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不僅有風車和田野,還有中歐班列的起點

首趟從阿姆斯特丹出發的貨運班列於3月7日正式啟程,全程1.1萬公里,歷時16天抵達中國義烏,途經德國,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和哈薩克。該班列主要運載荷蘭製造的機械、礦物燃料、藥品、技術設備和化學品。這是繼2016年蒂爾堡市與成都掛鉤之後,阿姆斯特丹通過鐵路與製造業城市義烏攜手,是荷蘭與中國之間的第二次直接聯繫。

短短几天時間內,阿姆斯特丹通過直接向中國提供鐵路貨運服務,連接了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和地區。這將成為荷蘭物流公司Nunner成功案例的最新篇章,其鐵路專家Erik Groot Wassink也擔任了「絲綢之路」波蘭峰會的演講嘉賓

Groot Wassink是Nunner 物流公司的特色產品總監,負責公司所有的鐵路活動,他為公司在開發新絲綢之路的潛力和推動其未來前景方面取得的進展感到自豪。

該公司是奧地利鐵路貨運集團的代理商,該集團目前在歐洲有25個運營點,包括在荷蘭的大本營。Nunner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就一直活躍於鐵路物流,最初來往於獨聯體(前蘇聯)地區和中亞地區,2015年,它通過鐵路將第一批集裝箱運往中國。

Nunner在東西方物流領域的進展確實是迅速的,而Groot Wassink在這一階段也強調了許多關鍵因素,尤其是國家支持在中國的重要性。他表示:

「對我們在絲綢之路上的鐵路行業的發展而言,最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對可替代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包括從中國到歐洲的傳統海上航線。此外,未來兩年的前景也顯示運營平台的數量會大幅增長並不斷沿絲綢之路開發新的路線。」

Groot Wassink認為供應鏈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涵蓋了不同國家的中歐鐵路軸線上的眾多不同利益相關者,並且中轉站難以應付巨大的容量增長,尤其是在西歐的終端和鐵路基礎設施上。在物流市場上司機的缺乏也不可忽視,而鐵路運輸則是一個可持續的綠色環保解決方案。

中歐班列目前已將35個中國城市與34個歐洲目的地連接起來。但如果荷蘭通過陸橋與中國進行合作,作為鹿特丹港務局,鹿特丹市,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和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合作夥伴SmartPort,其總經理Michiel Jak也將試圖解決鹿特丹作用的問題。

鹿特丹是歐洲最大的港口,也是一個巨大的轉運樞紐,那麼對於像鹿特丹這樣的深海港口,它到底意味著什麼。

Michiel Jak表示如今鹿特丹作為入境貨物進入歐洲腹地的地點而存在,但是隨著絲綢之路中鐵路這種運輸方式的到來,鹿特丹港口將經歷從門戶到目的地的根本性轉變。

鹿特丹港

目前,中國製造的許多產品都是經由海路從上海運到鹿特丹,而在不久的將來,許多貨物將在陸地上走捷徑。隨著工業生產向更多西方國家轉移,這一效應將得到加強。新絲綢之路將通過更快更可靠的鐵路運輸方式增加貨物運輸的份額。然而,由於每年的鐵路運量約為1600萬TEU,僅佔中歐貿易中不到2%的份額,中歐班列對集裝箱海運暫不構成威脅。

諾頓羅氏公司全球運輸負責人Harry Theochari並不相信鐵路運輸會損害海運容量。

他在倫敦的「一帶一路」論壇上發言稱:「貿易主要通過船舶進行,80%的貨物由海洋運輸,鐵路的建成並不會取代海運集裝箱運輸。

但是Michiel Jak討論的應該不僅僅是容量問題。他展示了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經濟學家Bart Kuipers最近的一項計算結果,從價值角度看,2%的鐵路運輸量相當於從中國到鹿特丹24%的海運運費。換句話說,接近四分之一。

鹿特丹可以考慮如何在中國和歐洲之間的鐵路供應鏈中發揮供應鏈整合者作用,比如安排列車隨時都能裝載貨物,或者幫助貨主選擇最佳的貨運方式。

這將有助於港口更好地組織貨物流通並盈利,而貨物並非必須經過荷蘭。擔任供應鏈整合者角色實際上也是一種很好的處理,因為它創造了很多新的附加價值,並要求在供應鏈中實時創新。


推薦閱讀:

我國整車運輸行業發展迅猛為啥物流公司還是不掙錢?
第三方倉儲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做一個同城配送這樣的物流公司有前途嗎,要如何經營?
物流公司倉儲基地的選址是如何進行的?通常受哪些因素影響?
安得春節不打烊,送裝服務暖人心!

TAG:荷蘭 | 鐵路 | 物流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