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分鐘看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什麼?

「人的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魯迅

剛工作那會兒,學生思維還比較嚴重。經理在入職培訓課上給我們講《金字塔原理》、《非暴力溝通》、《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的第一反應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成功學、心靈雞湯、領導洗腦專用...…然後開個小差,玩玩手機,一節課就這樣混過去了。

現在想想,不禁覺得當時自己還是太幼稚。如今回過頭再來看這些書,發現…

果然是成功學、心靈雞湯、領導洗腦專用啊!

這麼說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這本書屬於成功學?可以這麼說,但此成功學非彼成功學,更確切來講,它屬於方法論。為了讓你正確區分兩者的區別,我們來舉個例子。

比如馬上要到的高考,如果你班主任在複習期間是這樣鼓勵你的:你上一屆的某個學長非常努力啊,三更起五更眠,鑿壁偷光懸樑刺股,最終考上了清華!所以你要加油!相信自己也可以的!好好努力!愛你哦么么噠!

這就是典型的成功學激勵方式,告訴你要努力,卻沒告訴你怎麼努力。學長怎麼考上清華的?他起早貪黑的時間都用來幹嘛了?刷了幾套卷子?背了多少單詞?看了多少遍書?一概不知。而真正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告訴你那位學長具體複習的方法,做了多少卷子,錯題集怎麼整理的,筆記是如何記的等等,這些才是方法論。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就是一本講方法論的書,如果你因為「成功學」的標籤而對它嗤之以鼻,那便是典型的思維定式,即所謂「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想想自己之前對此也曾不屑一顧,果然魯迅先生說的還是有道理。

鋪墊了這麼多,你是不是很好奇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那麼下面我就來給你掰扯掰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作者史蒂芬·柯維,他是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柯維領導中心創始人,曾被《時代》雜誌譽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併入選為全美二十五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本書自出版以來,高居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七年,在全球七十個國家以二十八種語言發行共超過一億冊,並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十本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

書中所講的主要內容即為本書的書名,但在介紹這七個習慣之前,我們需要先來解釋一個重要的概念:思維定式。

1. 思維定式

想像一下你現在要去北京,但不知道怎麼去,於是查了一下地圖,結果地圖標記錯了,北京標在了上海的位置(這很有可能是百度地圖),但你不知道。於是你就這樣出發了,到達後才知道你發現自己到了上海。

當然,你可以改變行為,比如更努力,更勤奮,更迅速,但這種努力只會讓你更快地到達錯誤的地點。你還可以改變態度,比如更加積極地思考,但你依然到不了北京。因為根本問題不在於你的行為和態度,而在於那張錯誤的地圖。對此,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

我們每個人腦中都有很多地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依據世界本來面目繪製的地圖,反應現實情況;另一類是依據思維定式繪製的地圖,反應個人價值觀

為什麼會有兩張地圖?如果你認真看過我之前的文章,應該還記得《非暴力溝通》中的有這樣一句話:

敘述謬誤是人類本性,我們無法在不編造理由或者強加一種邏輯關係的情況下觀察一系列事實。

每個人的經驗不同,對現實世界的理解也不一樣,依據自己的價值觀形成思維定式,而後個人行為和態度均由此決定。

你有沒有覺得知乎上很多回答看起來都很有道理,同一個問題有那麼多不同的答案還讓你都感覺很對?原因就在於回答者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即他們腦中的地圖各不相同。

說了這麼多,你可能要問了,思維定式和我們今天要講的內容有何關聯?我們來看一下作者是怎麼說的:

一個人的思維定式或者地圖越符合這些原則或者自然法則,就越能正確而高效地生活。

這裡所說的原則是指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和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法則一樣,都是毋庸置疑、不容忽視的自然法則。比如「公平」、「誠信」、「善良」、「成長」等原則,它們就好像人類與生俱來的良知,每個社會都存在。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原則並非價值觀。比如,一群強盜可以有相同的價值觀,但卻違背了善良的原則。如果說原則是地域,那麼價值觀就是地圖,地圖與現實情況越接近,就越能過上高效的生活。

2. 七個習慣

本書所述的七個習慣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提供了開發個人和人際效能的漸進、連續和高度整合的方法,讓我們依次經歷「成熟模式」——由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不斷進步。具體如下圖所示:

那麼,什麼是依賴期、獨立期與互賴期?簡單來說,依賴期就好比未成年階段,你得對我負責,你要照顧我;獨立期差不多就是18-25歲之間,我對自己負責,我靠自己,我可以做到;互賴期則在25歲之後,講求彼此合作,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一起做牛逼的事情。

當然,這裡的年齡分類標準只是舉個例子,最主要的要看個人的心智是否真正成熟。比如有的人到了30歲還處於依賴期,雖然年齡已經足夠大,但他的心智則完全沒有成長。

2.1 積極主動

如果你沒有看過這本書,那麼你對這個詞的第一印象應該會停留在其表面意義上,比如主動承擔責任、工作上積極進取等。但事實上,這種理解是錯誤的。

「積極主動」最早由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提出,關於它的定義其實我們之前已經介紹過了,在《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

即使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里,人們也會擁有最後一種自由,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的自由。

這便是積極主動的真正含義,即在刺激與回應之間,人有選擇的自由。

比如今天快下班了領導突然通知你要加班,這時候你可能會這樣想:剛想早點回去看球賽,這下泡湯了,奶奶的…然後你便收穫了一整晚的不爽…

當然你也可能這樣想:今晚要加班了,不過小美好像也加班誒!正好我和她回家還順路,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哈哈哈…

然後你這一整晚可能就因此幹勁十足,這就是積極主動的力量。

此外,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的態度,還意味著為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為取決於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2.2 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是指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楚方向。

這個原則好理解,想想前面我們說的地圖的例子,一開始終點就是錯的,再怎麼努力也無法使你到達正確的地方。所以,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因此作者說:

從現在開始,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牢記自己的目標或使命,就能確信日常的所作所為是否與之南轅北轍,而且每天都向著這個目標努力,不敢懈怠。

2.3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乍看起來很好理解,即重要的事先做。但什麼樣的事情才算重要?

重要性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要事。

第四代時間管理方法提有一個時間管理矩陣,它長下面這樣: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把時間花在第一類事務上,他們整天喊我很忙、沒時間,其實都是在做一些救火的事,從來沒有想過火是救不完的,真正應該做的其實是防火。

按照彼得·德魯克的觀點,高效能人士的腦子裡裝的不是問題,而是機會。他們不會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他們的思維定式是預防型的,總是能夠做到防患於未然。

因此,要事第一是指你要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類事務中,不論是否緊迫,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你要通過花費更多的時間在第二類事務來減少第一類事務的數量。這第二類事務主要包括建立人際關係、撰寫使命宣言、規劃長期目標、防患於未然等等。

這裡特別要說明的是,閑聊、刷劇、玩遊戲(職業電競玩家除外)屬於第三類事務,既不重要也不緊急,做這種事情完全是在浪費時間,不要找借口說自己工作很累,這是在放鬆。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你生物本能在作怪,真正想放鬆還不如出去跑個步、打場球,效果比這有用得多。

2.4 雙贏思維

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弱,非勝即敗。雙贏者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角斗場。

在缺乏雙贏思維的人看來,這個世界就像是一塊大餅,別人多吃了一塊,自己能分到的就少了,因此這種人往往見不得別人好。他們時時不忘與人比較,認定別人的成功等於自身的失敗。

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佔了絕大多數,別人取得成功他們或許表面上會虛情假意地讚許,而內心卻嫉妒不已,這也是為什麼優秀的人往往孤獨。

2.5 知彼解己

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係方面學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幾——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

其實這一點我們在《非暴力溝通》中也已經說過了,即要理解對方的需求。

至於讓對方了解自己,則是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一樣的道理,這裡我就不再多費筆墨了。

2.6 統合綜效

統合綜效就是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簡單來說就是1+1>2,其基本態度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

你想一下,如果兩個人意見相同,那其中一人必屬多餘。你所說的我都已經知道了,那你還不如不說。所以,和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穫。

自然界到處都有統合綜效的例子,比如你把兩塊木板疊在一起,其所能承受的重量將大於各自能夠承受的重量之和;雁群排成人字飛行則能使每隻大雁飛得更快更輕鬆。

2.7 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其實指的就是投資自己,作者認為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鍛煉自己。

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所以,我一直在強調一個觀點,年輕時選擇工作不要僅僅看工資高不高,而要看你能學到什麼,要看這份工作是否和你的人生目標相符(習慣二:以終為始),這個觀點我們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文中也專門提到過。

那麼,如何投資自己?在本書中,作者將其分為四個層面,分別是: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具體如下圖所示:

簡單來說不外乎運動、閱讀、寫作、學習、思考、人際交往等這幾個方面。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書中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極力推薦大家從每月閱讀一本書開始,然後每兩周讀一本書,接著是每周讀一本書。不讀書的人跟文盲沒什麼兩樣。

說實話,看到這裡我內心還是很激動的,畢竟這是在誇我啊,趕緊趁這個機會進段廣告哈哈哈。。

後話

由於這篇文章已經足夠長,我也就不再多說啥了,最後引用作者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我敢說,當你開始閱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你已經開始了一段激動人心的成長曆程。請和你所愛的人分享你的收穫,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開始踐行它們。記住,只學不做等於沒學,只知不做也等於無知。

和你所愛的人分享你的收穫,所以看完這篇文章,不得轉發一個?

推薦閱讀:

女人為什麼突然變得愛美?
《秦時麗人明月心》是不是三觀不正?
內向的人如何和親戚相處?
女孩所要的成熟穩重和安全感究竟是什麼意思?這篇也許是全知乎最靠譜的解讀
從悔創阿里傑克馬到北大還行撒貝南 | 「驕傲」正確的打開方式

TAG:閱讀 | 讀書筆記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