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衰退原因淺析及可能復興路徑猜想

本文是對問題zhihu.com/question/3565 回答的轉載 原答案評論區有更詳細的論述。

回答中預言的全國地票流轉制度已經逐步實現。

國辦印發《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管理辦法》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指標跨省域調劑管理辦法》

————————————2018年3月26日修改分割線————————

在答這個問題之前,猶豫了很久,也思考了很久。最終決定答題的原因很簡單,林毅夫團隊之前關於吉林省的新經濟規劃,我有話要講。可是在我答題的時候這個問題已經不見了,不過關於東北的思考的答在這個題目下也算應景。 歡迎各位批判。

在今天答題之前我把高贊的答案都看過一遍,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基本在於行政體系,政商環境等,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就要通過人解決。

從東北現在的社會狀況看很類似於北歐國家,高福利保證了社會大多數人過的不太差,年老者城市有退休金,農村有地出租,也使得東北很多年輕人有資本啃老。

東北和北歐背後相像之處從財政支出也可見一斑,即社保支出佔總政府總支出比例高企。遼寧省2016年GDP為22037.88億元(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這一脫水數據出爐後引發了社會大討論,但是基本認為真實度還是比較高的)。而遼寧省的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45.5億元,而遼寧省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00.5億元。(數據來源:關於遼寧省2016年財政決算的報告——2017年7月25日在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

而2016年比遼寧省GDP·低一名的是陝西省,其GDP為19165.39億元。而陝西省的社保和就業支出為650.8億元。而陝西省的2016年全省,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 1833.9 億元(應該就是遼寧省報告中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即已剔除上交國家財政部分)(數據來源:陝西省 2016 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 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2017 年 1 月 15 日在陝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而我們看兩省的財政預算支出遼寧省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4577.5 億元,陝西省為全省財政支出 4390.6 億元(約等於遼寧省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理由同上), 這裡我們看到遼寧省的社保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為25.02%,而和他相似的陝西省社保支出占財政預算支出的比例為14.82%。可以看到從社保在財政預算比例來看,遼寧省是陝西省的一倍。我們知道當財政支出中的某一類支出佔比過高後必然壓縮其他支出,那麼為什麼遼寧省並未讓我們感受到落後其他地方太多呢(例如,社會治安,基礎設施建設,污染防治等支出)原因很簡單,遼寧把總收入,總支出的盤子的做大了,遼寧省的總收入7326.7億元,總支出為7326.7 億元,那麼這個總收入,總支出相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支出多出來的最大的一塊在哪呢?在地方債務上,地方債務收入 1909.7 億元,債務還本支出 1854.8 億元。可以作為對比的是陝西的總收入為為 5749.16 億元,總支出為 5522.33 億元。再算上中央財政給遼寧省的調入資金281.5億(非中央正常補助收入),和其他的的一些收支調節,遼寧省的財政這個大盤子才算平衡起來。可能有人會疑問遼寧省的債務收入減去債務支出只有54,9億,應該影響不大啊。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實務方面的概念,當收支的總盤子大了後,即使某筆支出的總額不變,其對財政支出的影響也會變小。

而且有另一個更為直觀的數據,可以表現這一點:債務餘額。

遼寧省2016年債務餘額8526.24億元(數據來源:遼寧省財政廳)陝西省債務餘額4906.44 億元,(數據來源:關於陝西省2016年財政決算(草案)和2017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陝西省財政廳)

從債務餘額上看,遼寧省即使在中央另外補助的情況下,相比其他省遼寧省也出現了嚴重的寅吃牟糧的情況。如果我們把遼寧當做一個自收自支的經濟單位的話,相信很快就會出現債務飆升,入不敷出,財政破產,人民出來鬧革命的情況。

那麼遼寧省為什麼沒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兩個原因:1,中央財政有一定的兜底補助。2,利用地方債的國家信用性質擴大自己債務財政槓桿。而這兩點在遼寧省的財政報告都有體現,我剛剛也點出了。

那麼遼寧省的現狀可以延續么? 很抱歉,不可以。我看高贊答案里有東北的朋友表示現在東北的現狀很好,不需要改革,也不需要復興。很抱歉我要打破你的迷夢了。因為現在東北狀況得以維持的根本原因在於中央的支持,包括財政支持和國家信用支持(大家買東北地方的本質也是相信會有中央財政兜底)。但是中國本身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財政收入相對緊張,特別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一些之前韜光養晦時期節省下來的支出項目,現在需要補課了(即在某些項目上要加大支出彌補之前的欠繳支出)。比如國防支出(美國的軍事壓力等),科研支出,地區影響力,世界影響力類支出(這些必需支出不支出的話,就需要在國防等其他方面付出更多的支出),貧困地區轉移支付支出(東北貧困地區較少,遼寧無貧困縣,吉林8個,黑龍江14個,全國592),農業補助支出(彌補之前的工業剪刀差,縮小農業,城鎮居民收入差的必須支出)。這裡我只是列出了大家容易理解的幾個大頭支出,實際上大家如果有心的話可以翻翻國家每年的政府報告(即兩會期間總理做的那個報告)。雖然最近幾年中國的財政收入整體增長較快,但是財政的調配難度在增大(即所需支出的速度增長快於收入的增長速度,參看赤字率)。而且這幾年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例在增加,實際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經濟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活力,這是是國家營改增和為企業減負的根本原因。總而言之,中國的中央財政是越來越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遼寧等東北省份還從中央財政中挖了一份肉去補自己的瘡,成為了中國省級財政中的黑洞。

如果講財政困難,經濟發展困難,陝西省也是有很多國有困難企業(參看陝西省財政報告,及16年的煤炭業困境),也有經濟調整的困難,但是陝西省財政對中央財力是有補充的,而遼寧相反。而且遼寧相比很多很多落後於他的省份相比,有更好的自然經濟條件。所以總體而言,東北的問題根本問題在於東北人,在於東北人身上。

那麼如何解決東北人的在目前經濟發展上的困境呢?參考林毅夫先生對吉林經濟的藥方。大概有這幾個思路。

林毅夫先生團隊開出的藥方是發展五大集群產業,即:大農業產業集群,大健康產業集群,現代輕紡產業集群,現代裝備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融合型產業集群。

其中大農業集群是第一產業農業為主的,大健康是是第三產業為主,現代輕紡產業集群以輕工業為主,現代裝備產業集群以重工業為主,三新融合型產業集群以高科技產業為主。

拋開林先生的藥方,回到我們上面對東北社會及經濟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東北社會和經濟相對於奔騰不息的中國經濟相當於死水一潭。如果中國經濟整體是奔流不息的長江,東北社會,經濟相當於死水潭,那麼一定是兩者之間的互動交流不夠。因為目前中國經濟的統計沒有省域之間的數據交流統計,無法得知東北經濟和其他地方經濟的交流程度。但是我們參考林先生PPT里的出口數據來看,東北地區出口數據所代表的於國外經濟的交流是完全不夠的。既然不夠,我們就要想辦法為東北經濟打通進與出的任督二脈。考慮到中國行政體系佔有資源分配主導地位的現實和東北地區官本位思想濃厚的現狀,我們也必須為東北的行政體系打通進出的任督二脈。

先說經濟的。從人口的利益歸屬上講,東北的人口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依附於城市工業與行政體系的市民群體。二是利益依附於與土地的農民群體。

相比牽扯複雜的市民群體,農民群體由於分布廣,集群少,青少年流失更為嚴重的特徵,更易於處理。

可以參考重慶的地票制度,在保證農民基礎土地收益不變的前提下,將農村人口引入新發展的產業集群,形成事實上的集村並屯,形成大型農業產業集群,裁剪對應的行政體系和為保證少量人口生活而投入的持續性消耗。這一思路的關鍵在於兩點,開源與節流,第一,通過地票制度確保土地要素是相對公平的快速流轉至有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集團,提高東北農業的競爭力,也提高了地方稅基。第二,集村並屯事實上提高了人口的聚集度,降低了同樣數量人口的行政服務成本。事實上可以成片的減少地方財政的持續性出血點。

對於,城市工業體系有發展,最主要的思路在於東北發展產業經濟有資源,交通,地價等多方面優勢。以地價舉例:瀋陽市大東區為中國航空業製造業基地,征地綜合地價最高不過18.5萬元每畝,最低至6.2萬元每畝(數據來源:瀋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實施瀋陽市征地區片綜合地價的通知(沈政發〔2015〕65號)--政務公開)。而江蘇省GDP倒數第一的是宿遷市,宿遷市多個工業區,經濟開發區的徵收基準地價約為300元每平米,摺合每畝地價約為20萬元每畝(數據來源:宿遷市市區2015年度基準地價更新成果-宿遷市土地儲備中心)。而這實際上還是宿遷15年數據與瀋陽17年數據對比,而15—17年恰恰是中國地價上漲的高潮階段。對比瀋陽與宿遷之間的各種交通,政策,區位等方面,瀋陽應該在多數方面佔有優勢。

而在這一大的產業發展思路下,對不同產業又有以下四種發展思路

第一,針對自己現有的產業優勢吸引合適產業資本(不拘泥於國有,民資,外資)進入對應的產業聚集發展區,形成產業集群優勢。重點注意吸引輕工業,因為輕工業能以較少資本撬動相對較多人力資源(輕工業可以對所在地域內,外的人口形成集聚效應,事實上成為驅動東北社會經濟流動的鯰魚),快速形成地方稅基(相對於重工業和高科技產業對資產的高要求,輕工業能以較低的資本投入形成較為廣泛的稅基),並且和已有的優勢重工業形成產業配套(東北的重工業優勢在事實上並沒有和內地的廣泛的輕工業形成產業配套效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中科院在東北的新松機器人公司。號稱國內最大最強的工業機器人公司,在國內經濟產業14年-15年的機器換入的產業浪潮中,公司營收增長緩慢,凈資產收益率節節下滑。而和可以作為參考標的的大族激光,新時達,華昌達,埃斯頓等公司相比,從經營業績來看,公司明顯呈現競爭力逐步削弱,行業地位逐步下滑的態勢)。而如果東北當地有較好的輕工業產業基礎,就地近距離形成產業配套的升級的樣本效應,對於提高東北原有重工業競爭力也是大有裨益。

第二,對於重工業本身的產業發展升級,因為重工業本身的高資本,高技術投入,不是一般的產業資本可以做起來的,在依託國有資本的前提下,優選少量有產業優勢的民營資本進入東北重工業體系。在當前國家大力推進的軍民融合,產業升級等政策優惠指引下,使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形成對比競爭效應,促使產業優化升級加速。對於國有資本佔據主導的重工業企業,鼓勵域外有競爭力的國有資本集團對域內競爭力不足的國有企業進行兼并重組。要抓住目前央企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利調節,促使域內國有重工集團形成產業優化,競爭力升級(在保持股權收益,,產業基礎,地方稅基不流失的前提下)。

第三,對於高科技產業的扶持,建議以人為主。在培育好整體產業營商氛圍的前提下,鼓勵有技術有想法的學科帶頭人,技術創業團隊積極自主的創立三新產業。引入資本,鼓勵不同團隊間競爭淘汰,融合,促使資本和人才形成快速迭代融合,形成有產業競爭力的創新團隊。

第四,對於以第三產業為主的服務業。在認真建立好良好的營商環境的前提下,鼓勵域內資本,引入域外資本對本地區的第三產業進行迭代升級,形成適應服務當地製造業高效服務體系。

說完了經濟,講一講行政體系。因為東北重工業為主,核心城市佔據經濟體系主導的經濟現實。東北社會資源分配事實上形成了行政體系佔據社會絕對主導的社會現實。

東北的人的問題,根子上可以說就是東北行政體系的問題。上述以林先生規劃為主,啟發的經濟發展思路實行的前提就是東北的行政體系要先動起來。

東北的行政體系要打通形成有進有出的任督二脈,對行政人員的調配就不能僅僅局限於省部級的人員調配為主,至多至市級幹部為止的局面。必須繼續下沉,從處級副處級幹部的升遷調度開始就要形成有進有出的人員調配製度(部分核心部門崗位不排除更低級別的人員流動)。行政體系的人員的大規模調配實際上受制於兩個重要條件:交通體系和信息流動體系。在當前高鐵,機場大規模建設的有利條件下,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行政體系人員的異地交流制度,可以在更大層面的上展開。特別是在當前東北社會經濟一團死水的嚴酷當下,更應當把東北行政體系的優秀人才調往外地交流發展(在嚴格審計的前提下),而讓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行政人才調往東北地區。這既是對東北地區人才發展的保護(脫離當地複雜的人情關係,降低人才的隕落率。而多地區優秀執政經驗有力自身快速發展),也是對經濟發達地區人才的磨礪與再選撥。

從人才選撥交流的角度來看,可以考慮讓東北地區人才前往少數民族宗教情況複雜地區,發揮東北地區人才民族宗教融合經驗優勢。將少數民族地區優秀人才調往經濟發達地區,學習優秀的經濟發展能力經驗,促使少數民族地區幹部能力全面成長。而將經濟發達地區優秀幹部調往東北地區,激活東北社會經濟,使東北地區由財政黑洞轉變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當少數優秀幹部在這三大地區都能有較為優秀的行政成績,事實上已經具備了較為全面的執政能力和全國一盤棋的大局觀,在更高崗位上的表現將大概率優於當地提拔的本土幹部。

對於東北社會的改革,一定是要行政體系改革先於經濟改革,否則經濟改革帶來的利益變動,反而會加大行政變革的難度。但行政體系的先行改革,反而有力與新型營商環境的建立和吸引域內外資本積極投身東北經濟發展。

歡迎各位批判。謝謝

————————2017年9月4日11:43:10修改線————————————————

評論區有更深入更詳細的探討,歡迎移步批判。


推薦閱讀:

這是一份留學德國的讀博攻略
現金貸會腐蝕軍隊嗎?——來自美國空軍的證據
美聯航驅逐乘客背後的數學分析
經濟學原理|供需

TAG:經濟學 | 振興東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