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璉溪村,聽老派徽州人講故事
一條秋浦河,蜿蜒曲折一百八十公里,從安徽石台起源,經過貴池杏花村杜塢流入了長江,位於秋浦河上游有一個六百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這個村落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璉溪村,小村依山傍水,一派自然,青石小巷悠長,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固守著老派徽州人的生活習慣。
橫渡鎮璉溪村位於石台縣城東部,地處深山之中,交通的不方便讓這個小村落至今還保持著原始的生活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個村落有清朝到民國時期的古建築七座,村子現在沿用的還是古老的排水系統。
面對著頗具歲月感的白牆灰瓦,總會對徽派建築生出無來由的親切感,在璉溪村,至今還保存著很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築。
沿著狹長的青石小巷信步走來,遠處的炊煙裊裊吸引我去一探究竟,璉溪村至今還保持著農耕時期的作息習慣,村裡走一走,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尚且年幼的孩童,很少看到年輕人。古徽州有諺語說: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由於山地眾多,田地極少,所以徽州人家無法養活自己的孩子,男孩子到了十三四歲歲就會外出學徒,學不成不能歸家,很多徽州人四海為家,或求官經商或求學,在外面廣闊的天地,做出了影響中國的大事情。
倚門而望的這位就是世代生活在璉溪村的汪姓老人,現在的徽州雖然不至於像過去一樣,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可是徽州人天生有著勤勞淳樸務實的徽駱駝精神,他們趁著年輕,更願意去外面的世界施展身手,汪姓老人的兒子媳婦都遠離家鄉,去甘肅參加南水北調的工程建設了,每年回家一次,家裡就剩下汪姓老人自己。
看著院子里滿滿的一牆垛木柴,就知道汪姓老人有多勤勞了,雖然大山裡也有了煤氣罩,可是老人更願意使用最原始的方式做飯。
在住宅的對面,還有一個簡陋的小院子,這裡養著雞鴨和一頭豬,一年的光景,用山裡的野菜和剩飯菜只能養一頭豬,等到兒子媳婦過年回家,就可以殺年豬了。勤快的老人在家,劈柴養豬,春耕秋收,這樣的日子足以維持自己的生計。
璉溪村裡面,還保存著四口古井,一口潛龍井,建於明朝的永樂二十二年,井深有五年,若干年來,從不枯竭。
位於村頭的汪氏宗祠,是整個璉溪村六百多年歷史的見證,整個宗祠建築平面呈側凸形,前有圍廊,中有天井,門前有抱鼓石,是整個石台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久遠的祠堂。整個祠堂清一色的青石板鋪就,圍繞天井的周圍溝渠和整個村子的出水渠道相通,使整個祠堂常年活水不斷,據當地老人介紹,祠堂的建築材料採用了原始的香椿,香榧等上等木料而建,具有一定得驅蟲效果,所以幾百年來,整個祠堂沒有一個蜘蛛網。
推薦閱讀:
※神話傳說幻想故事《來自海上的李鉞》(12)激戰
※為何要從小培養孩子說故事的能力?會促進神經元生長
※蘇染
※借個媽媽來懷念
TAG: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