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做自己的主人
非暴力溝通強調,我們的感受源於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言行的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如果我們通過批評來提出主張,人們的反應常常是申辯或者反擊。反之,如果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其他人就較有可能做出積極的回應。比如:
「我很生氣,老闆說話不算數。」和「我很生氣,老闆說話不算數,因為我需要假期探親。」
「我很生氣,你周報里的格式全錯了。」和「我很生氣,你周報里的格式又錯了,因為我重視工作的所有細節。」
「我很生氣,他們取消了合同。」和「我很生氣,他們取消了合同,因為我對自己說這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有些時候,我們想利用他人的內疚,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歸咎於對方。家長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家長希望孩子的感到內疚,也許孩子會努力學習來取悅家長,但這種努力並不是出於對學習的喜愛,這就是為什麼一旦離開學校,很多人就不願意多看書本一眼。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把個人成長的分成三個階段:
一,情感的奴隸:我們認為自己有義務使他人快樂。這個階段的人口袋裡有一張「好人卡」,很難拒絕別人的所有要求,由於內心的需求不能得到表達和尊重,其實內心很痛苦和糾結;
二,面目可憎:我們拒絕考慮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這是你自己的問題,和我有什麼關係?」雖然不願為別人負責,但還心存疑慮。因此態度就變得生硬。但真誠待人比委曲求全更加為可貴。如果別人感到不安,我們可以認真的傾聽,但無需責備自己;
三,生活的主人:我們意識到,雖然我們對自己的意願,感受和行動負有完全的責任,但無法為他人負責。我們意識到,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盧森堡的思想與斯蒂芬科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里的思想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表達自我的需要」與「積極主動」,實際都是在說:人的行為來自於自己的需求和選擇。而不是「因為別人如何,所以我只能如何」,本質上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斯蒂芬科維提到人成熟的經歷三個時期: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與盧森堡所說的三個階段也基本一致。
看來深邃的思想往往都是相通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