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千萬張截圖都去哪了?

首先跟大家說一聲sorry,因為日簽君沒有找到數據證明每年究竟會產生多少張截圖,但是說「很多截圖」,會讓人看上去傻傻的,所以就根據我國每年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預估了一下,抱歉!

作為一個截圖癖,日簽君日常看到一些好的交互設計都會把它們截下來,為此也累積了不下萬張的截圖。

比起早年間手機需要藉助第三方軟體才能實現截圖,現在系統自帶的截圖可以說是很方便了。

然而,簡單快速的完成截圖是用戶的最終目的么?

舉個例子,顧客去超市是為了買菜而買菜么?並不,顧客買菜是為了滿足做飯這個需求。

同樣的,截圖也只不過是我們為了滿足某項需求而產生的一個動作而已,它最終會有一個去處。

所以,比起框線仔,UX設計師會更像一個偵探,透過用戶的行為,去推理用戶的使用動機。

從截圖的目的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分享、反饋、留存這三個方面。分別對應的去處是,社交圈、產品後台、手機相冊

分享

當朋友用以下兩種方式給你分享產品時,你會對哪一種更感興趣呢

比起分享鏈接,分享一張圖片會更加有點擊的慾望。尤其是向好友分享了一款某貓上的商品的時候,喵口令總是會讓人一秒齣戲。

正是基於截屏後進行分享這個行為,不少產品檢測到用戶進行了截屏操作後,會在側邊顯示一個浮窗,提示用戶可以直接進行分享。

而社交軟體作為截圖的主要流向之一,也做了不少的細節。以微信為例,只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在聊天頁面點擊了+號,它都會將你剛截取的圖片浮出來,以供你直接選擇(默認是相冊第一張圖,不一定是截圖)。

然而在分享前,用戶可能有一些信息不想讓別人看見,就會對其預先進行打碼/塗鴉操作。以往執行打碼的操作,需要打開圖片處理軟體,並在繁多的工具中找到馬賽克的功能,整體的流暢度會略顯不夠。

蘋果在更新iOS 11後,支持截圖後即時編輯也是充分驗證了這一點(儘管有很多廠商比較早就開始支持截圖後即時編輯了)

反饋

除了分享,問題反饋也是截屏的運用場景之一。無論是PC時代還是移動互聯時代,基本在提交問題反饋時都會需要你附上一份截圖作為憑證。

當意識到用戶截屏這個行為,最終是為了反饋問題時,產品也對這部分進行了優化。當檢測到用戶進行了截屏操作時,會在側邊顯示一個「問題反饋」的浮窗,點擊浮窗之後會直接跳轉到問題反饋頁面,並自動將該圖片上傳至指定區域,用戶只需要描述問題即可。

相比之下,減少了用戶的操作路徑。

儘管上述的操作看上去很完美,但是在實際截圖中,用戶可能會截取到敏感信息或者聊天彈窗,這樣就不得不重新截圖或者打碼操作。

針對這一點,攜程旅行有一個比較好的應對方法!當用戶點擊「問題反饋」,進入問題編輯頁面後,截圖區下方會有一個「編輯圖片」的提示,用戶可以直接對截圖進行編輯。

留存

iOS系統按下快捷鍵後,截圖的響應速度大約是0.6s左右,而安卓系統因為快捷鍵比較接近,大約響應速度為1.6s左右。

對於視頻來說,不但1s的延遲意味著會截取到截然不同的畫面,而且橫屏狀態下的快捷鍵使用並不那麼方便。

所以用戶通常的做法會是「找到對應的畫面——按下暫停——收起操作欄——按下截圖」。

為此有不少的視頻軟體在全屏觀看模式下,側邊欄會有一個「截圖」按鈕,按下的瞬間即可快速截取視頻畫面,響應幾乎沒有延遲。

另外,部分地圖類軟體也會內置截長圖按鈕。在公交出行中,因為不需要實時停留在地圖中,所以大家會選擇在公交車上刷其他的產品。

但是一段時間後,重新進入地圖,頁面會進入初始狀態,無法繼續查看路線。

高德和百度都在公交模式下增加了「截長圖」功能,用戶點擊後可以直接得到一張完整的「公交規劃路線」,也方便了用戶直接快速查看!

說到底,評價一款產品用戶體驗的好壞,最終還是要看UX設計師是否挖掘了用戶行為背後的意圖。


推薦閱讀:

簡單好用的產品,背後都藏著這個定律 #019
工業產品數位板繪製教程
【轉】20150624 那些情懷滿值但「然並卵」的設計細節
這裡有一副ic! Berlin眼鏡,你對它順便做什麼都
初入產品之門(一)

TAG:用戶體驗 | 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