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焦慮的根源——擔心那些自己無法控制的一切
無法指正權威本來就有明顯錯誤的決策,所以就焦慮了!
無法改變家庭矛盾,所以就焦慮了!
無法擺脫瀰漫型恐懼,想幫助眾生達到他們想達到的一切合理的需求,所以就焦慮了!
道理不是說不出口,而是很多時候,說多說少,大家都不明白,因為交心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並不是雙方站的角度不能互換,而是即使互換,在現在的條件下,雙方都無法達到各自想要達到的某種態勢。
於是,雙方的苦惱,即使都不說明,其實相互間也能夠瞬間GET到,但誰都不能保證出力後是否不再被質疑——其實,人為什麼會越來越陌生?不是雙方願意把各自變得陌生。
被誤解多了,那位被誤解的人本身就是一位不再值得信任的人。
「對方認為某人就是對方所認為的。」這是世間的偉大公理。連三歲的小孩都會用,簡直是無師自通。
只可惜,被這個箭無數次射傷的人從此以後就再也找不到自我了——明明話就在嘴邊,嘴唇也一直在微微顫動,但就是沒有勇氣說出那或許最有說服力的若干句話。
只是因為怕被再次躺槍,怕被再次「出力不討喜」,其實真不是想得到任何與饋贈、金錢等相關的物質。
不解釋,時間長了,誤會終究還是會產生;但一味地解釋,又會有狡辯的嫌疑——當然,時間是會證明一切,但只怕是真的能夠等到可以證明那一切的一天嗎?
人世間,最難的關係,其實是三角關係——比如A、B、C三人:A和B在某件事上達成了協議,B和C由於某種關係,對A的協議其實是有些看法的,但B其實也覺得這事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但在目前的條件下,B顯然只能提出來,但肯定是沒有能力去改善的——儘管B和C在這件事情的看法上85%-99%都是相一致的,而B和A呢,也有幾乎85%的一致性,但就是無力邁出。
最近曾有一篇熱文《凡事先搞起來再說》(標題可能有個別字不一樣),說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先執行,再調整。
是的,我也是有著9年工作經歷的人,曾幾何時也確實是那種"地震來了都不會怕的人",曾幾何時還賠了錢,也沒有被嚇退過。但在第7-8個年頭經歷的一些事情確實讓我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我真的是口業不好,不會說話,不會來菜,容易無事生非的人。
是的,基本上,我也大部分認可了,但現在我這種「逃避社交」的病態,說實在的,我是不能做出極端事件來,因為我覺得我沒有勇氣去做,或者說我天生還是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較重,特別是我其實還是想多接觸些真正理解我的人、或者說,我還是想哪怕我最後真的能夠給某些人布施點什麼(不僅僅是物),但我一整天不爽的表情又有誰相信我說的是人話呢?
說了這麼多,估計邏輯又是亂的,或者說,僅僅只是說明我其實還是有想交流的慾望——當然,廢話多些,但至少不是「妄語」——當然那些不了解我的人(包括我自己的父母)或許真的以為我這寫的一大段都是在無病呻吟。
算了——愛聽不聽,愛看不看,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武漢市真的有「哭吧」嗎?我願意花錢去哭幾場——真的!!!
推薦閱讀:
※你會經常感到焦慮嗎?
※抑鬱症患者:兩年的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
※【治癒第3話】凝視源頭,擁抱那時受傷的自己
※被焦慮症折磨的人
※95後出生的我,已經用掉三瓶霸王防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