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你,現象級營銷是怎麼做出來的。
有沒有發現,同樣是寫文案,為什麼別人的文案都能直擊人心,引發大眾的集體追捧,而你的文案只能在小範圍里形成自嗨,傳播率太低。
有人說文案都是心理學大師,因為只有讀懂人心,才能讓消費者對你的產品感興趣。尤其是一個現象級營銷事件,不僅離不開文案人在背後的絞盡腦汁,苦思冥想,更重要的是,文案人熟知心理學,摸透了大眾心理學與讀者的情緒變動,在走腎的同時還和讀者走心。
1、
誘惑用戶的「本我」
「本我」是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是人格中最早、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慾望的貯存庫。一個好的文案,不是生硬地講道理講邏輯,而是思考如何調動消費者的情緒,用一種形象的方式「誘惑」消費者消費。
比如前不久爆熱的蘋果HomePod廣告,利用極具感染力的舞蹈和視聽語言,讓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同時,激發消費者「本我」的欲求感,刺激消費。
比如CK香水的廣告,永遠都是這麼直接,那麼形象,簡單又撩人。
而「本我」不光會被動人的形象吸引,還會被體驗式的營銷所吸引。
比如運動品牌lululemon,就經常邀請顧客參加免費的瑜伽課程,讓顧客真實地感受到,這個運動品牌的產品在運動過程中,有怎樣的舒適程度,與其他運動品牌的服裝相比又怎樣。
文案也要製造衝突,形成對比,這樣能更多地刺激用戶的潛在情緒。
比如招商銀行的信用卡廣告《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盤番茄炒蛋》,講的就是一個留學美國的青年給父母打電話詢問番茄炒蛋的做法,但鏡頭一轉,沒想到北京時間是凌晨4點,而父母仍然起床在廚房忙活並且拍攝視頻。
這種強烈的畫面對比,留學的孩子對父母生活的忽視,而父母對孩子的包容與愛,讓很多看過廣告的人都不禁潸然淚下。
2、
激發用戶的「自我」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組成部分,是從「本我」中逐漸分化出來的,位於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其作用主要是調節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它一方面調節著本我,一方面又受制於超我。它遵循現實原則,以合理的方式來滿足本我的要求。
還有一些產品的廣告,適合比較理性的,按照現實邏輯與原則來影響用戶的。
比如健身應用Keep的廣告就利用了這個法則,一句「自律給我自由」,以優秀的概括能力,講述了一個超脫運動之上的人生哲理。
這樣的廣告,用理性來展現產品與生活的相通點,比較容易激發用戶的「自我」,告訴他們,只要通過努力,再依靠我們的產品,有一天也會成為海報里一樣拉風的人。
3、
滿足用戶的「超我」
「超我」在弗洛伊德人格結構理論中是指人格結構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
所以「超我」按照至善的原則行事,代表了一種社會取向與自我理想,就像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自我實現需求」,一些珠寶、房產、手錶、汽車和公益活動,則是靠營造這種專屬感滿足用戶的「自我實現需求」。
即便城市再繁華,如果沒有取捨
即便公園再靠近,如果沒有駐足
即便地鐵再快捷,如果沒有方向
物質之後非物質
最溫馨的燈光 一定在你回家的路上
比如萬科別墅的系列廣告,不談「奢華」、「豪宅」,只用質樸的畫風,閑雲野鶴的生活與難以割捨的情懷來打動用戶,讓人感受到光怪陸離的城市生活的背後,還有一縷寧靜致遠的清風。不經意間,就滿足了用戶對「自我實現」的高級需求。
世界上所有的好文案都是相似的。文案並不是什麼神秘的心理學大師,而是利用心理學裡最簡單的「本我」、「自我」、「超我」,直擊消費者的痛點,引起共鳴,最終達到讓消費者去做文案想讓他們做的事情。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