。
王允同學的第二個錯誤,他自己是不會知道的,就算知道也不會承認的。他雖然滿腹經綸,但是並沒有拯救亂世的才能。論起謀略手段來,他比賈詡,曹操,劉備等等等等,還差了很遠。他註定只是拉開那個大時代帷幕的配角而已。《論語·里仁》有言,「不患無位,患所以立」。王允最大錯誤就是不該在亂世之中,站在那個位置上。一句話,心有餘而力不足。
好了,王允同學也終於思考完了。他沒有對策來應對眼前的局面,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結局是什麼。李傕等人造反是有理由的,他們說:「董大胖是好人,無緣無故被皇上身邊的壞人殺了。我們要殺掉壞人,為好人報仇。」壞人有倆,呂布跑了,王允只好連他那份也擔著。臨死之時,不知道王允在想什麼,有沒有喊過例如「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這樣的口號。只是我知道他心裡一定有一樣東西,也一定沒有一樣東西。
有的那樣是遺憾。少年成名,三公同舉,掃清叛亂,智除大惡。然而,終究沒有完成少年時的願望,沒有救民於水火,沒有重振江山社稷。 沒有的那樣是後悔。仗義執言,不畏權貴,幾受牢獄之災,沒有人理解,也少有朋友支持。但是,我一生所作所為,都不曾失卻良心,不曾失卻人間正道。一生為國,此生無悔。
王允死後,也許是怕他路上寂寞。李傕又大方的送他老婆孩子以及宗族十餘人上了路。
李傕很開心。皇帝輪流坐,今日到我家。終於不用給別人當孫子了,終於可以想當什麼官就當什麼官,想有多大就有多大了。
推薦閱讀:
※鄧艾忠勇,為何死於小人司馬昭之手?
※《新三國演義》與老版《三國演義》相比,有哪些優勢?
※最後的益州刺史
※《三國演義》中趙雲是老死的嗎?
※第九章 清秀通雅荀彧篇【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