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迷信」?

百科詞條上對"迷信"的定義是專指人對事物的一種痴迷信任狀態、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那麼到底什麼是「迷信」呢?

一個劇組啟動開機儀式,擺的香案,奉著豬頭水果,導演演員工作人員三叩九拜的祈禱開機大吉;球員進球了後欣喜若狂,跪地親吻地面感謝上帝;夜半三更時分回家如果家中有幼兒就要先點火進門;一個歌手因每到一個地方演出就會下雨被稱為雨神等等。這樣說來「迷信」的行為好像是無處不在,甚至一些迷信成為了文化的一部分,在一些國度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國外一些很多的樓層里你看不到13層,事實上,不可能沒有13層,只是沒有13層樓的標號。在我們國家,很多人迷信數字8或者6,高價投8號或6號車牌、電話號碼等等跟8、6數字相關的物品,而這些行為大家都習以為常不以為怪了。

不要以為「迷信」只是我們以為的封建迷信,迷信是對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可又盲目地相信其說。例如我的一個朋友有次去相親,開心的去,掃興而歸,我問是姑娘長得不好看嗎?還是她嫌你長得不好看?他沮喪地說因為怕遲到不僅提前出門還早早打了個計程車,結果計程車司機違規出了小車禍,導致他頭碰破了,處理好雙方責任並包紮傷口後最終遲到了。在還沒見到姑娘前的他就感覺糟透了:今天出門不吉,相親也不會有好結果。至於姑娘到底如何,他已經沒有感覺了,因為滿腦子都是今天不是個出門的好日子,如果不出門就不會發生這一系列的事情,他迷信的結果就是今天相親的結果必然是不妙的。

從心理學角度看「迷信」的行為是如何解釋的呢?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之所以會迷信是因為他們相信或推測迷信行為和某些強化的結果之間存在聯繫,雖然實際上兩者並不相關,人類的大部分行為都是經強化形成的操作條件反射,包括迷信。人們相信這種聯繫是因為該行為曾經被偶然地強化了一次、兩次或者幾次。斯金納稱之為非關聯性強化。這種強化與特定行為並不一一對應,但人們卻相信這種因果關係確實存在。

斯金納為了證明自己的推論,他進行了實驗,採用8隻鴿子來研究。一開始他連續幾天喂這些鴿子少於它們正常進食量的食物,以便在測試時它們處於飢餓狀態,由此增強尋找食物的動機,同時增加強化的效果。然後,他把鴿子放進一隻有食物分發器的箱子,食物分發器被設定為每隔15秒便自動放出食物,不管鴿子做了什麼,每隔15秒它都將獲得一份食物,或曰獎賞,即強化。之後,他讓每隻鴿子每天都在實驗箱里待幾分鐘,對其行為也不作任何限制,同時觀測記錄鴿子的行為表現,尤其是兩次食物放出期間的行為表現。

最後,斯金納歸納分析發現,鴿子們在食物發出之前的時間裡,出現了一些古怪的行為,並由於食物的出現而被固著下來。有的鴿子在箱子中逆時針轉圈,有的鴿子反覆地將頭撞向箱子上方的一個角落,還有的鴿子的頭和身體呈現出一種鐘擺似的動作,它們頭部前伸,並且從右到左大幅度地搖擺。鴿子們表現得這些行為好象會產生食物一樣。也就是說,它們變的迷信了,迷信這些動作會給它們帶來食物。斯金納選了那隻搖頭的鴿子繼續實驗。他把兩次投放食物的時間間隔慢慢拉長到1分鐘。這時,他發現,鴿子表現得更加精力充沛。在兩次強化間的1分鐘內,這隻鴿子竟像是在表演一種舞蹈,他稱之為「鴿子食物舞」,那是一種典型的迷信行為。最後,實驗要消除鴿子的這種迷信行為,這意味著在測試箱中的食物,也就是強化不能再出現。這樣,迷信行為就會逐漸消退,直至完全消失。然而,讓人驚奇的是,這隻「跳舞」的鴿子在迷信完全消退前的這種反應次數竟超過了1萬次。

斯金納認為這一實驗證明了一種迷信。鴿子行為的依據是行為和食物間的因果聯繫,雖然這種聯繫實際上並不存在。斯金納將此理論延伸至人類,當某種行為只是偶然被強化了一次,他就會變得難以消除,這大概是因為人的期望值更高,期望迷信行為會產生強化的效果,因為持續的「迷信」就出現了。回想一下,是否很多時候因為迷信做過某些事,這樣做的原因是相信在迷信行為和某些結果存在聯繫,哪怕不一一對應,也相信有這樣的因果存在吧!

「迷信」活動是長期存在的普遍現象,它始於人們對尚未認識的自然力量的恐懼,以後又為社會的動蕩和快速變革而感到不安,於是就以迷信活動來祈求好運,免除災難。在社會變革的時期,人們不了解社會發展的趨勢,不能掌握自身的命運,或發橫財,或遭破產,都有神秘和不安定感。在缺少精神支柱時,人們感於今生,期於來世,以宗教信仰或迷信活動來尋求心理安慰。當下迷信的泛濫和過去的情形何其相似,都有一定的社會根源。

那麼「迷信」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否是不健康的呢?雖然在某種導向看,「迷信」是不會一定產生你想要的結果,但是它還會有積極的一面。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迷信」行為也往往給他帶來力量和勇氣,這種力量和勇氣從而使人能降低內心焦慮,增強信心,從而提高控制力,反而會脫離困境。所以從這種角度看,迷信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正確信仰,理性的看待事物的本質,能用科學思維分析判斷問題,就會明確迷信的本義是"相信了錯誤的東西",而不是"入迷的相信"了,從而引申出正面力量,把錯誤的認知變成理性的分析,通過科學的理論去實踐,將盲目的信任最終變成有意義的信念,從羊腸小道走上光明大道。

作者:王瑩


王瑩: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咸陽市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呂建鋅心理工作室簽約心理諮詢師;參加過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等系統培訓,以及房樹人、沙盤、釋夢等不同技術的學習和體驗為綜合發展。諮詢方向:人際關係、婚姻情感、職場壓力等;諮詢風格:人本、親和;具有親切感和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帶給來訪者正能量和心靈上的撫慰,讓來訪者充滿信心的面對和解決問題。

我們是心理諮詢師,我們可以和你一起改變你的生活,讓你的生活變得積極、喜悅!

weixin.qq.com/r/iikVDXf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收麥子和兒子結婚,哪個重要?
如何用高科技進行封建迷信活動
託夢是心理因素嗎?還是巧合?
媽媽搞封建迷信要我喝符水?
為什麼華晨宇爭議很大?

TAG:心理學 | 迷信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