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150元到600元 中日耳機混戰!橫評PK
這次談一些比入門級稍高一點的中檔次入耳式耳機。都是傳統有線類的。綜合品質符合價位表現,因此拉出來統一談談。先逐一談,最後綜合PK下。
首先要談的是近段時間讓我有點中毒的雅天DC1(299元)。雅天這個牌子長期以來給國外品牌OEM、ODM,產品主要面向歐美市場。因此,設計上也往往愛迎合老外口味,追求簡單粗獷好用。壞處就是不好看。
當整個行業都沉浸在要麼圈、要麼鐵、要麼圈鐵的耳機構造時,一直在HIFI領域幾乎0存在感的它,竟冷不丁的做出了個「全球首款圈瓷耳機」DC1。在打開包裝之前,我一直以為這只是個噱頭而已,直到聽了多日,被「毒」後,我感覺我可能得重新審視雅天這個品牌了。
DC1的外殼為金屬制、體積較大,相比同價位以及稍低價位的耳塞,它都是個頭較大的那個,動圈和陶瓷單元的構成,以及對「高音質」的野心,確實也容易「膨脹」變大。
DC1是那種,閉上眼,把它放手心,你也能感到有檔次的耳機。線皮手感,線控精細度,腔體顏色的處理,是相機也難表現出的質感。
DC1初聽不一定會覺得有多爽,可能你會覺得有點噪。但隨著你聽的時間變長,心越來越靜,你會感到它在足夠厚的聲音內,還潛藏了相當有層次感的「分離度」,這種兼具「厚」與「細膩」感的聲音,往往也是實力派耳機的特點,例如索尼XBA-Z5,就是兼具「厚」和「細膩」。不過,那是另一個維度的高音質,不再展開。
CKN50(圖左白色)是鐵三角公司於2013年左右推出的耳機,價位在200到300之間,現已停產。主打5.7mm微動圈概念,以及佩戴的高舒適度,此外還復古的採用了索粉很熟悉的「長短線」設計,這種設計其實比目前流行的「Y型」等長線要易於外出使用,日常收納直接就一邊摘下掛在脖子上了,很體貼,可惜目前這種耳機線幾乎是絕跡了。算是整個行業的倒退。CKN50的腔體直徑非常小,前半部分加了個硅膠圓環,以確保舒適和穩固。做工和設計都沒的說,整體看著非常時髦。
CK330IS(圖右黑色)大概是2015年上市的,迄今依舊是鐵三角主力熱賣型號,價位在200元左右。和CKN50定位差不多,都是比入門級再稍高一點的水平。前後兩代型號都追求小巧、精緻。不同的是線皮為避免纏繞死結,設計為凹槽紋理線,手感是比較乾澀的那種。腔體設計粗看比較平庸,細看還是挺艷麗的,高拋光的外殼有著迷人的色澤,在中檔次耳機中也算是比較漂亮的那種了。
很久很久以前,論壇里常有人說鐵三角低端不能碰,這句話一如「金科玉律」般,讓每一個有點「發燒傾向」的人望而卻步。可我在這次體驗CKN50時,卻感覺音質是挺不錯的,沒有讓人煩惱的哪些「小毛病」,低頻有下潛、中頻有鐵氏女毒,高頻也夠透氣感,立體通透是毫無疑問的。可能僅存的小問題是「有點緊」,與國產耳機目前常見的「大氣舒展」是完全兩種風格。它呈現的聲音就是那種「濃縮」後展示出來的精華。
此外,不同前端搭配下,素質呈現也不太一樣,比如接ipad聽音樂,聲場「轟」一下子就開了。基本上沒有可聞的聲音問題。可惜已經停產。想想也該停了,都5年了。
CK330IS是在CKN50單生兩年後推出的,檔次基本差不多。音質對比時發現鐵三角在這種級別耳機上的進步還是很有限的,進步的地方是中頻表現更自然、均勻,不再有CKN50那種「拘謹」感,中頻、高頻都比較平滑,分離度也因此聽著更順耳。但相對而言,CKN50的微動圈技術,卻有著非常優質的相對CK330IS更「厚實」的聲底,且垂直空間感更強。此外,另一個比CK330IS好的地方是,中高頻的表現力更突出,不暗,有相對更好些的動態。而CK330IS相較之下,中高頻就有些不夠衝擊力,有些過於綿軟了點。當然,也許這種風格還是能吸引到不少人。畢竟是更柔和耐聽了呢。
除上述差別之外,CK330IS與CKN50之間的差異,還在於兩者適合的音樂類型不同。CK300IS適合偏柔和感的音樂,人聲也相對更細潤;CKN50的低頻、中頻都有較好的動態,密度感也更強一些,更適合表現「燃曲」。高頻延伸方面,CK330IS境界更高一點,在某些歌曲下,是可以感到有更平滑、瑰麗的華麗感。CKN50相對更直白、刺激。
但……遇上雅天DC1,鐵三角這兩個在音質層面就都有些吃力了。
同樣一首歌曲,可以明確的感受到雅天DC1全頻厚度、動態的明顯增強,更為驚艷的是瞬態也有不俗表現,對大編製的交響樂是有超脫這個價位的表現水準,已經基本能詮釋一些比較複雜的器樂形態了。這也是讓我比較震驚的一點。當然它也還有進步空間,比如聲場還沒有徹底拉開,中頻顯得相對過於濃郁,若從更高素質角度去考量,它如果把聲場再擴一下,那這個耳機賣600元也沒問題了。目前的音質水準,觀察整個耳機市場,我覺得處於300到350之間。音色厚實,男聲相對出彩,女聲也還不錯,可以充分詮釋那種非常「爆」的音樂,也非常適合LIVE演唱會這種,極低頻做的有模有樣,低頻量感較為充沛,中頻極富熱情,像是帶了些索尼音染的感覺,高頻也變得很有穿透力。聽完CKN50和CK330IS之後,DC1真的有些欺負人的感覺。。
同雅天DC1一樣用了陶瓷元件的是日本INTIME SORA碧(圖左),但兩者一個是圈瓷,一個是陶瓷(複合鎳合金振動板)。類似的地方是兩者都有穿透力十足,又不乏密度感的高頻、這種高頻風格稍硬,但在表現「電音」時,的確會起到「過癮」的效果。聽電音要想刺激,一方面,低頻要足夠深厚,又很彈,另外,高頻要綿延悠長,犀利又不刺耳。兩者兼具,必定爽到飛起。
SORA碧和雅天DC1都是電音高手,在400元(日常價格)往下的耳機裡面,是我聽到的能把電音「犀利」、「雄渾」、「奔放」這三種韻味都能詮釋的很到位的兩個。高頻對應「犀利」、中低頻對應「雄渾」,全頻動態對應「奔放」。
而雅天DC1的中頻相比SORA碧還要更厚實,信息量相對更大,因此顯得聲音更有氣魄,也更能展現出人聲的魅力。SORA碧的人聲結像相對過小,有時會有壓抑感,被低頻淹沒的趨勢。
低頻部分兩者量感較為接近,都是稍多一點的低頻。
雅天DC1、鐵三角CKN50、CK300IS、intime sora碧、dunu titan5
當然,一山還比一山高,如果只以電音作為評判標準,那800元往下,可能每個人都得叫達音科DUNU TITAN5一聲「大哥」,這TITAN之名倒也沒白叫,在低頻方面猶如「泰坦巨人」一般有衝擊感,即便你用小耳套(S號),播放器低頻音效不開,它也能爆發出足夠深度和厚度的低頻。且這種低頻基本上「只」往下跑,很少污染其他頻段,因此有著非常高水準的音樂氛圍烘托。如此量感,也是超越索尼最強低頻配塞NC020的。更強的是低頻這麼厚的同時,高頻還能不俗的解析和延伸,這很難。因為接近它這個低頻量感的耳塞們,比如常見的索尼XB系列,JVC的XX系列,鐵三角solid bass系列,通常不會再努力優化高頻。但達音科DUNU比較變態,把低頻和高頻給同時優化了,也因此,它自推出以來,就時長被燒友們譽為「電音耳塞」。
ps:事實上達音科還推出了一款titan3,主打明銳潤澤的人聲,中頻密度大、人聲突出,與titan5正好相反的曲線。達音科對鈦晶振膜的開發還是相當給力的,目前我還沒聽過其他能把鈦晶振膜做的這麼好聽的品牌。
DUNU TITAN5相比上述所有耳塞,在低頻厚度、高頻密度都有更進一步精彩的演繹,但也有不足,比如,高頻分離度、動態是略輸於雅天DC1和SORA碧,如此會顯得樂器不夠明亮,起伏感、層次性也偶有欠缺感。相對的,也因低頻、高頻的動態和解析都不俗,價位更低一些的雅天DC1成為更「雜食」的耳塞。
另外,與DUNU TITAN5不同的是,雅天DC1是冷聲,聲音邊緣是有明確界限的,銳利,有鐵三角千元內最強監聽入耳E40的那種精確感。TITAN5相對算是暖聲,搭配索尼D50、D100這種純監聽設備也沒有聽覺上的「機械感」、「冰冷感」。
最後,如果你的前端是定位稍高一點的手機或播放器,那從性價比角度選耳機,截止2018年3月,我覺得DC1會是非常好的選擇。
本篇談的都是總體上聲音挺不錯的中檔次耳機,同時,進一步談了下這些型號的具體差異。也是近段時間的一次小型總結。同時推薦相對價位最低的高音質耳機作為結尾,也是為滿足預算不夠高,但對音質比較燒的朋友。
推薦閱讀:
※vivo X20 Plus採用全新的HIFI後音質是否會提升?
※國產搭載Hi Fi晶元的手機有哪些?
TAG:耳機選購 | 高保真音頻HighFidelity | HiFi | 入耳式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