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建築巡禮--建築學子眼中的新加坡(上)
四人同行自由行,5天4夜,其實遠遠不夠體驗這座「森林城市」。
這是一篇非典型的遊記,更多的是想法的分享。這些想法有的是客觀的,更多的是主觀的。
不談政治不談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僅僅以建築學子「狹隘」的視角,從城市、建築、文化等角度談一談這座多元化的城市。
個人見解多有不正確或者爭議之處,歡迎大家多指正、討論。
大致行程:
第一天:酒店入住、城中心步行之旅、國家美術館、藝術科學博物館、螺旋橋、金沙酒店、濱海灣公園。
第二天:國家設計中心、國家圖書館、動物園、夜間動物園。
第三天:S.E.A海洋館、睡覺、烏節路、SOTA、牛車水
第四天:環球影城、夜景、克拉碼頭
第五天:集郵博物館、達士嶺組屋、Bugis+、拉塞爾藝術學院、皮克林賓樂雅酒店、南沙灘JW酒店、mint玩具博物館、樟宜機場。
這個系列將分為上中下三篇文章,(上)將介紹第一天的行程,(中)濃縮了第二天至第四天的景點和觀點,(下)將包含第五天的景點及最終的總結,
導覽(上)
0. 為什麼是新加坡?從紙面數據看新加坡
1. Day-1
-1.1 抵達獅城
-1.2 到達酒店-Hotel G Singapore
-1.3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1.4 雙螺旋橋
-1.5 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建築師 Safdie Moshe
-1.6 傳說中的金沙酒店、濱海灣公園
0. 為什麼是新加坡?從紙面數據看新加坡
先從一份城市排名說起
在1月份,GaWC公布了最新的2018世界城市體系排名。
GaWC(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是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組織,是以英國拉夫堡大學為基地的,嘗試為世界級城市定義和分類。最重要的是,這個組織是歐美學者自發組成的研究網路,可以說是純粹的學術研究,排名比較客觀,不受其他因素干擾。
GaWC用六大「高級生產者服務業機構」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分布為指標,對世界城市進行排名。主要包括:銀行、保險、法律、諮詢管理、廣告和會計,關注的是該城市在全球活動中具有的主導作用和帶動能力。也就是說,這些行業的國際性機構在城市中分布得越多、等級越高,城市的得分就越高,越被GaWC認為是有影響力的世界城市。
GaWC將世界城市分為四個大的等級
——Alpha(一線城市)、Beta(二線城市)、Gamma(三線城市)、Sufficiency(自給自足城市,也可以理解為四線城市)。
而每個大的等級中又區分出多個帶加減號的次等級。在每個檔內,分為最高級別++,和第二檔+,無+,以及-檔的標註。
新加坡--這個人口只有560萬(2016年數據),國土面積719.1平方公里的「小國」,(作為對比,北京海淀區+朝陽區面積:430.8平方公里+470.8平方公里=901.6平方公里;香港面積:1104.43平方公里)排在了僅次於倫敦和紐約的Alpha+位置、與東京、香港、北京、上海、巴黎、迪拜位於同一水平線。
短短几十年,新加坡是何德何能擠進世界超一線都市的呢?這是這趟旅程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1.DAY-1
1.1 抵達獅城
我們訂機票和酒店都比較早,價格也是對學生黨的我們很是友好。
飛機:來回都是凌晨飛,早上到的航班,優點是省下兩晚的酒店,且飛行過程不會佔用白天的遊玩時間,去新加坡的時候機上睡一覺,早上去酒店存個行李就可以去玩耍了。(然而事實證明在飛機上想睡好真的不容易。)
抵達新加坡的樟宜機場時第一感覺就是:不愧為世界上最佳機場之一!乾淨!整潔!空氣有淡淡的清香,地面上地毯全覆蓋,且建築尺度宜人。(不像北京的機場有點傻大空)心裡想一定有大量的清潔人員才能維持如此乾淨宜人的機場。幾天後我們還會再回來這裡,之後再說。
1.2 到達酒店-Hotel G Singapore(圖片來自網路)
酒店具體信息不多說,離市中心不久,交通也很方便,周邊至少三個7-11(市中心普通的商店很少,大部分都是便利店,物價還是很貴的)。酒店規模不大,但很有設計感,一層是與街道毫無阻隔的酒吧(熱帶氣候就是任性。應該是有可動的玻璃隔斷,不過我每次看都是敞開面向街道的,與街道是「無邊界」的),每到晚上許多人在這裡喝酒。上幾步台階是個小餐廳。右拐就是電梯間與樓梯間。對於這個高差我倒是覺得有點沒必要,雖然很好地分割出餐廳與酒吧,不過也犧牲了無障礙的便利性。也就是說,殘障人士只是要到達電梯間,都要通過樓梯旁邊一個很小的「升降台」才能做到。
酒店二層是前台以及停車場。如果是開車或者打車來往會非常方便。(這一點很奇怪~新加坡寸土寸金的地方,倒不很願意把停車場往地下挖。這裡存在著大量位於一層、二層的停車場以及大量的停車樓。)
再往上走,客房的幾個亮點:
1、每層都貼心地配有自動造冰機與飲水機,冰塊與飲水隨意取。相對應的,每個房間配有冰桶。在炎熱的新加坡,回酒店能任性喝冰水是非常愜意的(雖然我們房間沒配冰箱,小失望)。要知道,在7-11買瓶裝礦泉水大多都是2新幣起…(約9塊多人民幣)。
2、電梯間的等候區都劃有一個特殊的區域。在發生火災等特殊災害或者發生緊急疾病時,不方便逃脫的人士可在此區域等候並按牆上的緊急按鈕等候救援。同時電梯的區分非常明確,是否是防火電梯或者無障礙電梯都有標明。這點我不得不為新加坡建築對於無障礙及逃生等情況的周到考慮而鼓掌。
3、房間配有可以帶出去、且流量隨便用的手機。上面配有基本的谷歌地圖、其他拓展程序,如微信,也可以下載。不用擔心自己的數據會遺留在手機里,走的時候可以一鍵刷機。雖然我們在來之前已經準備好了當地手機上網卡,不過這個小手機在有些時候還是幫到我們不少。
在酒店check in之後我們開始了市中心的步行之旅。不過天氣實在是熱die,我們略過了很多地方,就趕緊躲進國家美術館避暑。
1.3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圖片來自網路及作者實拍)
在2008年,Studio Milou贏得了新加坡美術館的競賽。新加坡政府希望將新加坡最古老的兩個建築-前最高法院大樓和市政大廳兩棟建築合併改造成一座新的國家美術館。
1.3.1優雅的屋頂
建築的標誌性元素是一個頗為壯觀的,由掐絲金屬和玻璃組成的屋頂。該屋頂被樹狀鋼結構支撐,陽光從淡金色和銀色的屋頂中漏下,如實的反映著外界的天氣和光環境。閃閃發光的屋頂如同波光粼粼的海面。建築師提到他們希望用類似天然材料編織的形式為大家帶來一個美麗的公共空間。屋頂公共空間將為遊客提供觀賞新加坡城市和海景的新場所,並設置配套的屋頂花園和用餐區。
這些金屬編織細藤那閃光的光滑光面與柔和的陰影為登到頂層的遊客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建築師選擇在立面、牆面等近人的元素上選擇保留古典韻味,而在屋頂選擇當代卻又克制的做法,在保留老建築「魂」的同時改善了公共空間的質量,這無疑是非常討喜的做法。
1.3.2 屋頂花園
新加坡真的太多屋頂花園,技術的確十分成熟。
上圖左側是老最高法院的穹頂,右側UFO一樣的建築是諾曼·福斯特老爺子設計的新法院。可謂是新舊建築的絕佳碰撞了。新法院的設計乏善可陳這裡不展開了,不過諾曼·福斯特在新加坡還有其他的設計作品,在後文會介紹到。
1.3.3 一些細節
1.4 雙螺旋橋(圖片來自作者實拍)
在國家美術館用餐過後,我們繼續前行,目標是濱海灣花園,順路就可以去魚尾獅公園等景點。沿路的景點我們在第四天傍晚也路過了,到時候再說~總之,我們在下午兩點左右的一段暴走之後,接近了金沙酒店,來到了酒店北側的雙螺旋橋。
世界上首座雙螺旋人行橋:新加坡有許多非常有設計感的橋樑,臨近金沙酒店的這座雙螺旋橋就是其中的代表,同時它也是結構美學的極佳體現。
雙螺旋橋本身就是新加坡在濱海灣地區的發展目標。與前灣公路橋平行,螺旋橋將前灣地區的濱海中心和濱海南區連接起來。形成了一個將頂級景觀與商務金融中心渾然一體的大型開發項目。
作為一座人行橋樑,尺度舒適。且設有遮陰構件和供行人駐足賞景的挑出平台,證明這座橋絕不是一個花架子。同時也感慨新加坡政府在打造城市標誌性建築群的魄力與行動力。
1.5 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建築師Safdie Moshe(圖片來自網路及作者實拍)
過了螺旋橋就是大橘子瓣兒了(不對..其實原型其實是蓮花)。
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和著名的金沙酒店都是著名建築師Safdie Moshe(薩夫迪)設計的。Safdie Moshe是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築師。你可能對他不熟悉,但如果你是建築學子,他的成名作,蒙特利爾的「棲息地67」你一定不會不知道
儘管在商業建築領域遊刃有餘,但薩夫迪作品的複雜性讓他顯得與眾不同。他既不像「城市綜合體」的始作俑者、現代主義晚期的代表大師約翰·波特曼,執著於提高城市天際線,將所有精力都投入於商業地產開發,任憑外界的質疑和鄙夷滿天飛。在商業建築之外,薩夫迪參與了耶路撒冷城市修復和重建,興建猶太人大屠殺歷史紀念館和拉賓紀念中心。接手魁北克文明博物館、加拿大國家美術館、溫哥華圖書館廣場、斯普林菲爾德聯邦法院、洛杉磯史可博爾文化中心、印度卡爾沙遺產中心,大量的公共建築項目成為他進行理想實踐的沃土。但他也不像扎哈·哈迪德,游弋在激進的參數化設計和流線造型之中,總是殫精竭慮地以出位的視覺證明自己、挑戰傳統建築理念的條條框框。大部分與薩夫迪同時代的建築師,總是在自我模仿中建立屬於自己的視覺特質。而按照美國建築師學會對薩夫迪的評價,他總是在小心地避免重複自己的作品,從拒絕建立起單一、可識別的美學標籤。同時,他設計的建築形式在細微之處帶有明顯的服務於當地地理形態、社會環境的目的。無論是充滿了猶太人歷史意識和文化敏感性的猶太人大屠殺歷史紀念館,還是將傳統與現代、感性與理性結合得恰到好處的加拿大國家美術館,薩夫迪堅定地讓自己的作品與地方傳統和環境相互呼應。
作為對高科技持樂觀態度的現代主義者,在追尋完美技藝的道路上,薩夫迪義無反顧。同時,他不排斥在作品中表現出留戀過去的保守傳統主義和反叛過去的後現代主義。在冷酷的理性主義者和充滿生氣的表現主義者這兩種身份之間自由切換,讓薩夫迪的作品豐滿、多變。這使得習慣於對商業建築師口誅筆伐的評論家們在試圖攻擊薩夫迪時常常產生矛盾的挫敗感。
有趣的是,介於地標性建築金沙酒店的巨大成功,「他總是在小心地避免重複自己的作品,從拒絕建立起單一、可識別的美學標籤。」這句對他的評價要打問號了,因為同出自薩夫迪之手,重慶凱德來福士廣場的手法和金沙酒店簡直如出一轍:
更耐人回味的是,凱德來福士廣場項目就是由新加坡凱德集團投資的,且是新加坡在華的最大投資。個人覺得這就是凱德集團看準金沙酒店的網紅屬性,直接攜手建築師將金沙酒店搬進中國,打造重慶新的地標性建築。當然,作為經濟行為這無可厚非,那我們來看看薩夫迪是如何面對種種質疑的:
第一財經:你極少重複自己的風格,但有人在看了重慶來福士的設計方案後評論說,它和新加坡金沙灣酒店的構造有明顯的相似之處。而重慶和新加坡在城市地貌、氣候、風土人情各個方面都大相徑庭。對這種說法,你如何回應?
薩夫迪:你說的恐怕是那條連廊吧。現代城市建築的一個很重要的趨勢是不同建築之間相互連接,另外一點就是公共活動空間增大。金沙灣酒店是一個無邊游泳池,這是新加坡本身炎熱的氣候環境的產物。但在重慶,這條連廊則將建築群落連接在一起,成為能看到風景的空中花園,是一個大面積的公共活動空間。這並不能說是風格的重複,而是城市綜合體本身發展到這個階段產生的結果,這也符合柯布西耶構想的現代主義建築具備多功能化、人性化的特徵。
這次採訪,薩夫迪同樣表達了建築師不應該被資本和市場風向綁架:
第一財經:哈迪德去年突然去世的時候,很多人對建築師身份進行了討論。建築師很容易被資本綁架,靠標新立異去吸引眼球,尤其在中國,諸多奇觀地標建築由此誕生,成為所謂的建築實驗場。你如何解讀這種現象?
薩夫迪:標新立異、「水土不服」的古怪建築的出現,這種悲劇是由建築師和客戶兩方面共同造成的。客戶想要創造一眼就能被人認出來的建築,這無可厚非。無論是商業建築還是公共建築的委託人,他們尋找建築師的時候都會抱有這樣的目的。但客戶所認為正確的市場風向和審美觀念,未必是大眾所接受的。這就要求建築師能夠對客戶進行引導和適當的「教育」。另一方面,建築師在梳理當地的地貌、氣候、風土、文化傳統時,就應該明確什麼樣的建築能符合它在這座城市中的定位。否則,僅用獨特的外觀去征服別人的眼睛,在短期內會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但建築畢竟不是時裝設計,不會一兩年內風向就反轉。建築將存續幾代人的時間。所以建築需要更深刻的含義,這也是為什麼建築需要結合文化和環境,成為人們生活的載體。至於建築師的身份和角色定位,這是身為建築師一輩子都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建築師不單單需要設計一個單體的建築,更重要的是建立建築與城市的關係。建築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而是這座城市,這個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底蘊所組成的細胞。優秀的建築不僅能解決人們現實需求、成為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物質基礎,也應該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所以,我對建築師的定義是,他應該是一個細緻入微的文化觀察者。
但我認為,這次凱德來福士廣場的設計,薩夫迪的確是被市場風向和資本綁架了,但這就是建築師的常態啊。
跳出薩夫迪。
就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還是很給我們驚喜的~因為時間的緣故,我們只選擇了其中一個收費的展廳參觀:「Street Of Art」。我挑了一些個人非常喜歡的作品和大家分享。
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活動,是在博物館地下一層領取一個AR設備,我們根據AR設備的指引遊覽地下一層一圈,最後上到四層完成遊覽。遊覽的主題是呼籲人們保護動植物~對於這種新鮮的遊覽方式我們表示非常有趣且具有教育意義。
但其實單討論藝術科學博物館這棟建築,我理解薩夫迪就是在凹造型,作為展覽型建築,室內空間並沒有為展覽和展品服務。
1.6 傳說中的金沙酒店、濱海灣花園(圖片來自網路和作者實拍)
要前往濱海灣公園,就要通過金沙酒店,可以說濱海灣公園就是金沙酒店的配套大公園哈哈哈。金沙酒店我們沒住,所以不多加評論,不過很多人說除了最頂層的網紅拍照聖地「無邊游泳池」之外,酒店的室內設計和服務等其實並配不上酒店的高價。通高的大中庭還是效果很震撼的。
穿過金沙酒店,我們就來到新加坡濱海花園。
Gardens by the Bay項目是新加坡最大的海濱發展景觀項目,由國家支持。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和來自英國的世界級景觀事務所Grant Associates通力合作完成。花園有兩個大溫室,一個是蔭涼乾爽的環境,一個是潮濕蔭涼的環境,還有眾多主題園,植物園,裡面種植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萬植物。這個公園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素是一些高25米—50米的樹狀結構,上面成長著垂直花園。攀緣植物,附生植物還有蕨類植物成長在上面。白天,這些結構帶來蔭涼,夜晚,這些結構發出光輝。一條飄逸曲折的人行橋凌空穿梭在這些結構間,給人們全新的視野,讓大家可以觀賞到海灣全景。
這個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景觀工程之一,101公頃的面積包含三個不同的花園:南灣,東灣,中灣。在展現最好的園藝和園林藝術同時,為本地和國際遊客提供一個美好的去處,並極大的提升新加坡的國際形象。
在這裡我推薦一篇文章,詳細解析了濱海灣花園:
人類迄今最大的景觀工程之一: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最詳分享而我總結濱海灣花園的成功之處在於:
1、新加坡能抓住自己城市的特點:熱帶氣候、城市(國家)面積小、沒有太多歷史景點,城市對生態可持續有強烈的訴求。所以新加坡取長補短,大力發展人造景觀。這裡的人造景觀不僅僅是指人造公園、園林,同時也指「景觀化」的建築、大量存在的被綠植覆蓋圍繞的建築物。使新加坡成為人們心中的綠色城市、森林城市、生態城市,國際形象大大提升。
2、可持續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堅定的執行力。
3、出色的導視設計,與公園融為一體。
第一天的暴走就結束了,這篇文章也先介紹到這裡。下了夜班飛機就馬不停蹄的闖進新加坡這座城市,也是對我和小夥伴體力上的考驗。不過第一天非常過癮,接下來的故事和見解我會在後兩篇文章繼續與大家分享。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和我交流~
推薦閱讀:
※2018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揭曉:91歲印度建築師獲此殊榮
※無關緊要的建築學The Irrelevant Architecture
※Voronoi 形態研究 161216
※鋼結構防火塗料塗層厚度和耐火極限關係(經驗值)
※為什麼AutoCADArchitecture在國內基本沒人用,而天正基本獨霸了建築市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