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飯是個奢侈的事
編號:003
文:北京柿子
圖:部分來自網路
所以,要在家裡做飯,是需要點兒啟動資金的。
在柴米油鹽和煎炒烹炸的日子,爸媽常用「寫作業去」、「去你奶奶家吃去」、「再不聽話揍你」等驅逐性、指派性、威脅性的語言對待我。這樣的童年,給我成年後的行事風格奠定了如:「好的」、「明白了」、「別啊,好商量」等對話條件反射的能力。剛離開學校的時候,這些條件反射確實很有用。領導們都很喜歡我。誰不是混口飯吃?在爸媽那兒認慫是為了混口飯吃,在領導那兒道理還不是一樣一樣的嘛。我奶奶說,嘴甜著點兒,到哪兒都不吃虧。
或許這也能算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吧,多時髦的詞兒,我們小時候管它叫「家教」。我也難說自己的「家教」是好是壞。不過我很愛我的家人,因為他們的確認真地讓我混過飯吃,而且還挺好吃。
昨天,我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魚先生,跑到家裡來找我喝茶聊天。說著說著就聊起家常菜,該怎麼做等等。我們慢慢回想起上世紀90年代家裡那些「有味道」的聲音、蔥姜蒜和熱油相遇的聲音,那個聲音會在飯點前後的半小時內在整棟樓里此起彼伏的響起。然後是鍋鏟相碰的聲音,再後來就是順著窗戶傳出的召喚聲,各家都一樣「xxx回來吃飯」。
對,我媽喊我回家吃飯。
在物質還沒有那麼豐富的年代,錄音機里的小虎隊還在「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的年代,一盤西紅柿炒雞蛋、一盤炒韭菜,也足夠讓一家人其樂融融。當然,吃著吃著默默拿出試卷要老秋簽字的那幾頓,不算。
聊到晚飯時間,我們不約而同的站起來說了一句「去哪兒吃?」。我倆都笑了,說了半天挺熱鬧,結果現在家裡的味道都沒了。時間也僅僅過去20多年,在家做飯對很多人來說已經變得奢侈了。從採買、清洗、切配、做飯到收拾,是要有閑有錢才能做的事。而在兒時,媽媽下班騎車回家買點兒菜,弄頓晚飯是多麼順手的事兒啊。
在我看來,做飯的奢侈性正因上述的恆定關係和條件限制,持續走高。從烹飪工具到食材調料,你想湊齊一套趁手的傢伙事兒,做一頓讓自己滿意的飯,我來幫你簡單算筆賬。
24cm琺琅鍋 售價2230元
中餐主廚刀 售價1599元
泰國相思木砧板 售價339元
一套餐具 售價449元
除此之外,油鹽醬醋、肉蛋菜奶、蔥姜蒜等各種調味食材,預估備齊一餐,需要200元。所以,要在家裡做飯,是需要點兒啟動資金的。
做飯正在變的奢侈,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自己做飯,享受烹飪的樂趣,也是人以群分的必然趨勢。我的朋友們大多數喜歡在開火下廚,這是他們的休息方式,節假日他們會用精心的烹制菜肴來替代遊山玩水。
我和魚先生放棄了去外面下館子的想法,搜羅家裡的冰箱,自己動手做飯。
打包回來的麻醬糖餅
一盤清炒菜心
四個即將蔫掉的西紅柿和僅剩的五個雞蛋
吃完這頓「大餐」,不用掃碼結賬,也不用點評打卡。我想這就是生活該有的味道吧。於是,出門去買菜咯。
忙裡偷閒在家做飯,也是一件有治癒效果的奢侈事兒。
推薦閱讀:
※為了上輩子的情人,她竟捨身搏虎——《二十四孝》十九:扼虎救父
※所謂愛一個人
※如果她還在
※北大狀元留學美國發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家拉黑父母6年
※媽媽,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