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最容易把天聊死?
01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吃飯,聽她吐槽最近新來的一個同事。
朋友說同事很優秀,工作能力也很強,但就是感覺聊不來,很難相處。
怎麼個聊不來?
朋友撇了撇嘴,說道:
就是感覺他說話時,總是刻意顯擺,處處流露出「我很厲害」的樣子。
比如說他們探討工作,剛聊到一半,對方就引出話題:你們那種操作方式根本不行,我在國外的時候......
去星巴克買咖啡,明明可以用中文點單,對方偏要用英語。
弄得朋友非常尷尬,感覺自己處處被對方碾壓。
想起蔡康永在自己的書中,提到的一個職場故事。
一個一流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滿腹經綸、辯才縱橫。
每次部門開會,上司問到他的意見,他都侃侃而談、很有想法,上司們很欣賞。
可惜大家都不喜歡他。
需要協調事情的時候,其他部門的同事很少願意配合他,同部門的人也不太願意陪他衝鋒陷陣。
他其實很優秀,但問題是:他喜歡在智商、口才,能力上碾壓別人。
這樣的人,擅長用2種必殺技把天聊死:一句話堵死人,我比你厲害。
其實大部分的談話,都是為了建立共識,而不是取得勝利。
當一個人始終要在聊天中佔上風的時候,他說話的目的就不再是為了溝通,而是為了炫耀自己,戰勝別人。
02
春節期間,跟一群好久不見的親戚閑聊。
原本話題還算輕鬆,從工作聊到生活,氣氛融洽。
突然,話題一轉,有位親戚突然提到她隔壁老李家的女兒,博士學歷,30多歲了還沒嫁人。
其他的親戚瞬間就被這個話題吸引住,紛紛七嘴八舌地猜測:
是啊是啊,她肯定哪裡有問題。
書讀得好有什麼用,還不是嫁不出去......
聽到這樣的話,我真是倒吸一口涼氣,默默地端著水杯走開了。
我們的生活里,像這樣隨意評價別人的聲音有很多。
有些人甚至都不認識你,只要你的生活跟普世價值觀有一丁點出入,就會有一堆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跳出來,用自己的一套標準價值觀去衡量你。
先入為主去評判他人是一件極其不禮貌的行為。
看別人肩背上萬的包包,就說是富二代、啃老族。
可你知道別人夜夜加班、認真工作的樣子嗎?
所以,永遠不要任意評判一個人,尤其在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況下。
《聖經》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
03
前段時間朋友小艾,通過家人介紹,認識了一個男生。
剛開始的時候,小艾對男生印象很好,覺得他熱情洋溢,大大咧咧。
有他在的地方,不管是哪,肯定熱鬧。
後面,我本著八卦的心,再去問了他們的進展。
小艾笑著說:
人確實是很好,但就是太能說了,我有點不耐煩。
出去吃個飯,吃了3小時,對方全程在說話,我完全沒有插嘴的餘地。而且經常大半夜地打來電話,傾訴生活的日常,彷彿一不說話就憋得難受。
哦,典型的話癆。
與人溝通時,如果對方聽得不耐煩,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越說越多,希望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但更好的做法其實是:引導對方說話,自己少說多聽,形成互動。
精神科醫生郭士頓提出:
談論自己的過程中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話嘮的人永遠話多,是因為他們沉溺於這種興奮里。
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里,郭士頓介紹了一種避免自己話嘮的「交通燈法則」:
在談話的前20秒鐘,你面前的燈是綠的,只要你的談話內容與對方有關,他是會喜歡你的;
接下來的20秒鐘,燈是黃的,人們開始對你的談話內容逐漸失去興趣,認為你啰嗦;在40秒鐘的時候,燈變紅了,這個時候你最好停下來,除非你非常善於交談,不然凡是說話超過半分鐘的人,都會讓對方覺得嘮叨。
不少人一旦打開話匣子,就難以止住,其實這樣得不償失。
說的話多了,既費精力,又給他人傳遞了太多的信息。
因為人在社會上闖蕩,更多的事情都是聽來的。
就像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18、傾聽》中提到的:善於傾聽的人,最有價值。
英國作家卡洛琳·塔格特說:
良好禮儀的精髓就是讓他人感到舒服,而一次好的談話精髓就是讓對方感到有趣。
希望我們都能好好說話,規避一些讓人尷尬的聊天方式,成為有趣的人。
作者:haruko,精讀主創,一個老電影愛好者。
本文原創首發於精讀微信公眾號(ID:jingdu999)。更多書單、導讀、微課,更多終身學習者,更快成長,請關注精讀公號。
推薦閱讀:
※女性為什麼不喜歡自卑和懦弱的男人
※好脾氣是情商高的表現嗎?
※與直屬上級的衝突事件該如何關閉?
※拿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基本每天都會因為不同的人或事而陷入憤怒或孤獨或絕望中,我這樣情緒很容易失控屬於抑鬱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