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案例:我們真的可以脫離原生家庭,成為喜歡的自己嗎?

當我發現,我越來越像父母的時候,內心是驚恐的。那完全不是我希望的自己,他們的人格在我身上曾留下深深的傷害,這種傷害,令我深惡痛絕到再也不想在其他人身上看到。

01

我的童年是在嘲諷和別人眼中的優秀度過的。

媽媽要跟爸爸在一起的時候,遭受到了外公外婆的毒打,他們覺得我媽的思想是低賤的,十六歲的女孩子,喜歡上一個比自己還矮的窮小子,哪是什麼喜歡,就是欠打欠管教。

於是我媽被外婆發現喜歡我爸的時候,就被外公用繩子吊起來毒打了一頓。我爸深感自責,趁著夜色救下了我媽,帶著我媽私奔到福建,之後在福建工作,直到懷上我才回家。

可是即便我媽懷孕了,外婆還是要拉著她去打胎,我媽說第一次有勇氣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就是那一次,也虧得她的勇敢,我才得以存在。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出生了,瘦弱地像一隻小貓咪,但是眼睛尤其生得漂亮。

為了證明給我媽媽的娘家人看,我媽的選擇是正確的,我爸很努力地工作,九幾年的時候就蓋了小洋房,比我媽媽的兄弟姐妹都過地好。

我慢慢地在長大,我爸媽就讓我跟表哥表妹比成績,所以從小我就有競爭意識,爸媽給我灌輸的思想就是,你不好好讀書就會被笑話,所以我學習異常認真,但是總有發揮失常的時候。

一旦我考試沒考好,爸媽就覺得我是莫大的恥辱,他會指著我的腦袋,說我這種人怎麼可能考上大學?

這句話我爸一直說到我高中,在他看來,這是刺激我,是一種激將法,他不知道,這句話對一個只有十歲的小女生有多大的殺傷力。當我數學考了九十分的時候,我會哭著問自己為什麼不是一百,語文考了九十分的時候,我會責怪自己為什麼不把課本多看幾遍。

我一直都在怪自己不夠好!

更為受傷的是,當我爸覺得我學習不好(第一掉前五)的時候,會把一切責任推給我媽:「你看看你生出來的是什麼貨色。」這個時候我媽媽會跟我說:「你爸對你很失望,我們那麼努力供你讀書,你就是這樣回報我們的?」

似乎沒考好就是我犯了多大的罪過,我讓我的父母失望了,受累了,我好像就是一個罪人。

如果我考了第一,我爸又會攬功:「不愧是我的女兒。」我媽媽也會跟著說:「還不是我生地好」。沒錯,我媽就是我爸的附庸,因為她的娘家回不去,如果我爸再不要她,她就活不下去,所以她要依附我爸而存在。

在教育上,我媽替我背黑鍋的同時又把鍋甩給我。他們的做法,出奇地融洽,認為我在這樣的家庭,還不能好好上學就是犯罪。

在別人的眼裡,我是優秀的孩子,但是在我爸媽眼裡,我做的永遠都不夠。

02

當我長大一點,談第一次戀愛被父母發現的時候,我以為父母能理解兩個少年的感情,因為我也是在他們那樣的年紀,可我沒想到,父母給了我一巴掌,說:不要臉的賤貨,人都還沒變成,就知道談情說愛,你知道什麼是喜歡?

那一刻,父母的愛情故事在我心裡不再悲壯美好。

我父母用了曾經外公外婆的方式扼殺我初次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導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懷疑愛情是否真實存在,也曾一度輕易地跟一個人在一起,談了一段時間就分開。

我把愛情放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聖存在,所以沒有任何一個異性能帶給我戀愛般的感覺,也是這種輕易就能說分手的感情讓我懷疑自己愛無能。

曾經有個喜歡我的學長,苦追我幾年,終於答應試著與他交往,他真的是個很不錯的人,懂得如何給我自由的同時讓我感受他的愛,正當我準備全心全意投入愛情的時候,那份「神聖的愛」又跑出來作祟。

學長離我遠的時候,我很舒服,離我近的時候,我覺得愛情變了味道。

在我看來,愛情是苦的才有味道,太甜的關係,給我一種危機感,會讓我害怕失去。

後來才知道,在我的潛意識裡,這種親密關係最終必然走向終結,我享受的,是愛情從甜蜜到終結的過程。我喜歡體驗在糾結的過程受到的痛苦,這似乎是一種「自願受虐」的行為。

我一直想要證明的是父母當初悲壯的愛情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一邊給自己的愛情製造矛盾,一邊又花費很大的力氣破除這樣的矛盾。

我就像當初私奔的父母!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和父母越來越像。

可是在我小時候,我想要的是一段美好順利的愛情,我本能地排斥父母的痛苦,成年後卻又希望得到這樣的經歷。

這些年,我都曾固執地證明愛情,最後都沒有成功,可能是因為我父母早已沒了愛情,他們只是附庸與被附庸的關係。

03

堂妹學習成績一直不好,嬸嬸急在眼裡,求助於我。

幫堂妹輔導功課的時候,我總是嫌她笨,看她不寫作業玩鬧的時候,我會本能地呵斥她,並且把我當年的成績拿出來以此嘲諷她,剝奪她玩的權利。

我驚覺到,這和我爸媽當年說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怎麼好,簡直是一樣的心態!就連語氣都像極了他們的當年!

當我發現,我越來越像父母的時候,內心是驚恐的。那完全不是我希望的自己,他們的人格在我身上曾留下深深的傷害,這種傷害,令我深惡痛絕到再也不想在其他人身上看到。

而可笑的是,我深惡痛絕的東西就在我自己的身上重演。

我們對於傷痛的記憶總是會形成情境記憶,一旦被某個情境觸發,我們就會用那些方式去傷害比我們弱小的存在,以發泄內心被傷害的委屈,平衡我們受到的創傷。

04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底色,無論在後來的歲月,我們會有怎樣的成就,在我們的身上都會有父母曾經讓我們喜歡或者討厭的習慣。

變成自己喜歡的人是小時候的想法,長大以後,我們的很多做法會吸收父母的經驗,甚至面對同樣的情況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父母的處理方法。

如果原生家庭已經對我們的童年造成了傷害,這種傷痛在成年之後,有義務自己平復,而不是把傷害繼續蔓延。

當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像父母的時候,第一件事是將像父母的自己,認知成一個壞的我,當「壞我」出現的時候,「好我」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批評和反省,只有不斷地在認知上提升自己,才能在行為上控制好自己。

作者:酥軼,一個有故事的情感諮詢師,願做一個最懂你的人。

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

推薦閱讀:

鏡子里的自己和視頻里的自己不一樣?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如何讓自己愛上自己?
如何了解自己擅長什麼領域?

TAG:原生家庭 | 愛情 | 了解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