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伙食進化史,如今吃到什麼程度了?

「民以食為天」,何況真的在天呢。

宇航員的吃,更是頭等大事。

一提到太空吃喝,保准還有人立馬想到:擠牙膏

其實,那是50年前的老黃曆了。千萬別把頭埋在《小靈通漫遊未來》不出來,那是1960年代第一批宇航員的待遇。

蘇聯人戈爾曼·季托夫,就是第一個擠牙膏、吃流食的太空人,也是人類史上第二個太空人。

緊接著美國迎來雙子星時代,NASA專家們從速食麵中刺溜一下,吸到了靈感,用水沖泡的脫水食品,要比擠牙膏更有人味,從此航天食品進入「速食麵時代」。

等到阿波羅登月,進入到罐頭時代

易拉罐食物,每當啪地一聲被開啟,似乎在提醒登月宇航員,除了整天賞月以外,太空生活還是挺有滋味的。

等到了早期空間站時代,天空實驗室里的美國宇航員,就能吃到80多種飲食了。

單從數量上說,這比40年後的天宮二號食譜還要多。

不過,直到太空梭時代,宇航員才算真的有口福。

不僅空間站里有太空廚房,就連太空梭里也配有標準的太空廚房。既能冷藏,還能加熱,太空飲食已經挺接近人間煙火了。

每趟6到7人的太空梭班次,從一周到一個月不等,都能保證每人每周食譜不重樣。

除了正餐以外,還有各種零食供應,全天候24小時,隨便吃,隨便喝,叫人眼饞的太空零食時代,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 宇航員為啥可以這樣子任性呢?

其實很簡單,因為人體需要。在失重狀態下,宇航員胃裡的東西會比在地面上更容易充滿整個胃。這樣,就比在地球上更容易感到飽,總有不餓的感覺。應對的辦法就是一日多餐,沒事吃零食,免得體力不支,營養不足。

  • 如今的國際空間站時代,宇航員又會吃出啥花樣?

答案是跟地面幾乎完全一樣,甚至遠比我們普通伙食好。

從波蘭梭魚到肉醬意麵,從煎牛排到烤牛肉,從墨西哥雞肉卷到俄羅斯乳酪,從藍山咖啡到巧克力布丁……看出來了吧,因為國際空間站的主要東家就是美俄,所以,航天食譜也都圍著這兩個國家口味轉。

目前,NASA為宇航員提供了180多種食品,俄羅斯也有150多種,再加上歐洲、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宇航員帶來的特色美食,國際空間站總共有400種航天食品。

  • 這些航天食品,到底是怎麼篩選出來的?

以美國宇航員食譜為例,對於即將進駐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在出征前5個月,NASA的營養師會讓他們挨個品嘗菜單上的所有食品,根據每個宇航員的不同口味,各自勾選出一套個性化的日常食譜,每十天,宇航員食譜才會重複一次。

也就是說,十天內美國宇航員的食譜,都不會重樣。

NASA對待宇航員也是非常貼心,非常人性化的。在發射前最後一周的隔離期間,還會讓宇航員們自由點餐,保證每頓飯都有自己最愛吃的,只要不是太出格,NASA營養師都會讓他們大飽口福。

其他國家宇航機構也都基本參照了NASA的這套點餐制,就這樣不斷更新不斷添加,形成了目前高達400種航天食品的規模。

以至於每趟貨運補給飛船,裡面有相當一部分裝的是航天美食。

最近幾年,除了俄羅斯聯盟號外,還增加了多個多趟貨運飛船班次,比如美國龍飛船,天鵝座飛船,歐空局ATV飛船,日本HTV飛船,基本上平均每兩個月就有一次往返補給。

所以,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宇航員可以下單叫外賣啦。

只要在空間站里發一封郵件,申請就行,地面上的航天機構營養師,就會添加到最近一班飛船的貨單里,吃到相對來說更新鮮的美食。

  • 說了半天國外宇航員的口福,咱們中國航天員的待遇啥樣?

魚香肉絲、宮保雞丁、什錦炒拌、咖喱炒飯、蘑菇雞塊、雪菜肉絲、黑椒牛柳、紅燒肉、冬筍火腿炒飯……再配上多種醬料:川味辣醬、叉燒醬、海鮮醬。

看得口水暗流涌動是吧,這就是我國首次載人航天對接天宮一號時期,景海鵬、劉旺、劉洋三名航天員的伙食清單,看起來相當不錯吧。

再加上冰淇淋、巧克力、檸檬茶、濃香奶茶、咖啡等飲品零食,目前,我國航天員食譜已經約有上百種了。

  • 細心眼尖的你可能發現了,為啥飛到天上吃飯,還配上多種醬料呢?

還是那句話,因為人體需要。

不管國外宇航員,還是我們航天員,在失重環境里呆一陣子,都會出現一種叫「查理·布朗效應」的生理反應,感覺就像得了嚴重感冒,臉紅脖子粗,鼻塞嘴沒味,嗅覺味覺變得遲鈍。

所以,為了增加航天員的口感和食慾,需要在航天食品里添加更多醬料、更多辛辣、麻辣的猛料。

於是,川味辣醬、叉燒醬、海鮮醬,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咖喱炒飯,這些「重口味」就被帶上了天。


推薦閱讀:

如果中國人登月把美國人插的國旗拔掉了,美國會怎麼做?
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將會搭載自研的太空梭,微軟前創始人終於透露消息
太空艦隊作戰和在地球上作戰有什麼不同?
第四課——大力與持久是每個人都想要的
為什麼不能用通信衛星進行導航定位?

TAG:科普 | 航天 | 宇航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