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8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在公交車上拍的王府井大街

四月的北京是冷暖交織的,熱起來穿短袖都不突兀,冷起來也是夠一受的。在北京的這三天中晴天、雨天、大風天輪番上場,我還好,要麼是在舒適的電影院里呆著,要麼是在吹不到、淋不著、曬不了的地鐵里趕場。。。,好吧,我說實話,也有騎著摩拜頂風狂蹬的時候,不過都是很短的電影院到地鐵站之間,幾百米而已。

電影節影院現場的排片表:

計劃只實現了一小部分,好在看到了最主要的《七武士》!

人生有舍才有得,捨棄了伯格曼、安德森,得到了《七武士》、《嚴密監視的列車》!

最開始計劃的觀影計劃是43部!夠貪的了,哈哈,最後只實現了一小部分,還好,達成了劇情的前4名!紀錄片只看了計劃中的一部:

這回北京電影節,3天,跑了6家電影院,看了11部電影,第一天3部,最後兩天都是每天4部,有三場的間隔時間在40分鐘左右,而這三場都是不同的電影院之間,這對於帝都的交通來說,要想看全電影,就只有摩拜+地鐵+摩拜才是全取之道!此外別無他法,就算有個專車始終等著你,也不會有摩地摩的組合更快更穩妥了!打車就更別想了!!當然黃色的O地O也成,哈哈。

但就算我運籌帷幄,卻也還是有一場沒看到開頭,《七武士》之後的《盜馬賊》,開頭少看了5分鐘!而最後一場的《第三人》也是很驚險,入場時已經黑燈,好在前面電影節的片花還沒放完。

摩地摩

我的電影節始於摩拜

騎著單車看景、早餐、趕場都不耽誤,挺好!

北京地鐵由於建的早,感覺破舊了一些,但效率沒問題,車隔也緊密,很給力!

買票難

確切的說是電影節大家都想看的電影買票難,如王家衛勇奪戛納最佳導演的《春光乍泄》,再如我最想看到的《七武士》,我感覺一般的《黑暗騎士》也是一票難求,只是與我關係不大了:

但也有很多場的售票狀況是這樣的:

《七武士》是志在必得,所以我提前一周就高價買了黃牛,以防不測。當我在電影節群里得知有位仁兄在開場前一天才搶到不是那麼高價的《七武士》時,我只有感嘆:

04 最想看、觀感也是最好的:4K《七武士》!

《七武士》是這回電影節第四部看到的電影,入場前中央電視台的採訪記者:

和另一位年輕記者攀談,他看著現場那麼多趕來觀影的年輕人說有點兒沒想到,有點兒驚喜,我說其實沒啥驚喜的,精彩的電影是不分年齡與國界的,好的電影任何時候,無論老幼都愛看,這個毋庸置疑!

電影開始,禁不住屏攝了:

由於我的位置靠後和邊,拍攝時沒有擋到其他人,而且拍攝聲關了

影片中間還有個5分鐘的休息時間:

《七武士》本身的精彩和影史地位即使長篇大論也是滔滔不絕的,這裡僅就影片版本做一簡單總結。

電影拍攝於1954年,美國CC的1998年單碟DVD是最早的DVD版本,但畫質表現很一般。2006年CC自己再版的雙碟DVD的畫質有了質的飛躍,除了DVD載體自身的限制之外,實際上的畫質已經接近後來CC的藍光版本了。而第一個藍光版本是日本東寶2009年的,但畫質遠不如2010年的CC版藍光,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1998 CC單碟DVD

2006 CC再版雙碟DVD

2010 CC雙碟BD

2009 東寶單碟BD

《七武士》發行過的藍光版本,目前畫質表現最好的是2010年的美國CC版,封面設計也是CC版的最酷:

CC版藍光內封局部

電影院看電影的道理

這回北京影展上的《七武士》雖然是4K版本,但清晰度上還是與小屏幕上看的,不是4K的CC藍光修復版之清晰度有些許差距,主要是大銀幕的銳度還是差一些。那誰家那小誰要跟進了:

-那你還大老遠跑去帝都看電影院?

嗯忒,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其實也沒燕雀與鴻鵠辣么嚴重啊,哈哈,但在電影院看電影與家裡看確實是有著巨大區別滴:

1,如果說芝麻糊有時會有小時候的味道,那在電影院看電影就是實打實的,真正看電影的味道!

2,在家看,只能算是知道、了解一部電影,在電影院看才是真正的在看一部電影!

3,電影院看電影有儀式感。

4,電影院有大銀幕的震撼。

5,家庭影院除了幕布大小沒法和電影院比,音響設備也是沒法子比,不要說你家是什麼什麼牌子的功放、什麼什麼牌子的音箱,多少錢的金屬幕,就說可以全踩電影院了,千萬別這麼說,尤其是人多的時候,因為家用的永遠也沒法和商業播放級的設備比。

6,電影院有周圍觀眾的互動,會心的笑聲,一起發出的感嘆聲,有的時候還會有一致的掌聲,這些都會為你的觀影體驗平添一些奇妙和精彩!

7,而對於一些經典的老電影,尤其是黑白老電影,如《七武士》,當初上映是趕不上了,而電影節的大銀幕則正好提供了一個彌補的機會!唯一缺憾是當初的膠片感是沒辦法重溫了,現如今都是硬碟播放了。這裡就又會有一個坑:

-家裡不也是硬碟放的嗎?還用去電影院?

電影院的硬碟播放系統和家裡的可完全不同,就說容量上,電影院播放的一部90分鐘的電影,一般都在200G左右,有的甚至更大,而家用的藍光碟片一般也就50G,如今有了4K,相應出現了66G和100G的藍光碟,可也是與電影院的單片容量相去甚遠。就算容量上看齊了,可電影院回放設備之軟硬體還有鏡頭,和你家裡的電腦、小顯示屏還是大不同啊大不同,還是家用和商業播放級的斷崖式差距。

4K

自打2013年9月13日,光碟生產商Singulus宣稱,用於存儲4K內容、容量為100GB的藍光光碟已經問世,電影的存儲格式中就正式多了嶄新霸氣的一員,4K!

而最早的4K電影應該是出現在藍光碟片上的,索尼英國公司於2012年9月份發行的,《阿拉伯的勞倫斯》的50周年紀念版4K雙BD50藍光就是這最早的一批4K中比較著名的一個。這個4K是重編碼的4K,因為一部真正的4K電影,應該至少是幾百G上下,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一般的4K家用藍光電影碟全是重編碼的4K,即使是容量為66G和100G的也是重編碼的。但即使是重編碼的4K,在畫質表現上也要比之前的2K明顯好的多。

資料來自http://www.blu-ray.com/

第二年2013年的六月份,在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就放映了大銀幕的4K版《阿拉伯的勞倫斯》,至於在電影節上播放的4K與之前的藍光4K是一個什麼樣的從屬關係就不得而知了。也是在201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長達9個小時的二戰紀錄名片《浩劫》之4K版也展映了,幾乎同時,美國CC也發行了《浩劫》CC版的4K藍光。

資料來自http://www.blu-ray.com/

當時沒有去上海參與很是遺憾,也是好奇,這樣一部長達9個小時的電影,在電影院是具體怎麼完成觀影及放映的呢?這對放映員、放映機還有觀眾都應該是一個考驗啊,哈哈。尤其是《浩劫》這樣一部表面上比較悶的紀錄片。由於電影太長,那一天放映《浩劫》的影廳只翻了一次台,《浩劫》從上午10點是一直放到晚上8點啊:

摘自2013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排片表

這回在北京電影節還看到了一部我國首次自主修復的4K老電影,05《盜馬賊》:

資料來自豆瓣

本屆電影節第5部看到的《盜馬賊》是由北京的中國電影資料館獨立修復的,這一次修復了兩部,另外一部是陳凱歌1986年的《黃土地》,這回影展也有上映,可惜沒趕上。

這部《盜馬賊》的修復規格其實是很高的,是一部4K的48幀修復版!官方在宣傳中只提到了4K,而忽略了48幀!影片的修復效果還可以,但影片畫面的銳度不夠,或許影片原本的清晰度就是那樣也有可能。這回北京電影節上還看了另外一部,03《夕照街》,是1983年的,完成時間還要早上3年,可畫面的清晰度還有色彩卻都很好!《夕照街》電影本身也很不錯!

資料來自豆瓣

《盜馬賊》結尾展示了修復前後的對比,有24幀與48幀的對比,這就是這個4K版本是48幀的證據了。還有一些其他處理,由於結尾這時大廳已經亮燈,我就隨手屏攝了:

這個色彩對比感覺也許有點兒過度詆毀沒修復老版的嫌疑

再說說《盜馬賊》影片本身,據本屆電影節官方報道,這部電影30年前上映之初只賣出了2個拷貝,導演田壯壯當時撂下話兒:電影是拍給下個世紀看的!這也成了本屆電影節推廣這部電影的一個懸念與噱頭:正逢中國電影資料館完成了這部電影的4K修復,特別邀請這個世紀的你我來檢驗。

其實這樣的撕樓根(鳥語slogan,即口號)並不稀有也非罕見:

田導30年前的一句豪言為30年後自己的電影預備了廣告。廣告很成功,下個世紀的我看了,可還是不靈啊。說句實話,這片也就值2個拷貝。影片的個別鏡頭不錯,如這個畫面,很有本片24年前《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氣派:

《盜馬賊》1986,圖片來自豆瓣

《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圖片來自豆瓣

還有一個男主角打劫歸來,回家時村子的泛黃的一個中遠景畫面,拍的也很美。但作為一部劇情片,個別的攝影好只能算是一個不太大的亮點而已,其他更重要的還是劇情和節奏。

影片中的很多段落持續時間過長,如那個臉譜戲,看的時候冗長的不妙感覺油然而生。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配音更是添堵,這片只有藏語原聲+普通話字幕才可以看的。據說田壯壯也是對普通話配音無語,又據說,當時審查電影有個規定,院線上映的影片的聲帶必須是普通話。再據說,原始的藏語版被法國人買走了。

【以下有劇透】

其實這些還都不是主要的,我最大的感覺是這部電影的立意有嚴重問題與缺陷,主角是一個盜馬賊,但參照其他族人的生活,盜馬似乎並非生活所迫,也並非苟活的唯一出路,而且他是在搶劫運送給寺院的財務,然後再把財務的一部分送還給寺院,以達到宗教上個人的還願目的。主人公這樣一個心路旅程著實讓我迷糊與迷惑,更何況盜馬會導致被族人驅逐,並最終使得幼子病死,自己也被追殺致死的悲慘結局。就是說這樣一個盜馬賊即不是什麼反抗宗教壓迫的自由鬥士,也不是殺富濟貧的梟雄好漢,更不是平平凡凡總是真的老實百姓,而是那一邊也不靠的,沒正事兒的、害人害己的胡作非為,其具體的行事過程展現的既不精彩也乏回味,加之充斥全片的、感覺很多餘的、過多的對於藏族風俗習慣的展示,所以這片當初能賣2拷貝也不少了!

其他幾部電影

01《昆蟲物語》,本屆電影節我的第一部電影,也是第一次看史雲梅耶的大銀幕,還是第一次看洲際首映,這部低成本眾籌電影是定格動畫與真人表演結合的,驚喜不大,失望也沒有,僅僅就是這幾個第一次也值了。

02《聖女貞德蒙難記》,影片是給人印象深刻的、各色人物頭部黑白大特寫的組合!在大銀幕上看尤其震撼!黑白影像的魅力展露無遺!只是對於影片結尾廣場群眾與士兵搏鬥的場景感覺不是太好,一個是風格突變,在一個就是有點兒形式+刻意了。

06《葛飾北齋:超越巨浪》是在美嘉三里屯的M巨幕廳看的,而且是第一排的位置,這樣近的位置來看一部繪畫內容的4K紀錄片可謂是很恰當的選擇!影片內容不錯,不像之前看到的,有的說是大英博物館的宣傳片,而是實打實的葛飾北齋紀錄片,也是實打實的葛飾北齋繪畫細節的紀錄片,唯一不太贊同的就是影片中大部分歐洲人士對葛飾北齋的感慨和發言,大多說的雲山霧罩、任性發揮,沒啥實質幫助和益處。

我拍的四月陽光下的三里屯:

08《西部往事》,其實我是不喜歡這部電影的,而另外一部的《黃金三鏢客》又與其他撞車,又不想浪費一個上午去看鳥巢或水立方,就看了。大銀幕的西部巨片確實震撼,但僅僅是大銀幕的視覺效應而已,影片本身還是喜歡不起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這是萊昂內的作品,既然看不到大銀幕的《美國往事》,就西部往事一下聊以自慰吧。。。自慰?,重說,聊以安慰吧~

10《嚴密監視的列車》,這一部是本屆電影節除了《七武士》之外第二部必看的電影!在大銀幕上看到這個經典鏡頭,我知足了!

《嚴密監視的列車》,圖片來自豆瓣

11《第三人》,本屆電影節我的最後一部,這一部之前也是看過多遍,演員、故事、節奏、音樂都很喜歡,但這回大銀幕卻感覺影片中那個年代的對白聲音很不好,是明顯的那種那個年代的說話語氣和方式,還有錄音上的微微走音,個別時候甚至還有爆音!感覺不應該是資料館的音響系統的問題,因為其他三場都還好。之前看DVD、藍光這個缺點都不太覺察,這回在資料館這個高大上的電影院里再一聽就感覺很明顯了。

09 VR

之前在商場等地方看到過很多次VR,但沒有一次有動力去嘗試一下,這回在看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介紹時,發現有一個單元就是VR單元:

北京國際電影節雖然不是A級電影節,但既然專門設立了一個VR單元,所選影片應該是具有一定價值很水準的,應該絕非商場地攤上的那些VR可比,所以就預定了一場,也是本屆電影節我的第9場。

看完感覺還是不錯的,戴上VR頭盔後,全方位呈圓球狀轉動視線,會看到全方位不同的景象!就好像你置身於畫面的場景之中一樣!

如果把《午夜凶鈴》給做成這樣的VR,右面是黑黑的鏡子,向左一看是搭在你肩頭的貞子慘白的手,你會被驚嚇成啥樣?!

但目前的VR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主要是清晰度很差,戴上頭盔後視野上也有物理上的障礙和局限,而且,個別時候會有眩暈的傾向,電影節想的周到,現場已經預備了嘔吐袋:

再有就是周圍其他觀眾轉動轉椅發出的聲音,分分秒秒讓已經沉浸在VR虛擬實景中的我齣戲!

這次在短短的44分鐘內看了4部VR電影,只有1部是全實景的,其餘都是動畫、CG為主:

現場發放的4部電影的介紹單頁

如果將來VR電影可以在清晰度和其他體驗上有質的突破和進展,那拍VR電影絕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於電影腳本的編排,人物角色動作的設計都會有顛覆性的全新做法。但對於VR,眩暈或許是一個無法避免的痼疾,場面越大越複雜,動作越快越刺激,這眩暈就越厲害!到時一個小小的嘔吐袋怕是搞不定的。

本屆電影節最糟糕的觀影體驗:07《24幀》

這回影展的11部電影,大部分、絕大部分是精彩的,這大部分是10部,而那糟糕的唯一一部就是第7場的:

資料來自豆瓣

之前看到的本片介紹是這樣的:

【「電影始於葛里菲斯,止於阿巴斯。」這是法國新浪潮大導演高達(戈達爾)對阿巴斯電影美學的讚譽。《24幀》發想自阿巴斯個人收藏的照片,歷經三年的時間與伊朗技術團隊合作,運用數位影像工具,以3D動畫、擺拍的方式,重新想像這些畫面的前世今生。】

資料來自豆瓣

《帝國大廈》1965,8個小時的電影基本就是這樣的畫面,圖片來自豆瓣

可實際上呢,你知道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 1964年的黑白無聲電影《帝國大廈》嗎,片長8小時5分鐘,內容僅為紐約市帝國大廈於8小時內光影的自然變化,也就是說幾乎就是整場下來,看著一座一動不動的帝國大廈達8個小時!沃霍製作此電影的目的是製造一個觀賞性極低的電影。恭喜,他成功的做到了!

這回電影始於葛里菲斯,止於阿巴斯的阿巴斯如法炮製,他的這部遺作只是把固定的帝國大廈給換車了24段幾乎靜止的、內容及其接近的、每段接近十分鐘的新版《帝國大廈》!看豆瓣上打5星的烏洋烏洋的,有的還說看的淚流滿面,我要說,你如果看8個小時不動的帝國大廈也可以流淚,那我就無話可說了!

有的竟然旁若無人的如是說:

我要說,狗屁!只要公開放映就是拍給任何一個人看的!

最困惑的現場體驗:

最後一天最後一場的《第三人》是一部經典的黑白驚險懸疑片,獲得過戛納金棕櫚大獎,主演是大名鼎鼎的奧遜·威爾斯、英俊的約瑟夫·科頓和美麗的阿莉達·瓦利。

我的座位是第1排,影片開始後,就聽到後面比較遠的地方,有位男性觀眾,每每到了影片的對白中稍有幽默的地方,就全場獨自一人的大聲發笑,由於我隔的遠還不覺得太礙事兒,可到了影片中間終於有另一位男性觀眾忍不住了,當空大聲怒吼到:安靜一點兒行嗎?!同時有很多觀眾也順著這大吼隨聲附和的譴責著那單口傻笑,那傻笑也就隨即戛然而止了。那單口傻笑的是典型的公共場所反應過度症,大吼的則是理所當然的正當防衛!前面說過,在電影院看電影的妙處之一就是會有和其他觀眾的互動,這個插曲儘管不愉快,但也是互動之一啊,哈哈。

還有就是聽說本屆電影節在放《泰坦尼克號》3D時出現了嚴重的左右虛焦不重合的技術故障,為了維權影迷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群,算是本屆電影節不大不小的一個事件了:

對於本屆電影節沒看的一部名片的評價

《黑暗騎士》和《指環王》是不錯的電影,但離我的精彩與經典尚有不小的距離。

為什麼對《黑暗騎士》不感冒,就像當初我對《指環王》不感冒一樣,因為對這樣的電影甄別精彩的程度很簡單,如果電影好的應該像指環粉和諾蘭黑騎士粉那樣狂熱,那樣的永生難忘、那樣的在現場掌聲雷動,那其他的那麼多更好的電影可該怎麼辦?難道看那些更好的電影要裸奔+散盡家財才算匹配得上?既然我看這兩部時沒有那麼激動過,以後也不會有那麼激動,倒推之下,《黑暗騎士》和《指環王》就沒有其他人說的那麼好,我自己對這兩部電影的實際觀感也一直是這樣的。

再加上黑騎士粉當初為了力挺諾蘭,在IMDb上惡意給《教父》打一分的拙劣行徑,就更加的令我不喜《黑暗騎士》了,如果真的好過《教父》也就罷了,關鍵遠遠不是啊!

帝都的電影院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

這次的6家電影院,無疑是小西天的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最酷!《七武士》就是在這裡看的!

之所以感覺最酷是因為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氣場十足,而且基本可以算是一幢獨立建築的單體電影院了,這在當下可是越來越稀有了。影院的空間設計很合理,而且有一定的延伸空間,不像現在一般的寄宿在商業中心裡的電影院,空間設計的極其節省,基本就是觀眾直面懟著銀幕在看電影,而不是像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這樣空間安排的比較開,而且就算坐在第一排也不會感覺離銀幕特別近,而坐在最後的18排也不會感覺離銀幕特別遠。其觀眾席的落差和角度設計等都很合理才會這樣。

一層、二層每邊兩個,再加上三層上最後面的一個,一共5個觀眾席出入口的設計,使入場與退場都顯得從容自如,而不是一般的一個,最多兩個出入口那樣的閉塞不堪。

而且還安置了這種看上去比較老舊保守,感覺上卻很舒適的木製扶手:

觀眾入場時的情景。據說在電影結尾鼓掌還是這家影院的一個不成文的傳統,4場看下來也確實如此。

好歸好,但也有2處比較明顯的瑕疵:

一個是接近銀幕上邊的兩側,各放置了一個方形的音箱,如果是滿屏的影片播放時,坐在兩邊觀眾的視線就會被這兩隻黑黑的音箱遮住一小塊兒畫面,就像上圖中左面紅圈圈住的那個樣子。還好,在這裡看了4場電影,只有《西部往事》是全屏的,我的位置卻是6排中間,沒有遮擋之虞,另外三場我雖然坐在邊上,但都是4:3的畫面,也沒擋著。

再一個就是銀幕的右上方的幕布下沿不齊整,導致右面畫面上邊破絮參差的,如上圖中間右靠上用紅圈圈住的位置,下面是局部細節:

我就不信就我一個人看到這破邊了

這兩個瑕疵給像我這樣的,玩找茬遊戲的高手提供了發揮的空間。其實是很容易避免的,其他那麼好的硬體,影展上那麼好的電影,唯獨這兩處不好,有點兒不應該啊。

CBD萬達的空間在目前主流的商業中心影院中可算是寬敞了,可和上面的資料館比起來還是有些捉襟見肘:

美嘉三里屯的用第一排和銀幕之間的地毯來強行拓展空間,效果也是不如資料館大大方方來的自然:

~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當代MOMA店的開放式免費紀錄片吧~

據負責人介紹,每周六都會播放一部紀錄片供大家免費觀看。我來這裡是看晚8點45影展電影《夕照街》的,上一場CBD萬達的《聖女貞德蒙難記》不到晚6點就結束了,所以我得以比較早的到了百老匯MOMA店。

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當代MOMA店

這回放的是《北京計程車》,北京普通老百姓視角的2008北京奧運,影片本身波瀾不驚,但資料性很強,這就是幾乎唯一的、那個時候的、真正老百姓眼中的北京奧運紀錄。

資料來自豆瓣

外掛字幕

電影節的展映電影中,有很大一部分在中國還沒公映過,或是在中國幾乎沒辦法公映,對白音軌都是原聲的,而影片一般都帶有英語字幕,但中文字幕就需要現場在大銀幕之外外掛了,現場的外掛中文字幕電子屏:

這種字幕電子屏如果放置不當,也會遮擋畫面的,如CBD萬達的這個,坐在後面還好一點兒,坐在前排的遮擋的就很厲害了:

而字幕的顏色有黃的、綠的和紅的,我還是喜歡資料館的黃色外掛中文字幕:

這回我特意坐在了第一排,而且是壓低手機拍的,沒有影響到其他人

為此,電影節每場都會在現場配備一個操作外掛字幕的工作人員:

得到最多的官方紀念品:12枚電影節紀念冰箱貼!

本屆電影節憑票根兒可以換一個圖片中下面那一行的,影迷認證字樣的小紙片,一共三個顏色,集齊三個就可以換一個製作的很好玩的,拍攝影片是用的打板小模型冰箱貼。我一共11個票根,按規則就可以換到3個、最多4個冰箱貼,但我臉皮厚,連換帶要的弄了12個冰箱貼,算是自己這回電影節的一個小小的惡趣味吧!

最安靜的等待:第三天早晨等待《西部往事》的開始

中國電影資料館小西天店

資料:上海國際電影節

作為國內唯一的A級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含金量無疑還是最足的,最早接觸上海電影節是下面這一篇報道:

【2014年6月14-22日: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增設4K修復單元,放映了由上海國際電影節與義大利博洛尼亞電影修復實驗室合作,採用最新4K技術全彩色修復的、1964年出品的《舞台姐妹》,此外還有4K的《美國往事》、《好傢夥》、《音樂之聲》,還有港片的《英雄本色》、《龍門客棧》】

當時為這個報道很是興奮了一陣子,還專門發帖廣而告之了一下,但事後發現其中關於《美國往事》和《好傢夥》的報道是不準確的,因為在2014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是有一個新開的4K單元,但卻沒有上映《美國往事》和《好傢夥》,但取而代之的卻是更重量級的、4K的《教父》1和2!

摘自2014年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排片表

而4K的《美國往事》和《好傢夥》則是在來年的2015之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的。

~上海國際電影節 2012-2017重要影片瀏覽~

□ 2017年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除了《教父》1、2,還放過:

《七武士》4K,4K的《七武士》在國內第一次公開放映的大銀幕應該就是在2017的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摘自2017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排片表

這回北京的《七武士》應該是國內第二次上映了。

《攻殼機動隊》,當然是押井守1995的經典動畫版了!

《雨月物語》4K,《殘菊物語》 ,溝口健二。

《楢山節考》 ,今村昌平。

《午夜凶鈴》 ,恐怖片NO1!在電影院大銀幕看這部感覺應該是棒極了!哈哈~

《戰艦波將金號》 ,電影教科書!

《將軍號》4K,巴斯特·基頓的默劇喜劇經典。

《阿爾及爾之戰》 4K

《賓虛》 4K,這樣的史詩巨片最適合在大銀幕上看了!

《雌雄大盜》

《這個殺手不太冷 》4K

《大開眼界》金童玉女為藝術獻身!

《異形》1、2集

《沉默的羔羊》

《黑客帝國》三部曲

《盜火線》4K, 我不是很喜歡這部著名的電影。

《山中傳奇》 4K

《大決戰1:遼瀋戰役》,在這樣的電影節上看一看主旋律也是不錯的體驗。

半年後在2017年底才正式公映的動畫奇片《至愛梵高》也於2017.6.18的京東促銷之日在這一屆電影節上映了。

成龍專題展4部:《奇蹟》、《A計劃》、《龍兄虎弟》、《飛鷹計劃》,期待今後可以有《雙龍會》和《醉拳2》! 其中最想看大銀幕的《奇蹟》和《雙龍會》!

另外一個最在意的就是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專題的5部了,有《大黎明》、《紅圈》、《眼線》、4K的《萊昂莫漢神父》、《賭徒鮑伯》,其中最最在意的就是《紅圈》了!而且在去年的上海一下子就放映了5場!太奢侈了!

摘自2017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排片表

□ 2016年第19屆

《麥秋》 4K、《晚春》 4K,小津兩部。

《亂》4K

《黨同伐異》

《豹》4K

《王子復仇記》,當然是勞倫斯·奧利弗勛爵1948年自導自演的那部黑白經典!

《地下》,庫斯圖裡卡名作,標註是35mm,應該是膠片播放。

《東成西就》,香港的無厘頭喜劇經典。

□ 2015年第18屆

2015年6月13日和平影都ATMOS廳20:45 《美國往事》 4K

2015年6月15日國大光明電影院一廳20:45 《好傢夥》 4K

2015年6月15日國泰電影院二廳18:30 《莫斯科保衛戰》,OMG!竟然還有這個!!我最喜歡的兩部二戰電影之一,另外一部就是《拯救大兵瑞恩》了!

2015年的六月,我為何不在上海?!

□ 2014年第17屆

除了開始提到的《教父》4K版的1和2,還有: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4K

《碼頭風雲》4K、《慾望號街車》,馬龍白蘭度兩部。

《怒海沉屍》4K, 阿蘭·德龍犯罪經典。

《苔絲》4K,波蘭斯基名著改編經典。

《如父如子》、《奇蹟》,是枝裕和兩部。

《盜馬賊》,這個剛在第八屆北京電影節上看過,2014年上海展映的這一部應該不是最新的4K修復版,因為本屆北京電影節宣布是剛剛修復的。

《舞台姐妹》4K

《我這一輩子》,石揮黑白經典。

《烏鴉與麻雀》, 鄭君里導演,趙丹、上官雲珠、孫道臨等主演的黑白經典。

《八千里路雲和月》,繼2012之後上海國際電影節再次播放了這部國產黑白經典。

2014年的六月,我為何又不在上海?!

□ 2013年第16屆

《一江春水向東流》上下集/210分鐘。

《浩劫》Shoah/4K/550分鐘,標註時間要比CC的藍光少16分鐘。

《阿拉伯的勞倫斯》 4K/216分鐘,2013年上影電影節的時間標註也是要短於藍光,藍光是227分,第16屆電影節是216分。

□ 2012年第15屆

《八千里路雲和月》 124分,這一屆有些影片標註的是藍光碟的播放格式,難道就是在電影院直接播放家用藍光碟?

資料來自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排片表

看著這長長的上海電影節上放過的電影名單,這些年我錯過了多少大銀幕的機會啊,2018的6月,不遠了!

摩地摩,魔都,GO !


推薦閱讀:

全球影院發展多元化,中國影院即將迎來轉型升級
心花路放:北京電影節三日游
趕在開票之前,最後推一波北影節的必看片單

TAG:北京國際電影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