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子兵法的奧義

專諸、慶忌、要離等勇士用自己的死維護了吳國社會的穩定,使百姓不至於流散,鞏固了自己的政權之後吳王闔閭開始追逐起霸業來,這時有一個對吳國霸業具有極大推動作用的人即將粉墨登場,此人名叫孫武。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說起孫武,無論中外最先想到的都是他那部曠世巨著《孫子兵法》,迄今為止該書被翻譯成英、俄、德、日等20種語言文字,全世界有數千種關於《孫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國家的軍校把它列為教材。不僅如此很多跨國公司也被這作為企業管理的借鑒模式。《孫子兵法》是美國西點軍校和哈佛商學院高級管理人才培訓必讀教材,影響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井深大一生的書,通用汽車CEO羅傑·史密斯、軟銀總裁孫正義成功的法寶,商界必備實戰手冊啟迪人生權變創新的智慧。 兵法的核心在於挑戰規則,唯一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早在日本戰國時代甲斐國的領主武田信玄就把《孫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寫在自家軍旗上,用以告訴自家士兵整齊劃一令行禁止的軍事紀律對戰爭的勝負何等重要。我們不得不承認日本是一個對《孫子兵法》研究比較透徹的民族:侵華戰爭時期岡村寧次、土肥原賢二、石原莞爾等日軍高級軍官都是能把《孫子兵法》倒背如流充分熟悉中國文化的中國通。遺憾的是我們似乎並沒幾個真正的日本通,這本身就違反了《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則。日本侵華之前大規模向中國各地派出間諜進行滲透,他們所繪製的地圖能詳細到每個村莊的每一口水井的位置,他們給所有中國高級軍官編製了詳細的檔案,甚至連這些軍官及其家人的生日、口味、喜好等私密信息都掌握得一清二楚。其實日軍所有情報戰套路早就在《孫子兵法》中屢屢提及,我們才是情報戰的開山鼻祖,遺憾的是我們開了花沒結果。

《孫子兵法》是系統地看待戰爭的:《孫子兵法》從來不認為戰爭只是簡單的兩軍對壘,而是兩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在戰爭過程中必須綜合運用情報戰、經濟戰、外交戰、心理戰等各種手段,《孫子兵法》甚至認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這就是告訴我們:能用謀略和外交解決的問題不要動用軍事手段,即使動用軍事手段也要先爭取在心理上率先擊垮敵人,強攻堅城實乃萬不得已之事。這點不僅適用于軍事戰爭領域,其實對企業商戰也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任何一家企業只有充分掌握客戶和競爭對手的心理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就是《始計篇》,開宗明義地說道:「兵者,詭道也」則指出了用兵的要領,運用智謀。「慎戰」、「五事七計」、「詭道十二術」等都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這篇其實主要是講戰前的朝堂廟算,其中「慎戰」是孫子指導戰爭實踐的基本主張——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果戰前沒有周密的謀劃,在戰爭過程中就將遭遇挫折。

第二篇《作戰篇》講的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及取用於敵,勝敵益強。「作」是「製造」「興起」之意。「作戰」這裡不是指戰爭,而是指戰爭前的準備和籌劃,屬於「未戰而廟算」的範疇。本篇繼《始計篇》之後在「慎戰論」思想的指導下,著重分析了戰爭與經濟的關係,戰爭依賴於經濟,但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

第三篇《謀攻篇》講的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第四篇《軍形篇》講的是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第五篇《兵勢篇》講的是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第六篇《虛實篇》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以多勝少。第七篇《軍爭篇》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第八篇《九變篇》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第九篇《行軍篇》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第十篇《地形篇》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第十一篇《九地篇》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第十二篇《火攻篇》講的是以火助攻與「慎戰」思想。第十三篇《用間篇》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由於孫武是齊國人,所以《孫子兵法》中的倫理思想具有明顯的齊文化倫理思想的特點。齊文化的倫理思想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方面講「仁」、"禮",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這些在《管子》一書中體現得很明確。管仲明確承認人性的自私與貪婪,管仲提倡以仁義和禮儀教化百姓,但不壓抑百姓的逐利之心,利用這種逐利之心使齊國發展壯大。在對人性的把握上孫武其實和管仲一致,管仲率先在經濟領域實踐了自己的論點(這其實就是現代經濟學中理性經濟人假說),孫武則在軍事領域進一步將這一論點加以實踐。孫武講"仁",但是並不把"仁"放在首要地位。他說:"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孫子兵法》從本質上而言是教人打仗的,不是什麼宣揚王道的作品,但《孫子兵法》也絕不教人窮兵黷武,所以《孫子兵法》有言」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最後我們要明確一點:《孫子兵法》真正的核心在於挑戰規則,唯一的規則就是沒有規則。無論戰爭或是商戰,敵人或者競爭對手是不會按我們設定的規則出牌的,想讓他們配合自己,我只能說:想得美。漢武帝遇到霍去病時、宗澤遇到岳飛時都曾以長輩的名義鼓勵這兩個年輕後生多讀兵法,得到的答覆是:水無常形,兵無常勢。運用之妙,在於一心。


推薦閱讀:

溥儀為什麼那麼恨太監?
戚繼光是個什麼樣的人?
拋棄江山扔掉王冠,溫莎公爵一意孤行的的傾國之戀
【盤點】有哪些被文學作品變臉的歷史人物?
你知道十大元帥的最後遺言嗎?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