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解《金剛經》(上)
1、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於日初分,整理常服,執持衣缽,入室羅筏大城乞食。 時,薄伽梵於其城中,行乞食已,出還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於食後時敷如常座,結跏趺坐,端身正願,住對面念。 時,諸苾芻來詣佛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繞三匝,退坐一面。具壽善現亦於如是眾會中坐。
這部分,講了佛陀的一系列事情。相對於其他大乘經典,這裡的描寫可謂是樸實。
這裡不細講。
2、
爾時,眾中具壽善現,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
世尊,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作是語已,爾時,世尊告具壽善現曰:「善哉,善哉!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攝受,攝受諸菩薩摩訶薩;乃至如來、應、正等覺,能以最勝付囑,付囑諸菩薩摩訶薩。是故,善現,汝應諦聽,極善作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攝伏其心。」具壽善現白佛言:「如是,世尊,願樂欲聞。」
這個時候,佛陀的弟子,號稱「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善現)向佛陀致敬。
問:佛陀,如果有人決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那麼有什麼辦法治理凡夫的妄想之心呢?
他提了三個問題,分別為
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佛陀於是說:須菩提,我願為你解說,你提的三個問題,分別是
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云何攝伏其心?
須菩提說:佛陀,願聞其詳。
4、
佛言:「善現,諸有發趣菩薩乘者,應當發趣如是之心:『所有諸有情,有情攝所攝——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乃至有情界施設所施設,如是一切,我當皆令於無餘依妙涅槃界而般涅槃。雖度如是無量有情令滅度已,而無有情得滅度者。』何以故?善現,若諸菩薩摩訶薩有情想轉,不應說名菩薩摩訶薩。所以者何?善現,若諸菩薩摩訶薩,不應說言有情想轉,如是命者想、士夫想、補特伽羅想、意生想、摩納婆想、作者想、受者想轉,當知亦爾。何以故?善現,無有少法名為發趣菩薩乘者。
須菩提說:好啊,願聞其詳。
佛陀說:須菩提,若有人慾證無上正等正覺,他應該這麼思考
1、一切眾生,我當教化滅度之
2、但是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實際上沒有眾生可度。
為什麼呢?
因為壓根沒有眾生啊。
若菩薩摩訶薩,認為有一個眾生,我應該去度他,他就不是菩薩摩訶薩啦。
因此,菩薩如果還有「我執」「法執」,那麼他就不應該稱之為菩薩。
註:四相,也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雖然劃分地很細,玄奘的譯本劃分更細,實際上所有的思想核心,就是人法無我的思想。
5、
「複次,善現,菩薩摩訶薩不住於事應行布施,都無所住應行布施;不住於色應行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應行布施。善現,如是菩薩摩訶薩如不住相、想應行布施。
何以故?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都無所住而行布施,其福德聚不可取量。」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東方虛空可取量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善現,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周遍十方一切世界虛空可取量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佛言:「善現,如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都無所住而行布施,其福德聚不可取量,亦復如是。善現,菩薩如是如不住相、想應行布施。」
佛陀繼續說:而且,須菩提,你要知道。菩薩不會認為存在某物、存在某人、存在某事,然後度他。他不會心中還有「色」的存在,認為存在「色」。也不會被聲、香、味、觸、法,所迷惑。因為他們已經通徹了佛理,明白了「空」的道理,已經明知了,六塵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因此,菩薩摩訶薩行布施之時,是以「空」的思想來去布施的,因此,他的福德不可取量啊。
註:這裡闡明了,菩薩摩訶薩,已經知道了五蘊皆空的道理,因此他無眾生可度,但是他必須度。就如同,你從夢中醒來,看到眾生愚痴顛倒,把夢中不存在的事物當成存在,然後妄想執著,墮入輪迴而不知。菩薩摩訶薩自然發起大慈悲心,救度眾生,可他清楚地知道,並無眾生可度啊。
什麼叫慈悲?這個「慈」的意思,跟《道德經》里的意思類似,表示為他人喜而喜。在人類社會,見於父母對嬰兒的情感,嬰兒並無憂愁,但是父母覺得疼愛還不夠,這種情感就是慈。
佛陀為了描述福德,於是說:東南西北天上地下,如此廣闊,可以測量嗎?
須菩提說:不能,世尊。
佛陀說:如果菩薩摩訶薩以此度眾生,那麼他就會得到如此大的福德啊。
所以,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就是以五蘊皆空的道理,不住於相的道理,行布施的啊。
註:很多人信仰佛教,貪圖福報。儘管這沒有錯,但是這絕非佛教的根本目的。大乘佛教的根本目的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福報再多,也還是在輪迴之中,不能證得。
6、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可以諸相具足觀如來不?」
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應以諸相具足觀於如來。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諸相具足。」說是語已,佛復告具壽善現言:「善現,乃至諸相具足皆是虛妄,乃至非相具足皆非虛妄。如是以相非相,應觀如來。」
佛陀問:須菩提,依你所見,你說能不能用見身相來見如來?
註:這裡的如來,實際上可以理解為真理,即五蘊皆空的真理。一般人理解《金剛經》是說,雖然世界是存在的,但是不可流連於六塵。這種看法很明顯是錯的,就算你什麼都不幹,你在睡覺,但是末那識還在工作,你同樣是我執的。因此,對空的道理,不要遲疑。
於是須菩提答道:不能,依照佛陀所說,不可以以身相見如來。為什麼?因為壓根沒有如來啊。正因為沒有如來,佛陀才假施設一個如來講法。
註:這裡的如來是指,凡夫所以為的三十二相的如來,這種思想是錯的。只要你思維了,你的執著已經完成了,你思維全是錯的,即使你意識到五蘊皆空的道理,還是錯的。總而言之,凡夫所見一切法,所思維,所言說的一切事物,全是錯,全是不存在的。
於是佛陀說:須菩提啊,對,你要知道,諸相都是虛妄。只要你能體悟,諸相非相的道理,你就能見到如來了。
註: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怎麼理解?這麼理解
假如你想了一個概念A,佛陀說,非相。也就是A概念是假的。
假如你想了一個概念B,佛陀說,非相。也就是B概念是假的。
那麼當你想的概念越來越多,多到凡夫所見一切法的時候,此時就是諸相。
諸相非相,就是說諸相都是假象。而假象本身就意味著,不存在。因此諸相都是不存在的。
7、
說是語已。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頗有有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生實想不?」
佛告善現:「勿作是說:『頗有有情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生實想不?』然復,善現,有菩薩摩訶薩於當來世,後時、後分、後五百歲,正法將滅時分轉時,具足屍羅,具德、具慧。複次,善現,彼菩薩摩訶薩非於一佛所承事供養,非於一佛所種諸善根。然復,善現,彼菩薩摩訶薩於其非一、百、千佛所承事供養,於其非一、百、千佛所種諸善根,乃能聞說如是色經典句,當得一凈信心。善現,如來以其佛智悉已知彼,如來以其佛眼悉已見彼。善現,如來悉已覺彼一切有情,當生無量無數福聚,當攝無量無數福聚。何以故?善現,彼菩薩摩訶薩無我想轉,無有情想、無命者想、無士夫想、無補特伽羅想、無意生想、無摩納婆想、無作者想、無受者想轉。善現,彼菩薩摩訶薩無法想轉、無非法想轉,無想轉亦無非想轉。
所以者何?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有法想轉,彼即應有我執、有情執、命者執、補特伽羅等執。若有非法想轉,彼亦應有我執、有情執、命者執、補特伽羅等執。何以故?善現,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是故如來密意而說筏喻法門:『諸有智者,法尚應斷,何況非法!』」
須菩提問:佛陀,若以後有些眾生聽到,你說諸相非相這個道理,他們會不相信的。
佛陀說:你不要這麼說,等到我滅度五百年後,會出現大智慧之人,他一定能理解這個理論,並且堅信不疑地體悟,證悟我所說。
而且你要知道,這些人並非只聽我一人說此道理,而是過往不知道多少佛都在說這些道理,因此這些人功德深厚,因此他一聽我所說之理,生起無窮的信心。
正是因為,他過往就已經聽了太多次這個道理,他積累了無量的福德所致啊。
為什麼呢?因為他明白我所說的空的道理。不會有「我執」、「法執」之心。因此他不會產生,這是相,或者這不是相。或者相是存在的,或者不存在。或者這是佛法,這不是佛法的想法。
因此,須菩提,你明白了嗎?要知道,實際上壓根沒有佛法,或者是非佛法。
因此,佛法就如同渡河的船筏,到頭來都是要捨去的。佛法尚且沒有,何況非佛法呢?
8、
佛復告具壽善現言:「善現,於汝意云何?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頗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是所說耶?」
善現答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無有少法,如來、應、正等覺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少法,是如來、應、正等覺所說。何以故?世尊,如來、應、正等覺所證、所說、所思唯法,皆不可取,不可宣說,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以諸賢聖補特伽羅,皆是無為之所顯故。」
佛陀問:我講了這麼多,你明白了嗎?須菩提,你想想看。你認為,我獲得了一個什麼法,才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說:我認為,實際上你沒有獲得任何一個法而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啊。也沒有一個法,是如來所說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曾經說過,什麼法都不要取得,因此無法可取。
實際上不存在一個佛法,也不是不存在一個佛法。
註:在凡夫所見世界,沒有佛法。在聖者所見世界,存在佛法。但不是凡夫所想的佛法。
為什麼呢?因為聖者所證之法,為無為法。只是闡述的方式不同罷了
註:無為法,即五蘊皆空這個道理,這個道理不生不滅,永恆存在。
9、
佛告善現:「於汝意云何?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持用布施,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寧為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是善男子或善女人,由此因緣所生福聚其量甚多。何以故?世尊,福德聚,福德聚者,如來說為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名福德聚。」佛復告善現言:「善現,若善男子或善女人,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盛滿七寶持用布施。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四句伽陀,受持、讀誦、究竟通利,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理作意,由是因緣所生福聚,甚多於前無量無數。何以故?一切如來、應、正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從此經出,諸佛世尊皆從此經生。所以者何?善現,諸佛法、諸佛法者,如來說為非諸佛法,是故如來說名諸佛法、諸佛法。」
佛陀說:依你所見,你說善男子,善女人,去布施,你說他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說:太多了。但是實際上壓根沒有福德,福德是如來假施設的,因此如來說福德多。
佛陀又問:那你說說看,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宣說,開示,空的道理。所生的福德,多不多呢?實際上比前面多的數不勝數。為什麼呢?因為如何無上正等正覺的道理,都在這裡說明了。但是須菩提你又要明白,實際上沒有佛法,佛法只是假施設的,因此叫做佛法啊。
推薦閱讀:
※《金剛經》生活 - 第三十二品
※《金剛經·一體同觀》白話文
※如何理解金剛經中的「應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啊?
※如何評價金剛經啊?
TAG:金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