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產品經理和運營最應該掌握的一項能力
從2017年開始,有一個詞,開始漸漸在互聯網圈中,尤其在產品和運營這兩個群體內,被提及得越來越多。
這個詞,就是「策略」。
它最初是一個概念,然後演變為了一種工作方法和一項能力,到現在,它甚至慢慢開始成為了一個崗位。
在我們眼中,它或許是當下最有必要被產品經理和運營們去認真學習和掌握的一項能力。
不妨先看例子——
一個新聞APP,在用戶體量達到一定階段,無法通過同一個內容流來滿足所有用戶的時候,也許可以通過給每個人和所有新聞內容分類、打標籤,再定義一套匹配規則,最後能夠實現給每一個用戶推送更加個性化更符合他的興趣的內容,最終實現了用戶活躍度和停留時間兩個指標的上升;
一個快速增長的產品,增長部門同時面臨著N多渠道過來的用戶,每一類用戶都不一樣,於是,你也許可以對用戶進行分析和分類,然後針對不同類型的用戶設置不同的留存激勵方案,一個用戶只需要填寫一些資料,我們就能夠識別ta的類型,並匹配給ta對應的留存激勵方案,最終這幫助我們實現了更高的ROI;
一個電商產品,基於其商品的歷史價格變化數據和競品的當前狀況來實現動態定價,判斷在什麼狀態下我們產品的價格應該有何種變化,從而最終實現更高的gmv/revenue/profit。
以上3個例子中,用來幫我們解決問題提升業務目標的三種手段,其實都是「策略」。在專業語境下,一套策略,是服務於我們某個需要被拉升的業務指標的。
而上述的三套策略,我們通常分別稱之為推薦策略、增長策略和定價策略。
鮮有人知道,在這幾類看起來完全不同的「策略」背後,圍繞著如何去分析、定義、設計乃至優化它們,其實是存在著一套工作方法的。
簡而言之,為了能夠定義和設計出行之有效,能夠驅動業務目標更高效完成的,你首先需要有可參考可被分析的數據(例如用戶的基礎數據或行為數據),也有清晰明確需要實現的業務目標(比如獲得用戶增長),然後經由對於數據進行分析、抽象和提煉,最終找到了一系列可以有助於提升你的業務目標、可機制化的規則。
於是,當我們把這些規則產品化上線後,它們就能幫助我們實現對於用戶的精細化運營,最終大大提升你的效率。
所以,這裡我們或許可以試著定義一下「策略」了——
1.策略是由數據驅動的,也一定需要依託於大量數據才能做好;
2.策略往往會通過用戶分層等基本原理,以更精細化的方式服務於某個關鍵業務指標的達成;
3.一套「策略」最終往往體現為一系列產品化的機制和規則,它們有的可見(如用戶激勵機制或補貼機制),有的則不可見(如推薦演算法)。
在互聯網業內,理論上,任何一個產品達到一定用戶體量的時候,都一定會產生一些問題需要通過策略手段來解決。
比如說,如下這些典型的業務問題和場景中,就是互聯網業內「策略」最常發揮價值的地方——
1.一個產品,隨著用戶體量增加,需要考慮做精細化運營;
2.一個產品,可能涉及到搜索、推薦、供需匹配等功能模塊需要完成;
3.一個產品,擁有大規模交易、成交數據,需要提升成交率,優化利潤空間;
4.一個產品,需要考慮通過數據來驅動用戶增長;
5.一個成長期的產品,需要考慮通過補貼來規模化拉動用戶增長,並希望自己的補貼方式、形式等能夠變得儘可能高效;
6.一個產品,涉及到需要解決好風控、反作弊等問題;
等等等等。
首先,你將有很大可能能夠跳脫出依賴於「人肉」的怪圈,而開始可以做到能夠依賴於「機制」和「機器」來幫助自己提升業務效率。
這是因為,「策略」的本質,是一種思維方式,它是一種不斷解構一個問題,找到一些可以更高效的規律,並把這些規律交付給機器,最終讓自己成為「駕馭機器的人」的一種思維。
舉個例子,一個普通的運營或產品在APP的推送時,最常見能想到的手段,或許就是通過對於文案和流程的優化來提升推送打開率,而,一個具備「策略思維」和「策略產品能力」的運營或產品,則有可能能夠通過對內容打標籤、對用戶分類等手段,構建起來一套推送策略,最終甚至有可能自己不需要寫大量文案,就能把推送的打開率提升數倍。
再舉個例子,一個普通的運營在面臨海量的客服問題需要處理和回應時,ta最常見的反應,可能會是要去招更多的人來去回復和處理這些問題,但一個具備「策略思維」的運營,則更有可能會試著對於這些問題去進行分類和分析,找到不同問題背後的一些標準化處理方式,以及不同類型的用戶該如何引導會更高效等等一系列規律,最終,ta會有可能搭建起來一套能夠解決用戶大部分問題的客服問題處理機制。
這樣一種「藉助機制、效率至上」的思維,是很多可能工作了10年以上的互聯網人都沒能邁過的門檻,而「策略」,很可能是邁過這重門檻最好的助推器。
其次,你將比之前更有能力能夠去解決一些複雜度更高的問題,從而讓自己更值錢。
如上所說,「策略」本質上是一種能夠讓相同的資源能被用的更有效率,同樣的錢花的回報率更高的手藝。
同等條件下,一個具備「策略思維」和「策略產品能力」的人,往往能夠更有效利用資源,更高效驅動業務發展。而當前環境下,大量產品不再擁有紅利,必須要通過更加精細化運營的手段實現增長或獲取收益,這是大勢所趨,因此,這樣的人一定是更值錢更稀缺的。
不妨再看兩個例子——
如果你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原先無法做好一套站內推薦系統,現在卻能夠通過基於數據的定義、分析等來完成好一套推薦系統,把站內的成交額提升了30%,你覺得你是不是應該更值錢了一點?
如果你是一個運營,此前對用戶做補貼就只會很簡單粗暴的每個人都發它50塊,但現在你卻能夠做到通過對於用戶行為數據、場景等的分析構建起來一套針對不同用戶、不同場景給予不同補貼方案的策略,最終實現你的補貼成本下降了20%,但用戶增長卻提升了40%,你覺得你是不是應該也更值錢了一點?
第三,你也有可能在眼前就能找到對自己更好的職業機會。
如上面我們提到的,在互聯網業內,「策略」現在其實已經開始成為了一種職位——業內已經存在一個叫做「策略產品經理」的崗位,它的職責就是專註於解決上面我們所提到的各類搜索、推薦、匹配、風控、反作弊等等一系列問題,目前這些崗位大多還集中在大廠內(因為大廠的海量數據、精細化運營需求等需求更豐富),但由於整個行業的「策略人才」匱乏,其實很多大廠招人也都挺難招的。
這裡可以分享一點拉勾上在2018年年初時能夠找到的一些關於「策略產品經理」這一個崗位的一些從業年限要求、薪資範圍等相關情況,可以供你參考。
話說回來,關於學習「策略」,其實不太容易。至少,它要比典型的產品經理、運營等職能要難得多。
一方面,上面提到了,策略是基於數據的,因此,要想學習策略,必須要先能夠擁有一定的「數據分析」相關基礎,這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門檻。
而另一方面,市場上能找到的關於「策略」的學習資料,其實少之又少。
這是因為,「策略」本身就是一個才誕生和興起不久的職能和工作方法,真正在這個行業內有吩咐實戰、系統思考和體系化總結的人,本身就很少,圈內哪怕想找幾篇有學習價值的好文章都鳳毛麟角,更逞論完整的關於策略的知識體系。
再者,如果說希望開啟用戶產品經理之路的小白們可以通過大量使用和模擬真實產品來勉強入門,那麼對策略產品經理(以及後台產品經理、商業產品經理等細分工種)而言,門外的人想模仿都不知如何從何而起,門和門檻都在雲里霧裡,因為沒能模仿,這一切都是不可知的,是完全黑盒的東西。
不可知,不可借鑒,不可模仿和分析,也造成了學習「策略」的難度。
但,難歸難,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有效學習「策略」,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以我們的理解,最優狀態下,你或許需要——
1.能夠深刻理解到底什麼是「策略」,以及常見的互聯網產品策略有哪些;
2.能夠找到幾位圈內的頂尖高手,去深刻了解和認真學習他們做「策略」的系統方法論,如果理想的話,這些方法論最好都能夠是基於真實的實踐來展開的;
3.能夠去大量看到許多豐富而完成的「策略」相關實操案例,並對之進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4.能夠自己親自去試著基於一些真實的場景(比如讓你試著去解決滴滴拼車的某個策略問題)來結合你所學到的方法進行實踐,嘗試著自己真的去完成幾個「策略」,然後最好還能拿著這些自己的產出跟一群圈內有經驗的同學一起交流,請他們給出意見和反饋,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缺失。
而,上述這幾點,在當下的整個互聯網圈內,可以講,除了1以外,你想要實現其他任何一點,都難比登天。
好在,我們為這個命題找到了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
從2017年6月以來,三節課找到了前滴滴出行產品總監,也是我們在「策略」這個職能方向下曾經交流過的思考最深入、最系統的人,曾經一手搭建了整個滴滴出行策略產品團隊的劉瀅老師,與她一起,前後歷時6個月,研發完成了業內第一堂,也是當前唯一一堂體系化的「策略產品經理實戰」課程。
坦率說,能找到劉瀅老師做這樣一門業內從未有人觸碰過的課程,其實不太容易。這背後,我們有著這樣一個說起來有點矯情的念想——
身為一所「互聯網人的在線大學」,三節課的Slogan是「加速互聯網核心人才能力進階大學」。
因此,假如我們已經認定「策略」是一種價值極高的工作方法或能力,我們卻無法在這樣的能力習得和提升方面給互聯網從業者們提供價值與幫助,這一定會是個挺讓我們難受的事。
為了確保課程能夠最大程度帶給大家價值與幫助,這門課程有如下特點——
1.我們幾乎「掏空」了劉瀅老師,前後歷時30+次打磨與課程內容修改,最終把這堂策略產品課程做成了三節課迄今為止時長最長的課程——是的,這門課程的課程內容,全長達到了13個小時;
2.我們在課程內容中大量加入了針對包括百度地圖推薦策略、美團外賣匹配策略、賓士汽車駕駛系統相關策略、百度圖片搜索策略、今日頭條內容推薦策略、滴滴出行叫車匹配策略、滴滴拼車相關推薦策略、滴滴紅包補貼策略+用戶增長策略、奶茶店+外賣商家的銷售拉動策略等等在內的超過25個完整策略案例講解,這些案例,每一個拿出來放到市面上,都會是極珍貴的資料;
3.本課程採用了三節課獨有的「魔鬼訓練營」方式來進行,確保所有課程學員都需要完成大量實戰練習,每一份實戰練習也均來自滴滴等互聯網公司內的真實待解決案例,每一周的練習均會在班級群內與上百名業內優秀的產品經理、運營一起討論,並且每一份完成的實戰練習都能夠得到三節課助教的1V1點評反饋(註:三節課助教全部來自於往期課程的優秀學員,本身也都是圈內的優秀PM+運營)。
以下是這門課程的課程大綱,供參考。
課程適合人群:
· 1~5年的產品經理工作經驗,對策略感興趣或是想轉行做策略的同學;
· 2-5年運營工作經驗,有一定數據基礎,現有工作中需要基於數據來制定大量運營策略並有效率提升需求的同學;
· 2年以下策略產品相關工作經驗,希望更系統的學習策略相關內容的同學。
學習周期:3月28日-6月28日,正常學習周期為 6 周左右,3 個月課程有效期內課無限觀看視頻。
課程模式及價格:採用三節課「魔鬼訓練營」方式。業內第一個針對策略產品經理的13 個小時的視頻課程+全程班主任+多位助教帶班+全程強化訓練+助教批改點評輔助學習=1699元!
本期限額 100 人,目前僅剩不到10個名額,點擊下方鏈接,可立刻搶佔名額!
http://www.sanjieke.cn/shorten/clcpzh
推薦閱讀:
※鎚子又開發布會了,這次你會買嗎?
※012—產品經理養成記(知己)
※產品經理需要一點人文修養,從《細細的紅線》說起
※誰會是美顏應用中的 Keep
※PM的江湖(3)- 你是喬布斯嗎?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