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個普通人在美國醫學院的生活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終於下定決心要好好寫一下我在美國醫學院的生活。我時常會收到私信,詢問一些關於該不該/該怎麼申請醫學院的問題。其實,我每天都會經歷很多事情,好多時候文思如泉湧,但往往終於有時間坐下的時候卻一句話也寫不出來。我決定用知乎發表文章的功能來簡單記錄一下我經歷的事情和由此產生的想法,就像用一個Blog一樣。寫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用於自己的Reflection(自我反思),同時也是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或給有志學醫的後輩們參考,以及非常非常的歡迎同僚們和前輩們的評論和指點。我會盡量的全部用中文去寫,但是偶爾可能會不可避免地用到一些英文名詞,在此情況下我會盡量給出翻譯。

一些背景如下。

進醫學院之前:

我在北京長大到18歲才申請去美國上的大學。如同題目所說,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小學、初中和大學都遠遠不是什麼尖子學校;高中除外,那年我的中考成績好的出奇,陰差陽錯地進了本市排名最好的高中。除此之外,我的成績雖然不錯但並不總是名列前茅;我雖然一直認真學習但在進入醫學院前也沒有特別努力過;還有我是(說好聽一點就是)那種個性比較鮮明的人,做事總是更遵從自己的想法,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喜歡我的會特別喜歡我,不喜歡我的會特別討厭我,而且我覺得後者比較多。還好,我從來也不非常在意這一點。

我高中的時候英語不好,而且特別是我的高中學霸學神實在是太多了,一對比就格外的明顯。我的同學們動不動就「裸考托福115」,隨便學幾個月就滿分的也不是沒有聽說過,然而我前前後後學了一年多,考了4次托福,最高的一次只有90分。成績也只是還湊合,我偏理科非常嚴重,理科可能在班裡能排上前幾名,文科就屬於典型的「拖後腿」。其他方面也沒有很突出,不是什麼重要的班幹部,也沒主持過什麼學生會,唯一的特長大概就是音樂方面的吧。我對美國大學的申請過程比較不了解,就是按部就班地去做,文書也寫的不是很突出,總之最後去了一個排名40-50的美國大學,學了生物專業。

大學總體來說過的還是挺不錯的。我的英語口語一開始很糟糕,但是很快就適應了,特別是我有不少課外活動,口語挺快就練上去了。以及文化差異很大,我的性格又比較倔,比起和美國人去酒吧瘋狂喝酒聊天交朋友,我更喜歡自己在宿舍看一本文學書,或者給高中的好朋友寫寫信,所以可以說是大學四年沒有交到什麼「關係好到畢業還能保持聯繫」的朋友,而且我到現在也不是很喜歡美國的社交文化。嗯,唯一一個一拍即合的「朋友」,畢業後成了我的丈夫,所以可以說是我大學一個「普通朋友」都沒有交到。所幸,我初中和高中各有幾個關係非常好的同學,雖然現在散落在世界各地,但經常聊天,所以我也算是有人陪著,很少會感到孤獨。

醫學院申請:

我的醫學院申請感覺也屬於那種,沒有啥特別突出但是也沒有啥硬傷。我的GPA不錯,3.9+,但是講真申請醫學院的人個個GPA都很高。我的MCAT是90+ percentile(等於排名前10%),但是我的分非常的不均勻,科學的幾個科目較高然而閱讀科目很低,這一點確實是不太好。我有一些做實驗和做志願者的經歷,有幾封不好不壞的推薦信(沒有所謂的「大牛寫的推薦信」),有些課外組織活動的經驗。我的音樂特長可能算是我的特點吧,但申請者(尤其是亞裔申請者)裡面會樂器的一抓一大把,所以估計也加不了多少分。但話又說回來,我學音樂是因為我深愛著它,它是我靈魂的一部分,而不是為了給自己的申請加分。

所以最後我就陰差陽錯地又進了一個排名40左右的美國醫學院。我申請的早,拿到面試的時候是8月,然後10月份就收到了第一波錄取通知書。收到通知書的那天我挺沒出息地高興哭了,畢竟這是我努力了多年的夢想,申請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不少困難,所以真的被錄取的時候實在是覺得像在做夢。我當然也申請了一些排名較高的學校,但是沒有被錄取也在我的意料之中;況且我的性格一向屬於「寧當第二,不爭第一」的那種,雖然做事盡量追求認真優秀,但也從來不願太過引人注目,所以能被一家很不錯的醫學院錄取已經非常開心。

醫學院申請是競爭非常激烈的,對於國際生來說更是;很多時候是否能被錄取真的不是以你的努力程度來決定的,很多因素根本不可改變或不可預測,大如你的族裔,小如面試當天是否下雨,都能對錄取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我覺得作為申請者,只要你儘力做到了最好,無論結果如何都應問心無愧,畢竟人生是很長的一條河,你能流到多遠並不在於你的醫學院排名到底是第25還是第52,而在於你對這世界的愛究竟有多深。

進醫學院之後:

我最喜歡我的醫學院的一點就是我的同學都超好。大家都非常的友善,很聰明但又都很內斂,幾乎每個人都有很討人喜歡的地方,所以我每天上課都挺開心的。我們班算是一個比較大的班,有一百多個人;雖然所有人學習都很努力,但是基本上感覺不到什麼競爭,而更多像是戰友的關係,大家都在互相幫助和鼓勵,很多人會一起分享學習資料,一起相約去解剖室等等。我還在醫學院很快交到了親密的朋友,是兩個非常善良的女生,雖然我們三人性格迥異,但是在一起相處總是非常舒服。另外還認識了一位也說中國話的、十分優秀的學姐,她對我的幫助很多,感覺遇到她是我的一大幸運。

醫學院第一年對我來說是極難的。尤其是第一學期的解剖學,我在上醫學院之前從來沒有上過解剖課,所以它幾乎把我給弄懵了。我從來沒有這麼努力的學習過,也從未「這麼努力的學習然而仍然拿不到好名次」過。無論我多麼的努力——有時凌晨就早起學習,有時大晚上泡在解剖室,經常一邊吃飯一邊做題,把所有能用上的時間都用來背書——,我的成績始終掛在中等偏上,甚至稍微一不小心就下平均分。到了第二學期,成績稍微好了一些,但上課依然跟的很吃力,回家怎麼學也學不懂的時候甚至會急的直哭。直到第二年開始學病理學,開始側重於「推理」(而不是如同解剖學或生化學的「記憶」)的時候,我的成績才開始慢慢地上來,大部分穩定在+1SD左右,有時候發揮得好,能到+2SD。除此之外,我還花了些時間教書、做實驗、做志願者、做一些學生診所的管理工作。除去考Step 1之前那一個月的準備時間之外,總體來說第二年比第一年要好不少。

我前兩周剛剛考完Step 1,分數還沒有出。除去偶爾冒出的焦慮之外,我總體來說等分等的還算冷靜。原因之一大概是我的家人對此非常開明。其實我是一個挺弱的人,雖然一直向著「堅強上進獨立自主的新時代女性」而努力著,但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心理承受力其實不太好。我很容易依賴親近的人,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則經常胡思亂想,而且繞進死胡同里就出不來,有一陣子壓力大到甚至有了抑鬱傾向。我準備Step 1的那一個月里,情緒是非常不好的,時而暴躁,時而絕望,考前一晚更是完全沒有出息的失眠了。但我的丈夫對我說,「我眼看著你努力了這麼久,你無論考成這麼樣都是我的驕傲。」我的父母對我說,「盡人事聽天命就好,在爸爸媽媽看來你已經是『別人家的孩子』了。」我因此也冷靜下來,決定相信自己一回,因為不管分數如何,我都已經做了我最大限度的努力,憑此一點,我應當問心無愧。

現在:

關於我的背景就寫這麼多。往回讀了一遍,發現我一直在有意無意地強調自己很「普通」。我覺得我可能是想告訴大家,並非必須是學神或者學霸、必須有大牛推薦信或者給醫學院捐了幾百萬、必須GPA4.0或者MCAT99%才能考上醫學院。我沒有,我認識的很多醫學生也沒有;但我們的共同點就是努力和不放棄。我覺得,只要有方向有目的的去努力,就算失敗也一直一直堅持前進不放棄,那麼總有一天夢想就能夠得到實現。

下一篇文章打算寫一下我在醫學院的前兩年學習以及在Step 1學習上面的建議。那時候我的分數也應該出了,希望我那時已經能夠平心靜氣地接受它。我知道很有可能又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分數,但那又怎樣呢?我還是會一直走下去。

推薦閱讀:

優培景程USMLE臨床醫學(腎病)病例分享:
USMLE 複習考試路標系統V3.0第二階段:穩固知識,回爐錯題,連續作戰
美國「」住在醫院裡的醫生」住院醫都在做什麼?
為什麼血小板缺少會引起表面出血,而凝血因子缺乏會導致關節內出血?
美國臨床實踐申請指南(USMLE中國臨床醫學生指南2017)

TAG:醫學生 | 醫學 | USM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