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士無雙者,唯大將軍韓信,忍胯下之辱,至垓下全殲項楚,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爭鋒
國士無雙者,唯大將軍韓信
忍胯下之辱,至垓下全殲項楚,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爭鋒
文| 烈酒封侯
圖| 來自網路
1
在公元前二百年前,有這麼一個小夥子,他手握重劍,經常行走在淮陰縣的路上。
當時淮陰有一位蠻橫的屠夫,他攔住這個小夥子狠狠的說:「你丫個子比我高大,總看見你佩劍而行,但我知道你其實就是一個膽小鬼啊,內心很懦弱。」
然後屠夫當眾侮辱他說:「假如你不怕死,那就拔出你的劍,一劍刺死我;不然,你就從我的胯下爬過去。」說著屠夫便雙手叉腰,岔開了雙腿,眼神極盡蔑視之意。
這個小夥子盯著屠夫看了一會兒,便俯下了身子,匍匐在地,從屠夫的胯下爬過去。當時集市上很多人,都譏笑小夥子是一個懦夫......
這個小夥子,便是韓信,這就是著名的韓信所受 胯下之辱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
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但是誰又知道,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為天下之不能為之事
孟子曾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本期,我們便來了解一下這位曾受胯下之辱,後又成國士無雙的韓信。
圖:胯下之辱
2
韓信最初的兩位恩人
韓信,大約出生於公元前231年,那是一個戰亂的時代,韓信出身在貧苦的人家,那時候做官是靠推選的,那時候的韓信,沒有什麼值得被人稱頌的品行,所以也無法靠推選得到秦朝的一官半職,經商做生意掙錢,他也不會,所以生活的非常困難。為了活下去,他常常得依靠別人糊口而度日,所以在當時,有許多人都討厭他,畢竟,誰會喜歡一個什麼事情都不會做,光會吃閑飯的人呢。
但是當時並不是所有的人都看不起韓信,有一個下鄉南昌亭長,他就慧眼識人,覺得韓信絕非等閑之輩,絕非凡夫俗子,家裡面開飯的時候,經常叫韓信到他家來吃飯,韓信也不推遲,就這樣蹭了幾個月的飯。
時間長了,這位亭長家裡的老婆不樂意了,開始嫌棄韓信,有一天,她早早的就把飯做好並且吃掉了,也沒剩下什麼。當韓信去了的時候,殘羹冷炙也沒有了。
韓信其實也是明白人,知道人家媳婦是什麼意思,,一怒之下,告別這位亭長之後,便離去了。
《史記·淮陰侯列傳》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之後,韓信來到城下的河邊,希望在河邊釣魚來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但是他總是釣不上,釣到小魚還給放了,在河邊洗衣服的一位大媽看見了,覺得他怪怪的,知道他餓了,便把自己的口糧讓給他吃。就這樣,又是幾十天,韓信靠著這位大媽的給的口糧填飽了自己的肚子。
他曾對這位靠洗衣服掙錢的大媽說:「我以後一定會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
大娘聽後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這位公子才給你飯吃,難道是希望你報答嗎?」
《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釣於城下,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所以後人也曾說,韓信是「生死兩婦人」,「生」便是說當初韓信差點餓死的時候,這位洗衣服的婦人給他了吃的,讓他不至於餓死,「死」便是說後來的呂后。
圖:韓信劇照
3
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拜韓信大將軍
迫於秦始皇的苛捐雜稅,陳勝、吳廣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首先樹起了起義大旗,在他們起義之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響應了反對暴秦的起義之中,這時候的韓信,帶著自己的那把視為尊寶的寶劍,投奔到了項梁起義軍中。
起初韓信在部隊中,默默無聞。
項梁敗死後,他的侄子掌握了兵權,也就是楚霸王項羽,但是項羽那時候並沒有發現韓信的才能,只是讓他做項羽帳下的執戟郎中,也就是站崗的一個小兵嘍啰。韓信曾經多次給楚霸王項羽獻計,但是項羽不理睬他,均不予採納。
韓信得不到重用,內心還是非常的失落,他視項羽為天下英雄,卻沒有想到項羽如此傲慢,所以便決定離去。
離開楚軍的韓信,前來投奔劉邦,做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當然,依然不被人所知。
後來韓信與一些士兵犯了軍規,依照規定當斬,一起犯事的其他人都已處斬,劊子手就要砍韓信的頭了,這時候韓信舉目仰視,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
韓信對著他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了嗎?為何殺掉壯士?」
此語一出,讓夏侯嬰倍感驚訝,夏侯嬰便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而且看起了也是非常的威武,有一種深深的氣場,便放了他,因為很欣賞韓信,夏侯嬰後來便向劉邦推薦韓信。當時的劉邦對韓信也不是很了解,覺得他並不是什麼奇才,只是封他做了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
《史記·淮陰侯列傳》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干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在漢王劉邦軍中,韓信曾多次同劉邦身邊的紅人蕭何交談過,所以這時候不僅僅是夏侯嬰欣賞韓信,蕭何也開始注意到了他。因為韓信在與蕭何交流的過程中,韓信總是一語中的,說到點子上,讓他甚是欣賞。
圖:韓信劇照
當時在反秦的眾多義軍中,項羽還是最強大的,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其實這是劉邦受到了排擠,讓劉邦去漢中,當時去漢中,可謂是九死一生,當時從長安到達南鄭的途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
夏侯嬰蕭何等人曾多次在漢王面前舉薦韓信,但是劉邦都沒有決定要重用,韓信也覺得劉邦不會重用他了,便也決定離開,於是在一個夜裡,也逃走了。
蕭何聽聞韓信逃走,什麼也顧不上了,騎上馬便是追,因為他知道,韓信有大帥之才,若不為漢王所用,將是漢軍的一大損失。這時候軍中有人看見蕭何慌忙的騎馬而去,還以為是蕭何也計劃逃跑了,於是急匆匆的去向漢王報告,說「大王,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大怒,剎那間感覺如失左右手。
圖:蕭何月下追韓信
沒想到隔了一兩日,蕭何回來了,這時候劉邦又生氣又高興。
不由分說的罵蕭何說:你為何逃跑。」
蕭何趕緊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劉邦問道:」你去追回來的是誰?」
蕭何說:「韓信啊。」
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你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
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
漢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裡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呢?」
蕭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麼,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
漢王說:「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
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一定不肯留下來的。」
漢王說:「那麼,讓他做大將軍,統領全軍。」
蕭何說:「太好了。」
當時劉邦就想叫韓信來拜將。
蕭何說:「大王一向傲慢無禮,如果任命一位大將,就象是呼喚一個小孩子一樣,這就是韓信離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一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
《史記·淮陰侯列傳》
「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
劉邦漢王最終答應了。並且宣告眾將,說自己會擇期選擇一位大將軍統領兵權,到時候就會宣告大將軍人選。劉邦身邊的那些軍官們聽說了,每一個人都非常高興,他們都以為劉邦會任命自己為大將,因為這時候的軍中,有好多將領都是一路跟著劉邦的,什麼樊噲,什麼曹參,什麼周勃等。
可是等到舉行拜將儀式那天,所有將軍們才知道,原來劉邦要拜的大將軍,是韓信,漢軍上下,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史記·淮陰侯列傳》
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韓信從小兵一步登天被封大將軍
4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
韓信問:「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
劉邦沉默良久,說自己不如項王。
韓信贊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事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
韓信說: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得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隻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正在這時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 。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如今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準備出擊。韓信的這番議論,其實和諸葛亮的隆中對差不多,為劉邦制定了東征進而奪天下的方略。其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本身就是一場豪賭,他的這場豪賭,讓一位普通基層軍官,居然一躍成為了漢軍大將軍,這也是他對蕭何的絕對信任,也是一種無上的魄力。
韓信初露鋒芒
漢元年十一月,被封漢王的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田榮之機,決計出南鄭襲占關中,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鬆懈麻痹之機,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餘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章邯從廢丘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漢二年,漢王率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降漢。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四月至彭城,劉邦的漢軍卻大敗而還,沒想到兵敗彭城。
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漢王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5
劉邦兵敗彭城
漢王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漢王派酈生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王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闢北方戰場。漢王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餘,活捉代相夏說、破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餘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餘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6
韓信東進滅趙
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大膽引兵前來,離井陘口三十里駐紮下來,半夜選二千輕騎兵,人持一面紅旗,從小路來到山坡上偽裝隱蔽起來,窺視趙軍,並且告誡將士:趙軍見我軍出擊,一定傾巢而出,你們就乘機迅速沖入趙軍營地,拔掉趙國旗幟,插上漢軍紅旗。同時命令副將傳令大家:「今天打敗趙軍之後會餐。」將士們誰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稱是。韓信又召集將領們分析認為,趙軍已先佔據了有利的地勢,他們在未見到漢軍大將旗鼓之前,定會擔心我們遇到阻險而退兵,是不肯輕易發兵攻打我們的。
於是韓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陣勢,趙軍見漢軍擺出只有前進而無退路的絕陣,都大笑不已。天剛亮,韓信打起了大將軍的旗號和儀仗鼓吹,擊鼓進軍井陘口。
趙軍果出營迎擊,大戰良久,韓信、張耳棄鼓旗,佯裝打敗,退到河邊的軍陣之中。趙軍見狀,果然傾巢而出追逐韓信、張耳,爭奪漢丟下的旗鼓。韓信、張耳退人河邊陣地,水上軍迎戰趙軍,各個拚死作戰,趙軍無法把他們打敗。這時韓信所派的二千輕騎兵,等趙軍傾巢而出追擊漢軍,爭奪戰利品的時候,立即沖入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豎起二千面漢軍的紅旗。
趙軍久戰不勝,想退回營壘,卻見營中遍是漢軍紅旗,大驚失色,認為漢軍已經把趙王及其將領全部俘虜了,於是陣勢大亂,四散奔走逃告。趙將雖斬數人,竭力阻止,卻不見成效。這時漢軍兩面夾擊,大破趙軍,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斬殺成安君陳余,活捉了趙王歇。
韓信又下令軍中不許殺李左車,有能擒者賞千金。不久,擒獲廣武君,韓信親自上前鬆綁,請廣武君面東而坐,自己執弟子之禮。
韓信大獲全勝,諸將前來祝賀,問到:「兵法上說,布陣應是『右背山陵,左對水澤』,如今將軍卻背水為陣,還說破趙軍之後會餐,當時我們不服,然而取勝了,這是什麼戰術?」韓信說:「這也在兵法上,只是諸位沒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平素沒有得到機會訓練諸位將士,這就是所說的『趕著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這種形勢下不把將士們置之死地,使人人為保全自己而戰不可;如果給他們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麼還能用他們取勝呢?」諸將聽了都自嘆不如,更加佩服韓信的用兵之術了。
然後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伐齊之事。廣武君辭謝說:「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現在我是敗軍之將,亡國的俘虜,哪裡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採納他的意見。假使成安君陳余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現在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向你求教,請你不要推辭。」
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現在將軍涉西河,虜魏王豹,擒夏說於閼與,一舉攻下井陘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的長處。然而將士疲憊,實際情形是難以用兵。現在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實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相持不下,那麼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短處。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失策。善於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長擊他人之短。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的態勢。而後遣辯士去遊說燕國,把自己的優勢充分顯示在燕國而前,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划了。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韓信聽從廣武君的計策,派使者去燕,燕聽到消息立即投降。韓信又請求立張耳為趙王,鎮撫趙國,劉邦同意,就封張耳為趙王。
此時,楚多次派兵渡黃河擊趙,趙王張耳和韓信往來救援,行軍中安定了許多趙國城池,並發兵支援劉邦。當時楚國正在滎陽圍困劉邦,劉邦逃跑到宛、葉間,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圍攻成皋。漢三年六月,漢王出成皋向東渡過黃河,單獨與夏侯嬰跑到了修武的張耳軍中,一大早自稱漢使人趙軍營。張耳、韓信還沒起床,劉邦徑直進其卧室,奪取了他們的印信兵符,召集諸侯,調動了諸侯的位置。等張耳、韓信起床後才得知漢王來過,不禁大驚失色。漢王奪了兩人的軍隊,命令張耳備守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收集沒有調到滎陽的趙兵去攻打齊國。
7
韓信妙計滅齊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想停止,范陽辯士蒯通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只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佔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韓信聽從蒯通說法,率兵渡河擊齊。這時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歷下的軍隊,一直打到臨淄。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齊王逃到高密後,派人向楚求救。
當韓信襲破臨淄時,項羽聞訊遣龍且親率兵馬與齊王田廣合力抗漢,號稱二十萬眾。有人前來向龍且獻計:漢軍遠征作戰,所向披靡,而齊,楚本土作戰兵易渙散,不如深溝高壘,以守為攻。招撫已淪陷城邑,使知齊王存,楚來救,這必定使漢軍得不到糧食,會不戰自敗。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齊王田廣逃走不久被殺。漢四年齊地全部平定。
8
韓信平定四國
韓信一連滅魏、徇趙、脅燕、定齊,齊國平定之後,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
」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立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做真王罷了,何必做個暫時代理的王呢?」於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齊國失利,龍且戰死,使項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遊說韓信反漢與楚聯合,三分天下稱王齊地。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眾,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武涉遊說失敗後,齊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舉足輕重的關鍵在韓信手中,於是用相人術勸說韓信,認為他雖居臣子之位,卻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險。終於說動韓信,但韓信猶豫而不忍背叛劉邦,又自以為功勞大,劉邦不會來奪取自己的齊國,於是沒有聽從蒯通的計謀。
9
垓下決戰 擊敗項羽
漢高帝五年,劉邦趁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彭越從梁地南下合圍楚軍。五年十月,韓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
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睢陽以北至谷城,為其封地。由韓信指揮此戰。韓、彭遂率兵攻楚;韓信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和今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彭越亦從梁地西進。漢將劉賈會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北上;劉邦則率部出固陵東進、漢軍形成從南、北、西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圖:韓信劇照
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各路漢軍約計40萬人與10萬楚軍於垓下展開決戰。漢軍以韓信率軍居中,將軍孔熙為左翼、陳賀為右翼,劉邦率部跟進,將軍周勃斷後。韓信揮軍進攻失利,引兵後退,命左、右翼軍繼續攻擊。楚軍迎戰不利,韓信再揮軍反擊。楚軍大敗,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屢戰不勝,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韓信乘勢進攻,楚軍大敗,十萬軍隊被全殲,項羽逃至東城自剄而死。劉邦於是還至定陶,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圖: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10
回饋漂母
韓信到楚國後,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只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項羽兵敗後,他的逃亡將領鍾離昧因素來與韓信關係很好,就投奔了韓信。劉邦記恨鍾離昧,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時韓信初到楚國,到各縣鄉邑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
圖:韓信報恩
漢六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說:「我要遊覽雲夢澤。」其實是想要襲擊韓信,韓信卻不知道。劉邦將到楚國時,韓信打算起兵謀反,但又認為自己無罪;想去謁見劉邦,又怕被擒。這時有人向韓信建議:「殺了鍾離昧去謁見漢高祖,高祖必定高興,也就不用擔心禍患了。」於是韓信把此事與鍾離昧商議,鍾離昧說:「劉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國,是因為我在你這裡,如果想逮捕我去討好劉邦,我今天死,隨後亡的定是你韓信。看來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
結果鍾離昧自殺而亡。韓信持鍾離昧首級去陳謁見劉邦。劉邦令武士把韓信捆綁起來,放在隨從皇帝後面的副車上。
韓信說:「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高祖說:「有人告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械具。
回到洛陽,赦免了韓信的罪過,改封他為淮陰侯。
圖:王的盛宴,韓信入獄
11
功成被貶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皇上曾經悠閑地和韓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皇上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皇上說:「你怎麼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我轄制?」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轄制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淮陰侯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蒼天嘆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裡話想跟您談談。」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
圖:王的盛宴,韓信入獄
12
韓信的悲慘結局
(叛亂之說取自《漢書》)
漢十年,陳豨果然反叛。皇上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託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裡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裡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髮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
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后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相國謀劃,令人假說從皇上那兒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
蕭相國欺騙韓信說:「即使有病,也要強打精神進宮祝賀吧。」韓信進宮,呂后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採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至此韓信的故事說完了,有人可能會罵韓信傻,當初有機會自己得天下,卻不為所動,最後卻落得被劉邦原配呂后所殺。一代英雄落幕,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有人會說,上面不是說韓信叛亂嗎?呂后不殺他怎麼能行,其實,韓信的這個結局,是在《漢書》中被班固以叛臣寫成那樣的,歷史上事實是什麼,沒有人知道,但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說法,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
太史公單獨列一傳而尊之。
韓信曾言:「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本文在發表於公..號「烈酒封侯」,內容史料整理自
《漢書》《史記·淮陰侯列傳》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 END —
— 是非成敗,人生豪邁 —
— 堅持走心,堅持長得好看 —
推薦閱讀:
※【西漢篇】第十四篇·大將軍所屬·左軍主帥·蓼侯·將軍孔聚
※那個虐死西楚霸王項羽的少年(二)服務精英
※被劉邦兔死狗烹,韓信為什麼不接受蒯通武涉的遊說自立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