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史上的今天:國際空間站首次嘗試快速對接程序

摘要:

宇航員乘坐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一般需要兩天時間去追趕空間站,隨後實施對接。

但是這一情況在2013年3月28日發生了改變,這一次,一艘「聯盟」飛船在升空後不到6個小時就與空間站實現了安全對接。

人類迄今最大規模的太空建設活動:國際空間站

來源:NASA

般來說,宇航員乘坐「聯盟」號飛船升空,最快也要在大約兩天之後才能實現與國際空間站(ISS)之間的對接。但是在2013年3月28日,這一情況首次發生了改變,他們在升空之後不到6小時就實現了與空間站的對接。

就在這一天,「聯盟TMA-08M」飛船搭載著兩位俄羅斯航天員與一位美國宇航員升空,他們分別是俄羅斯航天員帕維爾·維諾格拉多夫(Pavel Vinogradov),亞歷山大·米蘇尓金(Alexander Misurkin),以及美國宇航員克里斯·卡薩迪(Chris Cassidy)。

截止1998年,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的各成員國,你能認出幾個?

來源:NASA

飛船在升空之後,僅僅圍繞地球運行了4圈就開始嘗試與國際空間站對接,而按照原先的程序,飛船需要先圍繞地球飛行35圈才會開始嘗試對接。在這次飛行之前,俄羅斯方面已經利用幾艘不載人的「進步」貨運飛船對簡易對接程序進行過三次演練,對接過程要求飛船執行很高的控制精度,而經過數字化改造升級之後的「聯盟」號飛船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最終,在飛船發射升空僅僅過去5小時45分鐘之後,「聯盟TMA-08M」飛船就與國際空間站實現了安全對接,直接將所需時間砍掉了45個小時。

準備出發前往國際空間站的三位宇航員,最左側為美國宇航員克里斯·卡薩迪

來源:NASA

按照原先的設計,不管是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還是美國現在已經退役的太空梭,要想和國際空間站對接,必須首先至少花費兩天時間在軌道上圍繞地球運行30多圈,在此期間逐漸追趕空間站,這個造價超過1000億美元的超級空間城市運行在距離地面大約400公里的高度上,由全球15個國家聯合參與。

當時在空間站上迎接三位宇航員到來的是加拿大宇航員克里斯·哈特菲爾德(Chris Hadfield),美國宇航員托馬斯·馬什伯恩(Thomas Marshburn)以及俄羅斯航天員羅曼·羅馬年科(Roman Romanenko)。

2013年3月28日,哈薩克拜科努爾,一枚「聯盟」火箭點火,將「聯盟TMA-08M」飛船發射升空

來源:NASA

快速對接程序需要空間站本身做出配合性姿態調整,當然更需要「聯盟」飛船操控的精確性。

但這一程序的採用意味著前往空間站的宇航員們不再需要在飛船內等待兩天的時間,另外,有些宇航員進入太空之後,在失重環境下可能出現一些不適反應,比如噁心反胃,視力模糊或嘔吐等癥狀,快速對接程序可以讓這些癥狀出現之前就抵達各種條件相對較好的空間站,接受更好的治療。

當然,一旦空間站出現較為緊急的狀況,快速對接程序也能夠讓各種急需的補給和設備更加及時的送到空間站。

正在太空飛行的「聯盟TMA-08M」飛船

來源:NASA


編者按:

《天文史上的今天》欄目是老嚴的一次個人歷險,試圖通過堅持365天,完整記錄一年中每一個日子在人類漫長的天文歷史中留下的印記。

想看到更全,更及時的內容更新?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星空早知道


推薦閱讀:

天文史上的今天: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尤里·加加林
下次火星之旅前,您需要了解的七個航天器子系統
天文史上的今天: 「水星七傑」的傳奇故事

TAG:國際空間站 | 宇宙飛船 | 載人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