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學工作者都討論什麼議題?:一份來自台灣的調查報告|城與邦

作者|玉宣

簡介|業餘政治哲學愛好者

興趣|方法的詮釋學

編輯|黃麒瑄

編者志

  台灣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每十年會製作一份「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的調查報告,分析外國學界的研究近況與台灣學界的現況,供學人參考。本次介紹,則整理了哲學學門(僅「倫理學、法政哲學領域」)、法律學門與政治學門的調查報告,條列其中的議題清單,提供讀者一個對近期趨勢的理解方便。另外,本文將調查報告的評述置於前,讀者可逕自跳到文章中段,查看議題清單,而對調查報告或個別議題的完整評述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至人文社會研究中心的網站上下載調查報告全文(連結,請見文末)。

  城與邦,也歡迎各位讀者分享你對個別議題的看法,或好的學界趨勢的評述資源。最後,預告一下,好久不見的〈城與幫〉又要來拉。

▲ 歐陸哲學,近年不少「動物」問題的討論

調查報告碎碎念

  關於調查報告的評述,分為兩個部分:(1)調查報告如何看待「熱門議題」?(2)這三份調查報告有什麼的的特色與差異,以供讀者對於本份議題清單有基本的理解。

  首先,如何看待「熱門議題」?哲學學門與另外兩個學門有相當大的差別。法律學門與政治學門的調查報告,在製作上一開始便以台灣本土研究與國外研究進行對比,對於國外研究有較強的主體性與選擇,一言以敝之:挑出具有前瞻或熱門性、且值得台灣學界重視的研究議題。而哲學學門,可能受限於台灣哲學的發展程度,還是以研究國際期刊的議題為先,再試圖對比、整合,但調查報告的作者們仍明確地表示對熱門議題的看法,在2007年〈「哲學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計劃」成果報告〉的結語中提出了三點:

一、由國際接軌、期刊調查的角度看,熱門議題應只是參考項目,可藉以研判國內哲學研究的相對優勢,提供個別研究者可能或可行的取徑,而非確定重要議題或擬定相關政策的依據。

二、本調查工作沒有對前瞻性議題做任何實質界定,只因哲學研究的論述傳承、議題設定、立論方式原本就相當多樣。強行做出統一的實質定義,反而可能阻礙哲學的豐富發展。

三、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哲學論文,是接軌國際、深化哲學對話的具體作法,但不可因此忽視中文環境里哲學研究的經營。接軌應是經營良好的哲學對話與深化哲學 研究的途徑,而非目的。

以及2016年《「哲學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結案報告》中,蔡政宏教授在其負責的「分頭報告(三)英美哲學領域」(頁29)中如此總結:

第二節所提到的哲學熱門議題,大部分都仍在發展之中,方興未艾,因此在某種意思下仍可視為是前瞻議題。這些熱門議題有許多是對傳統以來的主流哲學觀點 進行批判,例如對智識主義(intellectualism)、表徵主義(representationalism)、極小主義、行動之因果理論(causal theory of action)等立場的挑戰。但主流哲學觀點的支持者亦有不少回應;畢竟成為主流觀點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觀點中有著初步的合理性並且經歷過各式批評而存活至今,且主流觀點很難因為一、兩個反駁論證就被拋棄。

這種溫和的態度在求新求異只求變、瘋狂引進外國青年學者底思想的當下,或可參考。

  最後,對有興趣閱讀調查報告的讀者,或僅打算閱讀下面議題清單的讀者,就此提出2點說明:

(1)不同學門對議題的產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

  雖然三個學門都以分析國際期刊為議題參考手段,但略有不同。哲學學門採取的是分析重點期刊,但由於物力限制,每個領域只分析幾本重點期刊,例如「倫理學、法政哲學領域」只選取了《倫理學》(Ethics)和《哲學與公共事務》(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詳細分析兩份國際期刊近十年所發表的論文,並藉由分析論文標題與關鍵字的方式處理,將議題區分為倫理學、法律哲學、政治哲學與女性主義四個大類。但2點需要注意的:一,法律哲學或法律理論的淡薄,可能是因為有法律學門存在的緣故(在哲學學門的調查報告中,宗教領域有說明這樣的情況),所以並未另外選擇以法律哲學為主的重點期刊;二,哲學學門選取的國際期刊樣本過小,《倫理學》和《哲學與公共事務》所呈現的偏好類型,可能與其他次一級且同樣受政治哲學工作者重視的期刊有不同的風貌,這一點在報告也有提及。

  限於篇幅,便不贅述,推薦閱讀「倫理學、法政哲學領域」一節。另外也推薦「中國哲學領域」,尤其是「重要議題」一節(頁13至16的),其中有一些與政治哲學相關的盤點,例如大陸新儒家與通三統,以及交互主體性的議題盤點中,點到何乏筆推動儒家與法蘭克服學派霍奈特(Axel Honneth)肯認理論的對話。

  法律學門的調查報告,與哲學學門類似,但在工作上較為全面,同時參考了台灣地區既有的法學期刊、台灣科技部的研究計劃與大量的外國期刊(德語系和日語系各佔124本與49本,英語系和法語系以13本與2本居次),議題呈現上以綜述方式呈現各議題的思路與基本問題。

  政治學門,則較另外兩個學門更具台灣的本土關懷,在議題的篩選方式上,近似法律學門,但更注重台灣學者的近期研究與國際期刊的研究之對比,在調查報告的議題綜述中,可以看到更強烈地台灣本位的理論關懷。

(2)政治學門的調查報告是07年的調查成果:

  根據「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項目的網站頁面說明,系因學門召集人確認前期報告內容可以沿用。在此提醒。

哲學(倫理學、法政哲學)

  共4個大類:政治哲學、法律哲學、倫理學、女性主義。

  本議題清單,為求閱讀方便,將議題調查的結案報告中《倫理學》與《哲學與公共事務》原各自分開條列的「前瞻性課題分析」合併一起,議題的排列順序只表示首字母筆畫多寡(對議題排名與關鍵字排名有興趣的讀者,還請閱讀調查報告)。

政治哲學

  1. Civil disobedience
  2. Climate
  3. Collective right
  4. Colonialism
  5. Democracy
  6. Environment
  7. Harm principle
  8. Human rights
  9. Immigration
  10. Intergenerational
  11. Just war theory
  12. Justice—global, distributive
  13. Justification of democracy
  14. Liberalism
  15. Luck egalitarians
  16. Parents』 rights
  17. Paternalism
  18. Political authority
  19. Revolution
  20. Right to privacy
  21. Social contractualism(T. M. Scanlon)
  22. Terrorism
  23. The harm principle
  24. War

法律哲學

  1. Immigration
  2. International law
  3. Marriage law
  4. Polygamy
  5. Punishment

道德哲學

  1. Abortion
  2. Autonomy
  3. Confucian virtue ethics
  4. Consequentialism
  5. Contractualism
  6. Scanlon contractualism
  7. Environmental ethics
  8. Expressivism
  9. Love
  10. Moral partiality
  11. Moral particularism
  12. Moral responsibility
  13. Moral sentimentalism
  14. Neuroethics
  15. Neuroethics: Neuroscience and moral reasoning
  16. Normativity
  17. Parental partiality
  18. Practical reason
  19. Reflection and responsibility
  20. The distant needy
  21. Value
  22. Wrongful intentions

女性主義

  1. Antiporn feminism
  2. Discrimination
  3. Ethics of care
  4. GenderSex and consent
  5. Productive justice
  6. Sexual harassment
  7. Yes means yes

法律

  共5大議題:法律主體之反思與重建、「環境、土地、能源相關議題」、數位時代與法律、轉型正義與民主2.0、多元法律體系的挑戰。

議題一:法律主體之反思與重建

  1. 自然人:

    (1)生命

    (2)人體

    (3)尊嚴

    (4)動物
  2. 法人:

    (1)法人人格的濫用

    (2)非法人團體的地位

議題二:環境、土地、能源相關議題

  1. 環境
  2. 土地
  3. 能源

議題三:數位時代與法律

  1. 大數據與資訊權利
  2. 金融管理
  3. 第三方支付
  4. 物聯網
  5. 共享經濟

議題四:轉型正義與民主2.0

  1. 轉型正義
  2. 民主鞏固的憲政機制
  3. 社會民主(以勞動為主)

議題五:多元法律體系的挑戰

  1. 國際法對國家體系的挑戰
  2. 國家法內部的多元體系:以原住民法與宗教法為例(編按:原住民即「少數民族」)

政治

  共4大議題:「憲政體制、選制變革之政治與政策效應」、「主權、認同、衝突與合作」、「治理——民主課責、政府角色、與政策設計」、質與量整合的方法論與研究方法。

議題一:憲政體制、選制變革之政治與政策效應

  1. 憲政選擇與權力關係
  2. 選制變革與政黨體系、投票行為
  3. 制度變遷與政策效應
  4. 憲政思想與制度意涵

議題二:主權、認同、衝突與合作

  1. 主權動態的概念及實際研究
  2. 「認同」根源、發展及影響的比較分析
  3. 衝突與合作的國內國際探討

議題三:治理——民主課責、政府角色、與政策設計

  1. 治理研究的意義
  2. 民主課責的政府運作
  3. 政府角色的扮演與限制
  4. 公眾政策的設計與沿革

議題四:質與量整合的方法論與研究方法

  1. 國際法對國家體系的挑戰
  2. 國家法內部的多元體系:以原住民法與宗教法為例(編按:「原住民」即「少數民族」)

調查報告請詳

  • 台灣科技部人文 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

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www.hss.ntu.edu.tw圖標

往期相關文章

  • 批判性國際關係理論:挑戰普遍性
  • 國際關係理論的終結?
  • 他者眼中的中國施派:記一場新書發表會

推薦閱讀:

王權、佛教與法
一場幾乎(而沒有)改變世界的婚外情
論政治的意義-對民主,平權與自由平等的理性批判
不查處學術腐敗案,受害學者死不瞑目!
今天我們正式迎來了一個政治正確的美國

TAG:政治哲學 | 學術期刊 | 政治與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