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樣的美術設定才算「真實」與「合理」的

本文首發於機核網,作者noctizer

前段時間在微博又發現了一場關於遊戲美術設定的撕逼,直到最後引出了幾位在國內外都頗為有名的畫師和設計師,雙方撕逼這種事情我是不想插一腳,只不過想討論下其中涉及到的「設計到底需不需要真實性,合理性?」。

從雙方的觀點和各自支持的人數來看,在這場「交火」,中很明顯「合理性,真實性給了「帥,好看」。

不過即使是支持「帥,好看」陣營的畫師和設計師,也非常認同「合理性,真實性」的重要性,那麼其實說到底,歸根結底的問題就是設計中「合理性,真實性」的程度的問題。

既然是寫給大家看的,我就不引述什麼複雜的東西了,而從我接到的一個測試來看,我是怎麼從這份題目中思考,尋找資料,確定設計點和最終完成作品的。

當然不能說這份設計做的好或者完善,只不過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怎麼將真實性合理性在設計中建立起來,但是又不太過分。我相當歡迎各位朋友交流和指正。

來自於真實需求的美術設計

那麼我們開始,這個測試是我在申請某學校的時候,學校給我發的一份入學前測試,當然我最後肯定是通過了,雖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後沒有去,不過這個測試還是讓我相當享受。

測試的要求是從規定的五個真實存在的地區選擇一個,為正在該地區考察的科考人員設計服裝和載具。可以完全真實,也可以帶有科幻。限時50小時。

五個地區:

  1. 巴西的亞馬遜森林
  2.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3. 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地下水系洞穴
  4. 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
  5. 南極

熱帶叢林的科考裝備設計

在這些地區中,我一共做了兩套,第一套我選擇的是墨西哥的地下水系洞穴。既然決定了這個地區,那麼要做的就是查閱資料。

這個所謂的尤卡坦半島地處熱帶區域,水系洞穴的位置處於東南部,那裡分布的是熱帶叢林。

而地下水系洞穴的考察基本上就是洞穴潛水,在查閱資料後發現這種潛水的危險性相當大。

1.地面到水面的高低落差比較大,一般都會通過不規則的垂直洞穴,

2.地下洞穴非常複雜,

3.地下洞穴的支撐結構比較脆弱,

4.因為常年水流比較緩慢,泥沙基本都沉底,一旦水流攪動,泥沙泛起的程度相當明顯,會大大降低視野。

5.如果洞穴比較深,需要做減壓。

到了這裡,我們對於這個地方的情況和可能遇到的問題就大致了解了,那麼我們還需要了解的就是如果要在這裡進行考察,考察的到底是什麼?

經過查找資料,一般情況下在這種位置的人員都是極限運動的愛好者,少數科考人員的目的基本上就是

1.從該位置的水,砂石取樣,

2.調查該地區的新物種,

3.探索水系網路的源頭和流向。

剩下的設計就是去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我們自己動手解決之前,我們還要看看現在的人們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

這時候就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物品,潛水推進器,根據調查,這個推進器能夠避免潛水員因為腳部擺動過大而擾亂水流,並且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輔助推進器。

好了,那我們既然已經大致理清了我們要的資料,我就要來思考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怎麼設計。

當然先找參考圖片啦

車輛:適應崎嶇路面,離地高度高,離去角要比較大,擁有足夠大的置物箱或者後備箱。擁有絞盤,便於向洞穴中放置和回收器材。(比較簡單,我就設計了一個比較基礎的越野車造型,設計了一個比較特殊的打開方式,下面就只放下草稿,完成圖比較丑。。。)

科考員:

1.基本潛水服

2.減壓設備

3.採樣容器

4.循環呼吸系統

5.全覆蓋式面具(能夠說話)

6.強的射燈

7.用於割斷繩索的刀具(避免繩索纏繞)

8.部分防具(防止尖銳岩壁劃傷刺傷)

潛水推進器:

1.帶有絞盤

2.伸縮機械臂(用於抓取樣本)

3.攜帶更多氧氣瓶的位置

4.可轉動的攝像機

5.射燈

6.追蹤用可發光小球,每隔2m放置一個,密度與水相同,可以懸浮在水中,返回時回收,顏色由紅變藍。(目的就是告訴潛水員過來時候的方向,同時紅光比較能夠穿越泥沙,作為起點的顏色)

而在美術設計方面,靈蓋來自於MGS中的部分作戰服,只要把作戰服上面的部分功能性物品去掉,就變成了一個好看又挺合理的潛水服。

於是就有了下圖的草稿。

而在最終配色方面則因為潛水服都還比較花哨,於是就給了個比較騷氣的配色,黑色,深藍打底,桃紅黃色作為搭配,以不同物品來區分配色。

所以整個考察的過程就是:

開車--到達位置,用絞盤放下所有物品和人員--開始潛水--使用推進器,推進器不斷放置發光小球--使用機械臂採集樣本--更換氧氣瓶--繼續--根據小球來返回,返回時回收小球--用絞盤迴收人員和裝備--開車回賓館睡覺。

而在這個設計中,車輛的設計比較保守,趨近與現有的越野車造型,而人員服裝大家也能明顯看出是潛水服。

但是省略了很多潛水服的管線和儀錶,都集成在面具內部,同時加上現有潛水服不具備的部分護甲,讓潛水服的造型發生改變。

而潛水推進器則非常放飛自我,因為加入了很多其他功能,所以在造型上的變化是最有科幻感的。

即使是設計一個科幻類的服裝,上面的元素的也都是根據功能性來表現的。比如我需要一個能講話的面具,於是有了這個全覆蓋式的頭盔;我需要能夠保護我的護甲,於是有了這身輕裝甲;我需要有一個能游,能采東西,能照明,能裝東西的推進器,於是有了這個推進器。

而像減壓服這種東西,我實在沒找到現實中有這玩意,所以只要表現出這個東西就可以了。

南極的科考裝備設計

下面來看第二套設計,第二套我選擇的地點是南極

南極我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不過我們還是來梳理下南極的特點:

1.極寒

2.極晝極夜現象

3.生態脆弱,動物對人類沒有概念

4.可用能源緊缺

5.環境變化快

那麼考察人員一般在南極要做些什麼呢?

1.從不同深度的冰層取樣

2.觀察當地動物

3.觀測氣象,地質運動和磁場變化

4.發獃

5.睡覺

6.發獃

7.睡覺

從各種資料我們能看到,其實科考人員在極地的生活是非常無聊的,而他們大多數的科研時間都在極晝,一旦到達極夜,部分科考工作會暫停。

那設計的重點就是在讓科考人員在極夜時間也能夠進行科考活動。

我們來梳理下我們需要載具和人員服裝達到的要求

車輛:

1.能夠太陽能充電

2.能夠在極夜中自發光表達各種狀態

3.擁有運載物品的能力

4.能夠為人員提供封閉安全的環境

5.能夠變為相對融入環境的顏色(避免嚇著企鵝)

人員服裝:

1.能夠供熱

2.能夠自發光表現各種狀態

3.擁有獨立科考能力(鑽探,採樣)

4.能夠變成相對融入環境的顏色(避免嚇著企鵝)

接下來就是尋找各種各樣的參考圖片

在造型設計上面,因為一般的防寒服實在缺少亮點,我轉而去選擇了同樣為了應對嚴酷環境的宇航服,並讓宇航服的膨脹感進一步增加,體現一種視覺的趨向。

在車輛方面,靈感則來自於波蘭的新式坦克,主要的設計點就是太陽能板的位置和展開方式,於是就有了下面的設計草圖

而上色方面,因為考慮到顏色可以變化,但還是需要一個基礎顏色,而黑白黃的搭配基本上能夠突出一個科幻設計的特徵了,於是經過細心完善,就有了下面的設計

而如果遇到不同的情況,載具和服裝則會有相應的變化。

還有部分的設計是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慢慢加上去的,比如車體各處的把手,幫助人員爬上車身,置物箱前方的掛鉤,能夠掛上遮布,車體側面的面板內可以放置小工具。

服裝腳底有加寬的鞋底,身體正面有放置樣本的插槽,肩上的攝像機加照明燈,背部的有雲台功能的多段機械臂,能夠配合鑽頭獲取冰層樣本。

鑽頭可以分段拆卸運輸,紅色為鑽頭,藍色為鑽體,包括背包能收納鏟子,冰鎬和分段的鑽頭。

總結下這個設計:考慮極地最大的問題,同時也考慮現有條件下,在極地做什麼是比較難實現的,在此之上設計出更加優秀科考的裝備和載具。

我對美術設計「合理性」的觀點

下面就是我自己的觀點了:一個美術設計的合理性到底處在一個什麼程度比較合適?我認為標準有幾點:

對於機械

第一,加入設計的部分是現實中有的物體,請務必參照現實中的物體來設計,並且起碼搞清楚那個東西工作的方式和原理

第二,如果設計的東西是現實中不存在的,也要先思考這個東西是在什麼時候,什麼環境下幹什麼用的,並且先根據他的功能性部分,設計出草稿,至於美術的元素部分則可以根據要求來發揮。

對於生物/怪物

先考慮生態,比如水裡的生物不應該有個狗鼻子,而應該往腮上面去思考,陸地上的生物也不應該有鰭,最應該避免的就是跨生態環境下的生物隨意組合。

最後,對於看不見的部位或者非主要功能的部分可以適當忽略(其實我覺得還是要考慮的),比如極地那套,車輛的引擎放在哪?怎麼傳動的?人員穿著服裝後怎麼進食?怎麼排泄?這些問題咱們就可以不用去考慮。

當然還有Prog的觀點,我完全同意他的觀點,不過作為我們來說,我們要先知道一點,人家經過了ACCD和重生工作室的重重考驗和鍛煉,畫了無數張圖,參與了泰坦隕落2這樣的項目。

他所定義的「合理性」可能要比我們要高出太多了,對於他來說,基礎的現實合理性和功能性早就和他所用的設計語言整合在一起了。他早就在下意識中考慮一個東西該怎麼動,有什麼功能。

我們大多數人距離這樣的能力還是差的比較遠,所以我認為事件中的那位畫師不應該以Prog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畢竟,一輛機車沒有剎車腳蹬,無視避震,剎車碟連接支撐結構,這些錯誤真的太過低級,Prog肯定不會犯。

假如說合理性可以用0-100來表示,如果一個設計師接到的需求是50左右,我希望他能儘力靠近這個數字,而不是僅僅完成了10就在以合理性不重要來作為借口,這樣子只不過體現了在職業素養方面的缺乏和不負責任,畢竟,我們也沒讓你畫到80或者100。

最後還是想說序言那句,感謝那些還在認真觀察世界,考究世界的人們。

原文:什麼樣的美術設計是「真實」與「合理」的?

From: 機核丨知識挖掘機

歡迎關注知乎專欄:機核丨電子遊戲救世界 機核丨不止是遊戲

更多內容請訪問www.g-cores.com,玩遊戲的,都是朋友


推薦閱讀:

對於星際迷航未來的電視作品你有哪些期待?
在量子云端同步自我記憶與意識
大眾網報道「評選2015年十大爛書」活動是怎麼一回事?
提出問題時候的我和現在發出問題的我是同一個人嗎?
一種高級智慧生物是否會允許另一種生物完成向高級智慧生物的進化?

TAG:概念設計 | 美術設計 | 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