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電影《情書》視聽語言分析
電影《情書》的視聽語言分析
摘要:《情書》是由岩井俊二指導並編劇的日本純愛電影,改編自導演的同名小說《情書》,於1995年3月25日首映。該片講述了一封因為思念山難逝世的男友而寄往天國的信,卻意外收到了與男友同名同姓的人的回信,通過兩者的通信,漸漸揭出一份已深埋多年的清純愛戀。整部影片風格唯美,又縈繞著淡淡的凄傷,製作精美。本片獲第1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第20屆報知映畫賞最佳導演等諸多獎項。本文通過對《情書》的視聽語言分析,進一步加深對視聽語言的專業理解。
一、色彩與畫面
《情書》在顏色的精心雕琢上非常出色。
在片頭,渡邊博子的黑色外套和一頭黑髮,躺在在一片茫茫白雪中,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一開始就出手不凡。影片從葬禮開始,每個人都身著黑裝,在漫天漫野的白雪中,黑白兩色便成了烘托氣氛的主色。隨著情節的推進,故事逐漸變得溫馨,色彩便開始由冷色向暖色轉變。當故事進入對往事的回憶,淺棕色得以大量運用,烘托出懷舊的情愫,很自然地把時光拖回了往日。此外,陽光的金黃和暖黃使視覺溫暖柔和,增強畫面的唯美感,讓故事顯得更加精緻。在接近片尾的時候,穿著黑衣的渡邊博子在雪山前小跑前去,突然跌倒雪中,他回頭看了看秋葉,不再顧滑下的黑大衣,穿著鮮紅的毛衣走向前,瞬間與周遭的雪白形成強烈對比,片頭和此處都是強烈的對比,在片頭是黑白對比,而此處是紅白對比,沒有用任何語言,卻用顏色展現出渡邊博子的釋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幾乎貫穿於整部影片的背景畫面:雪。在日本的審美意識中,深受物哀傳統的影響,例如日本國旗,以純白為底色,這是很少有的,日本人愛白色,因為白色像雪,而雪則代表著純潔。貫穿於整部影片的雪景,以其靈動的白色,成了整個愛戀故事純潔的最好象徵,同時渲染出一種淡淡的凄美,浸透在觀眾的心中進而使該片極具畫面語言感染力。
二、聲音
片中,運用渡邊博子與藤井樹(女)的通信推動情節的發展,因此出現大量念信的旁白,不僅巧妙地將本該屬於文學的語言轉化為聽覺語言,還賦予影片一種唯美的氣息,增強了感染力。
在《情書》的製作過程中,岩井俊二邀請了專門的音樂團隊為影片量身打造,使得其中的背景音樂與敘事的發展相得益彰。《情書》中的主要樂器是鋼琴和大提琴,營造出一種微微的傷感,這對整部影片風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例如,電影是從藤井樹的葬禮開始的,大提琴和鋼琴的音樂象雪花一樣覆蓋了整個畫面——白茫茫的積雪使山體、房子都呈現出單調、凄清、荒涼的死亡的顏色,也由此奠定了電影悲情的基調。
音樂還在影片中起了串場作用, 在情節或場景發生轉換時,便換一種旋律,讓觀眾能夠更自然的跟著轉換視角。例如,由於片中渡邊博子和藤井樹(女)是同一個扮演者,音樂流出時,畫面很自然地出現了讀信或寫信的一方,化解了頻繁的場景轉換以及一人飾兩角可能帶來的混亂,又彌合了空間的隔閡使對男藤井樹的回憶流暢地成為一個整體。
中影人藝考編導培訓課堂
感性的音樂是人物情感的外化表現 ,音樂同人的情感,人的內心寫照有著直接聯繫。這部電影的音樂以提琴和鋼琴為主,聲音非常純凈,和主人公內心的情感一樣,純凈而美好,帶給人最動人的美。比如:博子意外收到女生藤井的第一封回信時,鋼琴音樂襯託了博子奇妙詫異的心理反應。最後女藤井樹知道男藤井樹轉學之後,要去將擺在他桌上的菊花瓶摔碎,背景音樂又戛然而止,然後突出摔花瓶的聲音,又用靜止來表現周圍人的驚訝心理。總之,感性的聲音傳達了豐富的情感,使抽象的感情如同音樂給人的感覺一樣具體,使整部電影都沉浸在導演有意營造的氛圍中,讓觀眾不由自主地被感動;另一方面,音符在表意方面也給觀眾留下了廣闊的空間去感受和想像,這些都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三、鏡頭
《情書》的開頭是一段長鏡頭,前景是山間大片白色的雪,景深處是錯落有致的青黑色房屋和樹木,整個景緻猶如一幅水墨山水畫,意境深遠,給人無盡遐想。此外,影片中多次運用升鏡頭,慢慢擴展視野,最後停留在一幅遠景畫面之中,並且多次出現這樣的遠景,例如鏡頭停在高大的雪山前等等,待到下一個鏡頭的時候,感覺這幅場景還閃現在腦海中,導演很好的抓住了視覺停留這一技巧,多加利用,電影完了之後還能讓一些場面在觀眾腦海中停留。
四、敘事手法
《情書》以其別出心裁的敘述方式向觀眾展示一個清純的愛戀故事,由於影片本身來自於文學作品的改編,在敘事方法上便與文學有很大的相通之處,「書信體」與「倒敘插敘」穿插進行,這樣的敘述方式使得作品擁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在世界各國的許許多多愛情影片中,男女之間相互愛戀的故事非常之多,早已司空見慣,形形色色,然而很少有別出新意,打動觀眾並讓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岩井俊二的《情書》卻另闢蹊徑,在眾多的愛情電影中脫穎而出,這與其獨特新穎的敘事有很大關係。其實,嚴格地說,《情書》算不上是愛情片,因為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沒有真正相愛過,所謂「情書」也不是其中一對男女主人公互訴衷腸的書信,而是通過兩個女孩之間的通信喚起回憶的媒介。那麼,影片用什麼打動了不同國界的千百萬觀眾呢?這正是岩井俊二東方式電影構思的秘密所在。
《情書》的敘事很簡單:處於青春萌動期的男中學生藤井樹深深地暗戀著與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儘管他這種純真的感情很強烈,很執著,但卻始終不曾向她表白過,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以惡作劇的形式透露出一絲絲內心的隱秘。而女藤井樹全然未覺,根本感受不到他的愛戀。中學未畢業,男藤井樹內心埋藏著暗戀情愫轉學來到另一座城市,認識了另一個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氣質與女藤井樹幾乎一模一樣,於是,男藤井樹便把對女藤井樹的愛戀傾注在博子身上。後來,男藤井樹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墜山身亡。
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如果採用一般的結構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但毫無特色的愛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獨特和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特意捨棄了三個男女主人公之間愛情的是是非非,悲歡離合,而把重點集中在對往事的追憶上,形成了《情書》錯綜複雜的電影結構系統。
情節的發展以博子探尋男友藤井樹的愛情真相為推動力,引發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樹的回憶;同時又以女藤井樹的回憶作為另一方面的推動力,不斷推進博子的情感轉變,從而共同完成兩個女孩子情感蛻變的過程。在現實時空中的情節採用第三人稱的形式,按照編劇和導演的理性思維,表現兩個女主人公在共同尋找「情書」之謎的答案過程中,由於某些外在因素的連結,致使兩者或貼近,或遠離,或若即若離。在回憶時空中的敘事則採用第一人稱的形式,情節的進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邏輯。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在《情書》結構中的現實和回憶兩個層面里需要多條可進行的線索,編導者能夠使它們互為因果,互作經緯,交錯遞進,像細針密線一樣的編織起來,做到了天衣無縫,精妙之至。
故事以交錯性的敘事方式進行講述,大體上可分為五個段落:
開端,從本片的第一個鏡頭到渡邊博子記下藤井樹的地址;第二,從女藤井樹收到信到渡邊博子去小樽;第三,渡邊博子拜訪小樽;第四。從女藤井樹與母親看房子到回憶的結束,女藤井樹在圖書館寫下最後一封信;第五,尾聲。各個段落之間不僅簡單相連,而是有機的組合,使得觀眾跟著導演設定線索走完全程,由於倒敘插敘等敘事手法的運用,使得這個過程更加生動,大大增強了影片的可觀性。尤其是影片的結尾,女藤井樹拿著畫有自己肖像的借書卡,明白了一切,一時百轉千回,對過去的回憶原本以為屬於渡邊博子,其實屬於自己,這個結尾可謂是點睛之筆,讓觀眾頓生恍然大悟之感,影片也到此戛然而止,這時回想整個故事,不得不佩服導演的良苦用心。
視聽語言是電影的語言,在本部影片當中,視聽語言運用的非常巧妙,從視覺上和聽覺上使觀眾感受到影片製作者的思想,欣賞到視覺和聽覺的美。
(中影人藝考編導學院分享)
推薦閱讀: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擁抱你,溫暖我——《水形物語》影評
※【影評】《三塊廣告牌》其實一個就夠
※Life is fantastic
※【影評】眾生皆苦普拉斯 萬法皆空普拉斯 - 《大佛普拉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