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賦姻緣,美玉為信——被遺忘的古典愛情《玉簪記》

情人節到了,筆者尋思寫寫有關美玉的愛情故事,好給這個浪漫的節日添點氣氛。提筆時總害怕寫不出愛情的美好,一番糾結後決定推薦一個古人創作的故事——《玉簪記》。

崑曲《玉簪記》劇照

《玉釵記》是明代戲曲作家高濂所著,是傳統十大喜劇之一,也是蘇州崑劇院的代表劇目之一。但很不幸,這些聽起來很高的榮譽並不為今天的大多數人所知道,即便是在崑曲近年來小有動靜,但到頭來大眾能提起的也就是一個《牡丹亭》。

姑且不去為崑曲的現狀和命運擔心,直接來看看今天推薦的《玉簪記》講了個什麼故事。

中國傳統喜劇基本不出「才子佳人結良緣」的故事模式,《玉簪記》也不例外。但既然能列入「十大傳統喜劇」,自然有他出眾的地方。根據筆者總結,基本可以用「天賦姻緣,美玉為信」八個字來概括。

國畫《玉簪記》偷詩一折

先來說「天賦姻緣」,故事的男主角叫潘必正,是一個應試得病而失意不敢回家的十七歲少年;女主角喚作陳妙常,是一位因戰亂失散暫安空門的妙齡佳人。到姑母的廟中復讀再戰的潘必正,遇到了在此暫居修行的陳妙常,由此引發出一段故事。

少年對佳人一見鍾情,佳人對少年也心生愛慕。兩人經過一番追求與掙扎,不顧禮教和佛法的束縛終於在一起了,結果發現他們的父母早在兩人小時候就指腹聯姻了。可以說潘必正與陳妙常的姻緣簡直是命中注定的,完美詮釋了「緣,妙不可言!」

碧玉鸞簪

「美玉為信」也很容易理解,也就是《玉簪記》中的男女主角用玉作為定情的信物。被姑母逼著提前赴京應試的潘必正,在陳妙常追趕來送別之際,兩人交換了信物。陳妙常贈潘必正一支碧玉鸞簪,「以為加冠之兆」;潘必正回贈一枚白玉扇墜,「期為雙鴛之會」。而這兩件信物則正是兩人父母指腹聯姻時互換的信物。

信物在傳統喜劇中是必不可少的道具,但雙方用玉作為信物的很少。因為玉在古代的特殊性,詩經中「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的做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普遍。後來的戲劇或小說故事用玉做信物,當是從《玉簪記》興起的。

白玉鴛鴦墜

而玉做的信物,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就是它不僅僅是愛情的證物,也能夠寄託和傳達美好祝福。用插在頭上的碧玉鸞簪作為加冠入仕的吉兆,用白玉雕成的鴛鴦扇墜象徵成雙成對的愛情期許,而這種飽含吉祥寓意的做法,在今天的玉雕中依然有增無減。

古典的愛情很美好,玉制的信物很特別。雖然我們回不到過去,難以體會傳統愛情里的纏綿悱惻,但卻依然可以交換美玉雕刻的信物,感受來自對方的心意。

和田玉對牌

再啰嗦兩句:總有人說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才是屬於中國人的情人節。如果從愛情的角度來說,牛郎織女之間的浪漫故事的確美好;但從相愛相守的現實角度看,等了一年時間的相見,不到半日卻又要為剩下的三百多天分離難過,還能不能好好過節了。

因此,情人節最好是一個純粹的節日,只為浪漫和幸福而存在。2月14,這個來自西方的情人節,一樣要愉快地度過。最後,不免俗地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永遠幸福!


  • 以上就是今天的推送,感謝您的閱讀。
  • 文章所用圖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私信要求刪除。
  • 本文系個人原創作品,作者藝刻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推薦閱讀:

哪些因素決定了和田玉手鐲價格?
怎樣鑒別和田玉?
和田羊脂白玉籽料中國夢把件
道教中最出名的神仙之一:鍾馗
08年北京奧運獎牌:曖昧不清的「金鑲玉」

TAG:情人節ValentinesDay | 愛情故事 | 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