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馬上就失業了,設計師不會 | 狗熊有話說
題圖:Andre Benz @trapnation 源自 http://unsplash.com 開放圖片協議
前天看了那篇阿里用AI做banner取代設計師的貼,個人有一些感受:2016年的狗熊月讀第5期《必然》里,KK就已經說明了這種情況出現的必然了,當時他舉的例子是貨車司機。具體如何面對,可以去看原書或是聽我那期節目。
AI取代的不是設計師,而是做圖員。行活兒被機器取代是本來的事,工業革命時期就有。短期來看是機器搶了人的工作,長期來看是機器將人從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去做更多有意思的事。而且因為新的技術材料或工藝的出現,也會刺激人創造出更牛的東西。比如建築上的清水風格,在水泥出現前是不存在的。而且這種推進甚至會創造出全新的局面,比如正是工業革命對於以往精緻化設計工藝帶來的衝擊,讓威廉·莫里斯和約翰·拉斯金開始了美術工藝運動(Art and Crafts Movement),從而誕生了當代藝術與現代設計。
設計的背後最重要的是創作出符合上下文的文案,這裡我指的文案是廣義的,意思是如何用最合適的視覺(或是多媒體)語言把需求描述並解決問題。比如@張發財 老師做的《舌尖上的中國》主封面設計,一雙筷子夾著中國山河構成的一塊臘肉,也許一個PS高手也可以做出同樣的來,但關鍵在於誰來視覺化實現這個創意成為設計作品?這樣的創造性思維,AI目前肯定沒有。以後會不會有?不好說。如果有的話,那人類就得再去辦法做點當時AI做不了的事情才行。
在大多數人的思維定式里,人和人工智慧總是二元對立的敵對關係,為什麼不能是共生互助的關係呢?設計就是篩選方法,分析用戶需求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想出若干解決方案草案,加以實驗並確定一個方案,然後將其實現的過程,這是設計的基本流程。也許藉助人工智慧的幫助,其中有若干流程是可以把設計師解放出來的。比如草案階段,人工智慧可以藉助基本的數據,短時間生成大量可供設計師篩選的草案。就像現在3D效果圖設計師會在睡覺前調整好參數讓電腦渲染著圖片,第二天起來就可以看到結果一樣,也許之後的設計師只需要在睡覺前輸入好基本的數據參數,第二天起床人工智慧已經準備好了1000份可供選擇的設計方案了。人工智慧也許也會成為一項基本的工具,一項21世紀的設計師必須掌握的技能。就像15世紀的工匠只要能夠用好鎚子和刀就夠了, 20世紀的工匠需要會使用機床,而22世紀的工匠則需要會使用3D掃描儀和3D印表機。設計師在不久的將來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中除了 Adobe 的那些工具之外,也許還要加入數據分析與調用人工智慧的技能了。
說了太多撤回來,用一句話總結:設計師不會失業,美工馬上就要失業了。
推薦閱讀:
※OSU建築史(3):古希臘建築
※如何在外國公司過中國新年
※厲害了Woli便簽紙,小小空間竟然蘊含這麼大秘密
※極米cc和微鯨投影哪個比較好?
※今天開學了,設計師,你當年的夢想還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