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江湖網事「話句組的第3封信——談一個庸俗的話題「賺錢那件事」
(本文由子柳校長、邴弘TimBing、聶風同學參與撰寫)
作者介紹:
子柳校長——淘寶技術大學校長、《淘寶技術這十年》作者,現天使投資人;
邴弘TimBing——前去哪兒2號員工,北大計算機科班,技術、產品、商業等跨界融合者,現新教育創業中;
聶風同學——淘寶早期員工,互聯網廚神;
從子柳校長侃賺錢這件事開始說起:
賺錢是一個庸俗但人人都喜歡的事情,幾乎每個人都覺得賺錢很難。我高中時代認識一個同學,他說他爸是怎麼激勵他努力學習的——每天上班的時候,他爸都說「吃屎去了~」,意思是賺錢比吃屎還難。這給我一個很震驚的印象。後來進入社會才意識到,賺錢這事,實在是太難了。
但漸漸的,我發現,似乎有些人賺錢很輕鬆,他們在這項技能上面就如同武學裡說的「打通了任督二脈」,在度過一個關卡之後,變得越來越輕鬆,那麼這個關卡在哪裡?我認為在於找到「可複製的稀缺資源」。
- 我一個朋友對淘寶的規則研究得了如指掌,經營多年淘寶店,虧得一塌糊塗。後來他發現自己掌握了絕大多數商家都不了解的信息,現在幫別人做諮詢服務,自此人生開掛,無數商家都把他當神供著,你說他能賺多少錢?
- 某技術神人,對蘋果的軟硬體了解的一清二白,寫了一本蘋果系統的書,被業界當教材一樣使用。後來很多人買電腦找他諮詢,連蘋果中國的員工都要向他請教問題,他順勢做起了蘋果專營店。營業收入有多少我不知道,但看他每天罵罵人,賣賣貨,也是不亦樂乎。
- 阿里的一位技術專家,給新來的小朋友講《計算機組成原理》,講CPU、講內存、講硬碟……這門所有人在大學裡都上過的課,在他手裡變得妙趣橫生,同學們先是耳目一新,繼而深深拜服,聽完課加入一個群,叫做「拜*爺神教」。他像庖丁解牛一樣,對一件事物的理解已經進入「化境」。
我們聽過「易中天講三國」、「XXX講歷史」、當年明月講明朝那點事等,每一次在聽的時候都佩服他們把一段歷史研究得出神入化。這些人掌握了萬中無一的稀缺資源,現在的互聯網給了他們可迅速複製的能力,這都是能直接轉化成錢的。再小一點,有一些房產專家、投資專家、技術專家,只要能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開一個收費的社群,每個人收幾百塊,立刻就湧入幾千人過來了。這種賺錢方法,是不是像打通了任督二脈。
如果你覺得上面這些太難了,還有一些稍微容易點的「投機取巧」的辦法,一種是「做圈子」,一種是「找到不起眼的細分領域」。
- 電商媒體的一個記者,開過淘寶店,多年來也採訪過很多政商界人士,積累了大量的人脈資源。他發現這些人之間有很多信息交流的需求,先是很苦逼的組織會議,進而做資源的商業對接(例如店鋪轉讓)。做得多了,很多小賣家靠攏過來,他們需要購買ERP、需要諮詢服務、需要代運營等等,這就順理成章的做成了優秀的淘寶服務商。做圈子對專業技能要求略低,但對於組織能力要求很高。
- 前年認識一位創業者,火星文火的時候他做「火星文輸入法」、顏文字火的時候他做「顏文字輸入法」、Instagram剛起來的時候他扒精美的圖片做公眾號、現在玩表情包玩的賊遛(這些都靠廣告賺錢,不過有些會涉及到版權問題)。他總是能看到一個新起來的需求,扎進去做商業化。這種發現商機的能力我是很佩服,而且自認為這輩子都做不到了。
這些「不起眼的細分領域」在哪裡呢?我也不知道,就是因為不起眼才不好找。不過在新的消費場景起來的時候,有些很顯眼的大領域也能搞一搞,例如拼多多。今天主要講個人的賺錢套路,就不說這種大規模殺傷性套路了。
這麼看是不是賺錢也沒那麼難了?
——子柳校長
看完子柳校長的關於怎麼賺錢的文章,不由地笑了,子柳這頓嘰歪壓根不是對所有想賺錢人來嘰歪的。因為大部分缺乏財商的人,看完也依然沒啥用。懂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有段時間,我自己也在反思在過去的十幾年的時間裡,錯過了無數賺錢的機會,比如離開阿里的時候,沒有把公司發的期權帶走,因為當時對這個沒有意識。騰訊上市的時候,也沒購買騰訊股票。初到北京,有資格,也有錢購買北京房子的時候,卻沒有買……
後來發現生活中絕大部分人都有類似的經歷,錯過了現在回想起來,能夠賺錢的機會!
為什麼?
- 缺乏財商,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節約,不要借錢,更不能欠銀行錢。而在學校,父母家庭對我們這一代絕大部分人的教育內容里極度缺乏對於理財,如何投資自己的人生的知識。這不能責怪他們,因為他們是從物質極度匱乏的一代走過來,何談投資與理財?
- 既看重了結果,卻忽略了同樣重要的過程。腦子裡一直想著發財,其實大部分和發財關聯的思路是發財後如何享受生活,如何買買買,很少在如何賺錢上花心思。很多人創業,壓根沒想過如何賺錢,只是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情懷而創業。生意就是要賺錢的,怎麼離錢近,怎麼讓錢和資源滾動起來,並且達到效益和成本的持續平衡,才是生意的本質和目標。不以賺錢為目標的生意都是耍流氓。
- 最重要的一條,待在一個正在下沉的經濟體上,選擇了一個正在下降的面,卻做了一個勤奮的點。這個世界大部分人如此。
回歸到自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是具備賺錢能力的一個基礎。大部分人把做喜歡的事情和做愉悅的事情混為一談。喜歡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未必是能夠讓自己愉悅的,比如說不會音樂的你喜歡音樂,讓你拿個吉他,談個曲兒,你的感受一定是不愉悅的,因為你不會,完全無法為自己創造音樂愉悅自己的環境。而你擅長的事情,未必是你喜歡的,但一定是你經過千錘百鍊去學習並訓練的並且能拿到你預期且能控制的結果,過程+結果兩者缺一不可,才叫擅長的事情。這種行雲流水的成就感,就是愉悅的感覺。
有人說時代在變化,總做擅長的事情,就困於原地,沒有成長。但我認為,做擅長的事情是起點,是開始。做擅長的事情,和原地踏步是兩個概念。你會C++,才有後面的其他技術知識進一步累加。找到自己的擅長,並擴大收穫,逐步迭代知識和結果,這叫成長。
每個人就像一個銀行,你的生活的點點滴滴是在儲蓄還是在透支?是在投資未來,還是在收穫短期利益?賺錢這件事,至少我認為不是搞清楚細分領域就能賺到錢的,但能增大能夠賺到錢的概率。培養財商,注重生意的盈利,選擇正確的上升面,做擅長的事情,讓自己迭代成長……這幾個事情即使都做對了,也未必能賺到你想賺到錢,但一定能增大你想達到目標的概率。
生活的選擇,就是概率的選擇。
——聶風同學
(Tim同學喊道,我來說幾句吧:)
近些年,幾次碰見夥伴吐槽創業艱辛,老闆摳門,房價物價各種漲。當感慨想賺錢卻賺不到時,我都會連著問出這三個問題。
「你真的很想賺錢嗎?」
「你真的只想賺錢嗎?」
「你真的為了賺錢,能放棄其他一切嗎?」
也許這問題有點尖銳,但至少我們不用去焦慮能不能吃到今天的晚飯,不用去擔心晚上會不會露宿街頭,更不用去冒著槍林彈雨去做飯1。我們希望發財,最好還是不用任何付出就能砸頭上的發財(比如彩票中頭獎)。抱歉,這樣的好事,我真不知道怎麼實現。但這裡說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到一點點錢。
孔子曾說「吾日三省吾身」2。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面對種種誘惑時,是否清楚心底里最深的那個想法。我們可以為自己找到各種理由,但是生活是殘酷的,在賺錢這件用數字衡量的事情上,更是殘酷。如果你的願望是賺錢,這幾個關於錢最簡單的規律,希望為你所用。
- 物以稀為貴,供求關係曲線告訴我們當需求增加,供給不足時,商品價格會上漲。社會也是這樣。4月無錫的外賣大戰,騎手單日收入過千,正是最真實的寫照。隨著美團滴滴等外賣平台政策的調整,這樣的好事是不會持久的。但擁有特殊技能,成為稀缺的人,則更能保持長久的賺錢能力。
- 高投入,高回報,當我們深陷手機上的娛樂八卦、電腦上的吃雞直播、電視上的宮斗穿越時,我們為賺錢的小目標付出了什麼?放不下這花花世界,又何談「只想賺錢」。我們沒有更多的資產來進行投資時,投入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無論是加班工作,還是提升自我,都是更優的選擇。至少和李嘉誠,王健林他們每周工作100小時以上來比,我們的投入並不算高。拿什麼能保證我們在享受生活的同時,還能賺更多的錢呢。
- 高風險,高收益,這裡的高風險,既包括前面介紹的冒著槍林彈雨去開餐館,這種高風險的工作環境;也有在投資上,參與股票期貨這類高風險產品的獲益。前面提到的彩票,因為極低的中獎率,同樣也可以算高風險。
現實的經濟世界遠比這複雜,但我們確認真想專心賺錢時,至少應該沒有時間再抱怨賺不到錢了吧。
最後推薦兩本讀物,它們分別是: 《伊拉克在死神腳下搵錢:兩個深圳小子的火線淘金》、《論語·學而》
——邴弘TimBing
這裡有焦點的碰撞,有觀點的衝突,無論對錯,只問初心,我們期待您的觀點!
——《江湖網事》話句社@子柳
推薦閱讀:
※為什麼99%的人每天上班卻!不!掙!錢!
※那個最會賺錢的民宿房東給我們上了一課
※深度揭秘丨春運高峰,黃牛黨如何日入10萬!
※徐若瑄欲復出撈金,網友不買賬:怎麼不去日本賺錢?
※類原始股類投資騙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