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作為一個策劃人,我也懷念黃金時代

今天和一個傳統媒體的市場部總監聊天,大佬風格依然是60年代廣告人的天馬行空的創意思維,高大上營銷理論與高尚歐式文化理念層出不窮,給我一種置身美劇mad man的流光溢彩場景之中的幻覺。

可惜,我依然是那個擅長冷場的我。

一個關於拋出轉化率的問題,瞬間讓對方閃爍言辭,並且秒速對我這個門外漢不屑一顧。

問這麼實際的問題,是做marketing的嗎?

怎麼不問我耀眼的創意/價值三萬的文案/全民熱議的熱點/酷炫的視覺呢?

是啊,傳統媒體,無論是報刊雜誌,還是戶外資源,廣告影視,都是在帶領大眾體驗更高階人生中,順帶告訴大眾哪些品牌能提升你的生活品質,增加你的人生樂趣的。

轉化率和傳媒是雲泥之別(這位大佬心裡一定暗暗地鄙視了我:你個鄉下人,呵呵)。

情有可原。

問題是,我想這樣討論嗎?

我也想做身處黃金時代的廣告人,不論是創意,還是copywriter,還是客戶執行,他們都美的那麼有格調,生活永遠優雅有姿態,那是黃金時代,一個創意可以養活一個廣告公司的年代。

可是,近十年來,業內的紙刊不斷停售,電視廣告贊助縮減……

老式的大張旗鼓的大budget的廣告傳播時代已經從新鮮到爭向攀比到泛濫到習慣性被無視了。

這個世界始終是屬於年輕人的,要看年輕人的喜好。

同樣新媒體,數字廣告營銷、社交屬性已經佔據主要流量了(當然這離不開移動設備成為人類必需品的時代變異),高大上的品牌的宣傳預算比例逐漸傾斜。

傳統媒體VS新媒體,這場戰爭註定是災難。傳媒已經正在流失用戶,廣告主的離開也在所難免。

傳媒的盈利當然還是可以讓既得利益者維持繁榮夢境,但是新入行的萌新只怕很多時候都是瑟瑟發抖吧。

推薦閱讀:

傳媒趨勢解讀|2018電視台的命運將如何?可能比你想像的還糟!
《藝考瞎BiBi》文學常識之戛納電影節
金評媒將赴美IPO:2018年計劃金融服務產品32億美元交易額
做好自媒體的四大項:主題、內容、平台、運營
娛樂/傳媒產業下,下一步招收的度量幾個要素。

TAG: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