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e Into Code: VSCode 源碼閱讀(一)
作者簡介 zqlu 螞蟻金服·數據體驗技術團隊
VS Code 是一款新的工具,它將代碼編輯器的簡潔和程序開發人員在開發-構建-調試流程中所需要的工具結合在一起。Code 提供了全面的編輯和調試功能支持、一個可擴展的模型、和與現有工具的輕量化集成。
這是 VSCode Github 倉庫上的介紹,如今,VSCode 的 Github Star 數已達 4.7 萬,VSCode 採用了 Electron,使用的代碼編輯器名為 Monaco、Monaco 也是 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Visual Studio Online)使用的代碼編輯器,在語言上,VSCode 使用了自家的 TypeScript 語言開發。
在開始 VSCode 本身源碼的解析之前,首先來看 VSCode 依賴的 Electron,理解了 Electron 可以更好的理解 VSCode 的代碼組織和依賴關係;其次是在 VSCode 源碼中使用到的的依賴注入模式。
Electron
Electron 是一款可以前端使用 HTML、JavaScript 和 CSS 開發桌面應用程序的框架,關於 Electron 介紹的資料很多。我們可以看看 Electron 官網提供的快速啟動應用程序實例:
其中package.json
定義如下,注意其中的main
欄位和start
腳本:執行npm start
即啟動這個 Electron 應用:
{ "name": "electron-quick-start",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A minimal Electron application", "main": "main.js", "scripts": { "start": "electron ." },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electron/electron-quick-start", "keywords": ["Electron", "quick", "start", "tutorial", "demo"], "author": "GitHub", "license": "CC0-1.0", "devDependencies": { "electron": "~1.7.8" }}
然後看main.js
腳本:
const electron = require(electron);// Module to control application life.const app = electron.app;// Module to create native browser window.const BrowserWindow = electron.BrowserWindow;const path = require(path);const url = require(url);// Keep a global reference of the window object, if you dont, the window will// be clos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JavaScript object is garbage collected.let mainWindow;function createWindow() { // Create the browser window. mainWindow = new BrowserWindow({ width: 800, height: 600 }); // and load the index.html of the app. mainWindow.loadURL( url.format({ pathname: path.join(__dirname, index.html), protocol: file:, slashes: true, }), ); // Open the DevTools. // mainWindow.webContents.openDevTools() // Emitted when the window is closed. mainWindow.on(closed, function() { // Dereference the window object, usually you would store windows // in an array if your app supports multi windows, this is the time // when you should delete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 mainWindow = null; });}// This method will be called when Electron has finished// initialization and is ready to create browser windows.// Some APIs can only be used after this event occurs.app.on(ready, createWindow);// Quit when all windows are closed.app.on(window-all-closed, function() { // On OS X it is common for applications and their menu bar // to stay active until the user quits explicitly with Cmd + Q if (process.platform !== darwin) { app.quit(); }});app.on(activate, function() { // On OS X its common to re-create a window in the app when the // dock icon is clicked and there are no other windows open. if (mainWindow === null) { createWindow(); }});// In this file you can include the rest of your apps specific main process// code. You can also put them in separate files and require them here.
可以看到,main
腳本主要定義了應用對幾個事件的處理函數,其中對ready
事件的處理函數中,創建了一個BrowseWindow
對象,並且去載入index.html
頁面。
在index.html
中,又通過 script 標籤去載入了renderer.js
腳本:
<!DOCTYPE html><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Hello World!</title> </head> <body> <h1>Hello World!</h1> <!-- All of the Node.js APIs are available in this renderer process. --> We are using Node.js <script>document.write(process.versions.node)</script>, Chromium <script>document.write(process.versions.chrome)</script>, and Electron <script>document.write(process.versions.electron)</script>. <script> // You can also require other files to run in this process require(./renderer.js) </script> </body></html>
到此,Electron 的快速啟動實例應用程序就完成了,執行npm start
後,就可以看到界面上展示index.html
中的內容了。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上面 Electron 應用中會遇到的兩種進程類型,以及它們的區別,它們稱為主進程和渲染進程。
首先看主進程和渲染進程的定義:
在 Electron 應用中,
package.json
中的main
腳本運行所在的進程被成為主進程,在主進程中運行的腳本通過創建 web 頁面來展示用戶界面。一個 Electron 應用總是有且只有一個主進程。由於 Electron 使用了 Chromium 來展示 web 頁面,所以在 Chromium 的多進程架構也被使用到。每個 Electron 中的 web 頁面運行在它自己的渲染進程中。在普通的瀏覽器中,web 頁面通常在一個沙盒環境中運行,不被允許去接觸原生的資源。然而 Electron 的用戶在 Node.js 的 API 支持下可以在頁面中和操作系統進行一些底層交互。
主進程和渲染進程之間的區別:
主進程使用
BrowseWindow
實例創建頁面,每個BrowseWindow
實例都在自己的渲染進程里運行頁面。當一個BrowseWindow
實例被銷毀後,相應的渲染進程也會被終止。主進程管理所有的 web 頁面和它們對應的渲染進程。每個渲染進程都是獨立的,它至關心它所運行的 web 頁面。
對開發者來說,比較關心的是主進程和渲染進程中的腳本分別可以使用哪些 API。
首先 Electron API 提供了豐富的 API,其中一些 API 只能在主進程中使用,又有一些 API 只能在渲染進程中使用,而有一些主進程和渲染進程都可以使用。
然後對於 Node.js 的 API,以及第三方 npm 包,主進程和渲染進程都可以直接使用。
最後,由於渲染進程運行在 chromium 的頁面中,所有還可以是有瀏覽器提供的 API,如 DOM 操作 API 等。
API主進程渲染進程Electron API部分部分Node.js API/module是是瀏覽器 API否是
在了解了 Electron 之後,後面我們會看到 VSCode 中哪些代碼是運行在主進程中,哪些代碼是運行在渲染進程中。
依賴注入
依賴注入作為一個設計模式,前端開發者可能使用的不多,但在 VSCode 的源碼中隨處可見,所以這裡簡單介紹下。首先看依賴注入的定義:
在軟體工程中,依賴注入是一種為一類對象提供依賴的對象的設計模式。被依賴的對象稱為
Service
,注入則是指將被依賴的對象Service
傳遞給使用服務的對象(稱為Client
),從而客戶Client
不需要主動去建立(new)依賴的服務Service
,也不需要通過工廠模式去獲取依賴的服務Service
。
在典型的依賴注入模式中,存在以下幾類角色:
- 被依賴和使用的對象,即
Service
- 使用服務的客戶對象,即
Client
- 客戶使用服務的介面定義,
Interface
- 注入器:負責建立服務對象並提供給 Client,通常也負責建立客戶對象
而依賴注入的實現有幾種形態,其中常見的一種的構造函數式的依賴注入:Client 在其構造函數的參數中申明所依賴的 Service,如下 TypeScript 代碼所示:
class Client { constructor(serviceA: ServiceA, serviceB: ServiceB) { // 注入器在建立Client的時候,將依賴的 Service 通過構造函數參數傳遞給 Client // Client此時即可將依賴的服務保存在自身狀態內: this.serviceA = serviceA; this.serviceB = serviceB; }}
通過這種模式,Client 在使用的時候不需要去自己構造需要的 Service 對象,這樣的好處之一就就是將對象的構造和行為分離,在引入介面後,Client 和 Service 的依賴關係只需要介面來定義,Client 在構造函數參數中主需要什麼依賴的服務介面,結合注入器,能給客戶對象更多的靈活性和解耦。
最後,在 VSCode 的源碼中,大部分基礎功能是被實現為服務對象,一個服務的定義分為兩部分:
- 服務的介面
- 服務的標識:通過 TypeScript 中的裝飾器實現
Client 在申明依賴的 Service 時,同樣時在構造函數參數中申明,實例如下:
class Client { constructor( @IModelService modelService: IModelService, @optional(IEditorService) editorService: IEditorService, ) { // ... this.modelService = modelService; this.editorService = editorService; }}
這裡,申明的客戶對象Client
,所依賴的Service
有IModelService
和IEditorService
,其中裝飾器@IModelService
是 ModelService 的標識,後面的IModelService
只是 TypeScript 中的介面定義;@optional(IEditorService)
是 EditorService 的標識,同時通過optional
的裝飾申明為可選的依賴。
最後,在代碼是實際使用Client
對象時,需要通過注入器提供的instantiationService
來實例化的到 Client 的實例:
const myClient = instantiationService.createInstance(Client);
源碼組織
在了解了 Electron 和依賴注入之後,我們就可以來看看 VSCode 自身的源代碼組織了。
VSCode Core
首先 VSCode 整體由其核心core
和內置的擴展Extensions
組成,core
是實現了基本的代碼編輯器、和 VSCode 桌面應用程序,即 VSCode workbench;同時提供擴展 API,允許內置的擴展和第三方開發的擴展程序來擴展 VSCode Core 的能力。
首先看Core
的源碼組織,Core
的源代碼分為下列目錄:
src/vs/base
: 定義基礎的工具方法和基礎的 DOM UI 控制項src/vs/code
: Monaco Editor 代碼編輯器:其中包含單獨打包發布的 Monaco Editor 和只能在 VSCode 的使用的部分src/vs/platform
: 依賴注入的實現和 VSCode 使用的基礎服務 Servicessrc/vs/workbench
: VSCode 桌面應用程序工作台的實現src/vs/code
: VSCode Electron 應用的入口,包括 Electron 的主進程腳本入口
其次,由於 VSCode 依賴 Electron,而在上述我們提到了 Electron 存在著主進程和渲染進程,而它們能使用的 API 有所不到,所以 VSCode Core
中每個目錄的組織也按照它們能使用的 API 來組織安排。在 Core 下的每個子目錄下,按照代碼所運行的目標環境分為以下幾類:
common
: 只使用 JavaScript API 的源代碼,可能運行在任何環境browser
: 需要使用瀏覽器提供的 API 的源代碼,如 DOM 操作等node
: 需要使用Node.js
提供的 API 的源代碼electron-browser
: 需要使用 Electron 渲染進程 API 的源代碼electron-main
: 需要使用 Electron 主進程 API 的源代碼
按照上述規則,即src/vs/workbench/browser
中的源代碼只能使用基本的 JavaScript API 和瀏覽器提供的 API,而src/vs/workbench/electron-browser
中的源代碼則可以使用 JavaScript API,瀏覽器提供的 API、Node.js
提供的 API、和 Electron 渲染進程中的 API。
VSCode Extensions
在 VSCode 代碼倉庫中,出了上述的src/vs
的Core
之外,還有一大塊即 VSCode 內置的擴展,它們源代碼位於extensions
內。
首先 VSCode 作為代碼編輯器,但與各種代碼編輯的功能如語法高亮、補全提示、驗證等都時有擴展實現的。所以在 VSCode 的內置擴展內,一大部分都是各種編程語言的支持擴展,如:extensionshtml
、extensionsjavascript
、extensionscpp
等等,大部分語言擴展中都會出現如.tmTheme
、.tmLanguage
等 TextMate 的語法定義。
還有一類內置的擴展是 VSCode 主體擴展,如 VSCode 默認主體extensions/theme-defaults
等。
參考
- Electron 應用結構
- Wiki: Code Organization
- Dependency Injection
- InversifyJS
本篇簡單了介紹了在 VSCode 源碼閱讀之前的需要的一些準備工作,主要是 Electron 應用的結構、依賴注入設計模式、和 VSCode 源代碼和大體組織情況。
下篇預告:從命令行輸入code
命令到出現 VSCode 桌面應用程序,VSCode 的代碼是的執行流程是怎樣的?
對我們團隊感興趣的可以關注專欄,關注github或者發送簡歷至tao.qit####alibaba-inc.com.replace(####, @),歡迎有志之士加入~
原文地址:https://github.com/ProtoTeam/blog/blob/master/201804/3.md
推薦閱讀:
※丁香園開源介面管理系統 - API Mocker
※如何將喜歡的響應式網站變成APP – manifest icon製作教程無標題文章
※來 DIY 個機器人 - 收藏集 - 掘金
※結合源碼分析 Node.js 模塊載入與運行原理
※Ajax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