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8,網路大戰1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增長,若干個細分市場也隨之生長起來,而且每個市場的競爭都很激烈。這些市場呈水平結構相互堆疊。最底層是電信通訊器材市場,主要玩家包括思科、Ascend Communication與朗訊科技。向上一層是網路瀏覽器市場,這一層的主宰是網景,微軟正在這一層謀求立足之地。再往上一層是網路介面市場,這一層包括十幾家網路服務供應商以及例如美國在線與CompuServe這樣的在線服務供應商。最上一層是內容市場,這層市場每周都會吸引幾百名競爭者加入進來,這些新網站提供新聞、購物、娛樂以及其他一切數字形式的服務。

各個細分市場彼此之間涇渭分明,其中競爭最激烈的是瀏覽器市場。微軟試圖保護自己無可匹敵的利潤空間免受來自互聯網的侵蝕。多年以來,比爾.蓋茨的公司一直在以10美元的價格出售成本1美元的商品,向人們證明了任何公司一旦將數字技術與市場力量結合一起能夠發揮出多麼巨大的潛力。微軟的Windows與Office都是規模經濟與壟斷地位的受益者。一旦微軟將這些軟體開發成熟,複製軟體並刻盤發行的成本就可以忽略了。微軟可以將某些版本的Office軟體標價700美元,因為絕大多數競爭者都已經被打敗了。

這種商業模式使得比爾.蓋茨成為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令人意外的是,他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意識到互聯網會挑戰這一商業模式,因為微軟的產品很有可能落伍過時。畢業於劍橋大學的物理學家內森.麥福德是微軟的科技專家,在這方面他對蓋茨的影響很大。就像其他精通科技的人一樣,麥福德也對信息高速公路心馳神往,以至於花了很久才將目光轉向互聯網。在蓋茨於1995年出版的《未來之路》當中基本沒有提到互聯網。1995年5月蓋茨終於醒了過來,他向同事們發布郵件,呼籲大家迎頭趕上互聯網浪潮。他認為很可能會出現某些「價格遠比個人電腦更低,功能足以瀏覽網路」的新發明。但是即便此時蓋茨似乎依然認為他能通過創建微軟網路來控制互聯網。微軟網路是一套擁有自己的技術標準的在線服務,蓋茨認為自己的這套標準終將取代互聯網與萬維網發明人設定的標準。直到網景IPO與微軟網路失利之後,蓋茨才意識到他已經失去了對賽博空間的控制權。

1995年秋天馬克.安德森表示,Windows可能很快就將會淪為「BUG纏身的設備驅動程序」。對蓋茨使用激將法是很不明智的行為。在這一年的12月7號珍珠港事件紀念日,蓋茨以微軟董事長的身份召集了上百名記者與分析師來到西雅圖**,告訴他們從今往後微軟將會採取「強硬的網路戰略」。正在苦苦掙扎的微軟網路瀏覽器IE將會得到大幅改進並且免費放送。此外微軟還將免費發布與之配套的網路服務軟體,而網景還在為此類軟體收取超過1000美元的費用。微軟將要Java編程語言的使用權,並且盡其所能地從網景手中爭取市場份額。安德森與巴克斯戴爾試圖對微軟的應手一笑了之,可是華爾街卻並不感到可笑。當天網景的股票就下跌了30美元,瀏覽器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幾個月之後的1996年2月。赤著雙腳的安德森登上了《時代》封面。他也成了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互聯網創業家。《時代》將安德森描繪成一位謙虛的商業巨子,每天下午5點都要下班回家遛狗。就像通常的案例一樣,這次的封面專訪成為了投資者眼中的拋售信號。每當某人登上《時代》封面,就意味著他或她往往已經度過了自己的鼎盛時期。安德森因為與蓋茨的交手而心力交瘁,而蓋茨卻兵強馬壯,擁有幾乎無盡的資源。微軟的研發預算幾乎相當於網景年收入的5倍。這家軟體巨人僱傭了超過800名員工對瀏覽器進行升級。微軟並不是全世界最具創意的公司,但是卻很善於改進完善其他公司的創新產品。1996年8月IE3.0問世時,絕大多數獨立專業人士都同意這款瀏覽器至少也與網景3.0一樣好。

微軟的實力並不僅僅基於金錢與資源。每十名個人電腦用戶當中就有九個人在開機時會看到Windows圖像。過去幾年裡微軟一直在不遺餘力地鞏固自己的壟斷地位,藉此打擊競爭產品,例如Word Perfect與Lotus1-3代。在蓋茨發表了珍珠港紀念日演說之後,網景成了下一個遭受攻擊的對象,1996年3月微軟說服美國在線選擇IE作為默認瀏覽器。美國在線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卡斯並不是蓋茨的朋友,就在幾個月之前微軟還試圖通過建立微軟網路將美國在線擠出市場。但是他不能拒絕這一提案,因為這能使得每一台使用Windows系統的電腦桌面上都出現美國在線的圖標。「我實在不能想像我居然會和蓋茨在一起談生意,因為我們與微軟的積怨太深了。但是我覺得對於美國在線來說這是最好的決定,於是我們就這樣做了。」

與美國在線談妥之後過了兩天,微軟又與當時第二大在線服務供應商CompuServe簽署了類似的協議。此外蓋茨還向個人電腦製造商尤其是康柏電腦施加壓力,這家公司此前同意在飽受歡迎的Presario電腦上安裝網景瀏覽器。當微軟開始將IE瀏覽器與Windows95操作系統搭配發送的時候,康柏電腦用網景瀏覽器取代了IE瀏覽器。蓋茨無法忍受這種做法。1996年初微軟給康柏寄發函,威脅要終止允許康柏使用Windows系統的協議,除非康柏同意將IE圖標留在桌面上。這項威脅假如落到實處,就等於要將康柏擠出市場。除非電腦上裝著Windows,否則個人電腦製造商根本活不下去。康柏很快讓步並且恢復了IE在桌面上的位置。接下來幾個月里Presario同時安裝了IE與網景瀏覽器,後來網景瀏覽器就被拋棄了。

這些策略確實起到了顯著效果,IE在瀏覽器市場的份額開始迅速上升。1996年8月,網景的律師聯繫了司法部,聲稱微軟再次使用了反競爭策略。此前一年微軟與美國政府簽署了同意判決書,涉及此前在其他行領域的不當行為。網景的論據很過硬,但就算網景成功吸引了司法部的注意——事實也確實如此——法律訴訟也要過好幾年才能有結果,可是每天都在喪失市場份額的網景支持不了好幾年。不得不採取守勢的網景試圖將自己重新定位成面向大型公司的軟體供應商,提供搭建內部網路的工具。這是一項很合理的策略。大型公司早已經成為了網景的最主要顧客。與私人用戶不同,他們更傾向於為網景瀏覽器付款。但這樣做也是自曝軟肋,向世人承認網景再也不想取代微軟的位置了。就像計算機行業的其他人一樣,此時的網景只求能在雷德蒙德巨獸的身邊謀得一線生機,就算這一點也遠遠不能打包票。

1996年12月,微軟高管吉姆.阿洛欽向他的上級保羅.馬里茨發送了一封郵件,聲稱「我們必須進一步利用Windows的優勢」來打敗網景。阿洛欽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採取整合方案,也就是讓IE瀏覽器成為微軟操作系統的一部分,每一位用戶只要購買了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就會自動獲得IE瀏覽器。假如微軟能夠做到這一點,網景就不得不說服用戶重新下載網路瀏覽器,這樣做的難度就好比說服那些購買了立體聲系統的顧客們再去購買一台CD播放機。內部討論之後,蓋茨同意採用整合方案。這一決定很快就將引發一場大規模反托拉斯訴訟。


推薦閱讀:

如何用產品思維玩社群?
沒有風度,至少試著領悟
雅虎2
Pokemon的火爆,究竟隱藏了怎樣的真像

TAG: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