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痛苦與無聊

痛苦跟無聊是人生的主旋律。中間或許夾雜著小部分的所謂「快樂」,所謂「幸福」。但歸根到底,人只要不痛苦,便是在無聊中欺瞞自我。

曾經我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於追尋幸福,快樂。殊不知這是十分愚蠢的。因這本就是謬論,也因快樂幸福本就如影隨形。

說前者為謬論,僅因追尋著的那所謂幸福與快樂,不過是追尋得到目前生活中所缺失的因素,可以是財富,愛人,他人的敬重等。但,人本質是無法滿足的,貪慾如火,在將物慾燃燒殆盡前不會停歇。追求生命中的「無」,只會將自身置於一個永遠無法滿足的漩渦中,終一生皆在痛苦中穿行。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平淡與快樂。

人生本就不完美,註定會有許多無法填補的空洞,也稱為遺憾或不幸。面對如此不幸時,以追尋人生樂趣為目的的人,自然會陷入深深的迷茫以及痛苦的自我懷疑。

因客體發生的事實,而從主觀上扭曲現實,讓自己更為痛苦,像是嫌棄生命給予我們的重壓還不夠,自行再添置一副沉重的枷鎖。

「行動的源動力只有兩個,逃避痛苦或追尋快樂」。這兩者的不同決定了理智者與愚蠢者的行為模式的不一。

理智者們清晰的了解快樂本就不必追尋,因其本就在自身當中,而非外物。情緒產與自身,因外物刺激而產生的情緒不能持續,刺激源消失後帶來的深深失落往往會帶來更深的痛苦,乃至自責。而且這種快樂帶有比較的意味,一旦意識到有更高比較級的存在,所帶來的情緒也會自然稀釋,直至消失為止。這類快樂,其實也不過是一種虛假的表象罷了,如在沙地上建起的樓盤,一點輕微的振動便會煙消雲散。

人們說曾經擁有便足矣。這不正如站在沙地上,指著面前的廢墟自豪說出我曾與沙地上建起高樓大廈般愚蠢而天真嗎?費勁心思建立起註定會崩塌的體系,愚蠢。

相對,逃避痛苦為何?因痛苦乃人生性質之一。人活著便是註定要受苦的,試試不做任何事情,一天你便會被缺水以及飢餓感所折磨。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痛苦和無聊就會自動來到你家裡,坐在你床頭旁與你談笑風生。而幸福還自顧自的在那敲門呢。

所以,認為人生非痛苦的都是在扯淡,建立在虛幻的基石上的理論不過都是些扯淡學說。

那麼,難道人生就沒有快樂與幸福了嗎?

不,注重逃避痛苦,並不意味著你的所有關注點就盡在痛苦上,換個說法就是

不痛苦,就是快樂。

通俗的說就是,你還活著的話,你就是快樂的。關注在你沒有失去什麼,比關注你擁有什麼更能讓你體驗到何為「理性的快樂」。

這種快樂並不會讓你心跳加速,激素飆升,大喊大叫,並迫不及待的與人分享。這是一種唯有理智者,思考者才能體驗並擁有的不停歇的感覺。

通俗的快樂來源於填補內心的空缺,而理性的快樂來源於已存在的內心。這種快樂平淡如水,是一種淡然,深厚,沉澱的感覺。

體驗到理性的快樂那一刻,好像有什麼不一樣了,也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周遭的人群事物依舊,但你內心卻不甚有大波動,即便有所波動,也能旁觀其動態發展。

是一種踏實,更是一種深度,這一切的起因僅是接受了世界真實的本質。如此簡單的一步,卻費勁你從出生至今的人生。

周遭的世界是痛苦和無聊的,並且你無能為力去改造。若能做的是改變主體意識的錯誤觀點。

而無聊,是天平的另一端。


推薦閱讀: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三聯書店,2012年4月,356頁,45元(精裝)。
【思辯的歷史】蘇格拉底之死
真有人認為中國沒有哲學家?我一個化學博士都坐不住了 | 科技袁人
思考集·序
《萬無理論》:牛頓相關定律之推論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