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住230方,並不是每個女生的夢,畢竟我不是黎貝卡

黎貝卡的房子刷屏了,廣州市中心,230方一個人住,很用心的裝修,單衣帽間就29方。那個文章的標題是:一個人住230方,黎貝卡的房子是每個女生的夢。

第一次看完文章及視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房子估值至少三千萬。原因一:原來自媒體這麼有錢。黎貝卡不過是做了幾年自媒體,竟如此有錢。之前是南都一個記者,收入也就那樣。黎貝卡的公號我有關注,不見得有多與眾不同。就這幾年財富增速咋這麼快,錢到底如何湧入令人費解。原因二:一個女生靠自己的奮鬥,能完成如此大的蛻變,令人咋舌。同樣是媒體出生,我咋就這麼落後呢。原因三:很不巧,我同時看了關於她的另一個連接。她去暨大捐贈了一個獎學金,叫黎貝卡異想金,共五十萬。捐贈儀式還特別隆重,副校長也去了。一邊是幾千萬的房子,一邊是五十萬捐款。兩者懸殊,雖不能譴責,總令人心裡有疙瘩。以及,沒想到,暨大捐贈儀式的門檻如此低。

反過來想,這是一個靠文字能發財的時代,還是令人欣慰的。想來愧疚,自己也是媒體人出身,幾年下來,人家腰纏萬貫,把自己的生活與形象搭理得似模似樣,以時尚名流之身份遊走於所謂的上層社會。而畢業後的這幾年,拿著學歷分量更重的文憑,在報社搞了幾年評論,又到事業單位負責宣傳工作。幾年後,我活成了這樣:工作簡單輕鬆,生活三年抱兩。二寶兩個月,整天徘徊在換尿褲、餵奶、洗衣服等瑣事中,素麵朝天,衣著樸素,既不知道最新的流行款式及潮人紅人,也不知道各大知名品牌的區別和發音。一個字概括:土。

想著那個望得到獵德橋,看得見珠江景,清風拂面的230方豪宅,看著自己所處的這個簡單狹小的居住空間,一開始還挺失落的。可是,假如時光流轉,一切可以重來一次,你真的會活成黎貝卡嗎?我想應該不會。

首先,你沒那麼大膽。且不說能不能買得起幾千萬的房子。同樣是女生,我害怕一個人住那麼大的房子(套內面積也有180方)。想像下夜深人靜的時候,哪個角落一點窸窸窣窣的聲音,都令我浮想聯翩,上網不小心看到恐怖照片,再舉目四望空曠的屋子。這感覺已讓我瑟瑟發抖。還有那個四角浴缸,泡在裡面抬頭看到啥晃動的東西,我想我會尖叫吧。

其次,你沒那麼努力。有個廣州媒體人的群,在討論到黎貝卡時,有人爆料說,她常常凌晨零點工作到早上五點,幾乎一個不少地回復粉絲的問題,塑造勤奮、親民的形象。相比之下,多少人那時候正在酣然沉睡。多少怕死的人會認為,夜裡那個時段是身體排毒的重要時期,不睡會得病的。看來,人家黎貝卡的成功是視死如歸,無懼死亡的。這種魄力,又有幾人有?

第三,你沒那麼另類的追求。活得光鮮與活得自在不是一碼事。對於如我一般的普通人,我在乎父母親戚的想法,在乎傳統倫常對女性的規制,所以我不敢在本該結婚生娃的年齡貿然去闖未知的事業,我留戀柴米油鹽的瑣碎與快樂,喜歡與家人朋友大快朵頤,而不是對攝入的卡路里斤斤計較。成家的欲求、天倫之快樂,比出入高檔品牌發布會,躋身時尚名流間,對我更有吸引力。簡而言之,我乃凡夫俗子之輩,難以沉淪於時尚魅影中。

最後,你沒那麼大度。時尚圈天然存在鄙視鏈,《穿PRADA的女魔頭》、各種八卦爆料、影視作品等或多或少會讓人窺視這個圈子的生態。沒有好的出生,沒有好的靠山,單槍匹馬闖入這個圈子,勢必要遭受好多鄙夷與冷漠,黎貝卡估計沒少受白眼冷遇,可是她不但接受了,繼續笑臉盈盈地活下去,而且她也沒在文章里發牢騷,還是一副正能量的樣子。我覺得,這種大度也是普通人做不到的。

回到這個終極問題,我和她,誰比誰幸福?好像也沒那麼肯定了。如果說人生如爬山,有些人享受頂峰的快感,有些人流連路上的風光。各有各的好,我心安處即是幸福。看到人家的輝煌,總容易忘記那些背負傷痛獨自流淚的時刻,珍惜生活的平淡真切,活得更自我,或許是對生命最好的回饋。


推薦閱讀:

【職業素養】種下一種職業習慣 收穫一種事業高度
路人進入時尚圈工作指南
《湄公河行動》這部電影的出品人於冬的職業成就?
到貧民窟追回一百萬欠款
PLC編程者必備的軟實力 你擁有了幾個?

TAG:職業 | 時尚 | 人生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