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練習,10000次定律也沒用(二)——與刻苦勤奮同等重要的「心理表徵」

不論任何學科的學習,數學、作文、英語、美術、音樂、體育……,沒有不經過大量練習,就能將學科知識或技能內化成自己所具備能力的。在練習中,與刻苦勤奮同等重要,甚至是在練習後期區分水平高低,而又往往被人忽略的,「心理表徵」究竟是什麼?

我們先通過一個科學實驗來形象直觀的了解「心理表徵」。科學家赫伯特和比爾做的一個簡單有效的實驗:擺出2盤棋局,一盤是真實的,另一盤是隨意擺放棋子的。讓國際象棋大師和新手記憶棋局中棋子的位置,結果是什麼呢?大師記住了2/3棋子的位置,新手只記住了大約4個。那是國際象棋大師的記憶力超群嗎?可這種情況僅僅發生在第一盤,即真實下出的棋局中。在另一盤隨意擺放棋子的棋局中,大師和新手能記住的棋子是差不多的,都只能記住兩三個棋子。這說明什麼,大師和新手的記憶力水平差不多,但是在看一盤真實棋局時,他們的差異巨大!這個巨大的差異就是「心理表徵」的差異!簡單說來,同時看一盤棋,新手看到的就是一個個棋子和它所在的位置,而大師們,看到的可不是棋子,而是棋局!只看一眼,大師們就知道棋盤中各個棋子之間的關係,他把所有的棋子看成了一片「樹林」,而不是新手眼中的一棵棵「樹木」。

這是「心理表徵」在專業領域的表現,拿我們日常生活的經驗來看,每個人對同樣事物的心理表徵是差異巨大的。比如,爸爸、媽媽和孩子同時聽到一個詞語「大海」,這時他們腦海中呈現的大海想必各自不同吧,這就是每個人所具有的「心理表徵」。即當我們大腦在思考某個事物、觀點、信息時,相對應的心理結構。

但要特彆強調,「心理表徵」絕對不是我們以為的純心理感受,心理表徵對應的是神經系統、肌肉系統的行為反應!大量練習最終能否有效,就看它是否塑造了你的高質量「心理表徵」。

有一種勤奮刻苦的練習,只是埋頭苦幹,從未有意識的去創建有效「心理表徵」,這樣的練習,只能是事倍功半。要想事半功倍,必須讓練習和心理表徵形成良性互動、螺旋上升趨勢。練習既幫助神經系統和身體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徵」,同時又依靠「心理表徵」的指導,在反覆練習和反饋中,不斷改進形成高質量的「心理表徵」。

任何人在練習中都會形成心理表徵,但是有的人終其一生,其心理表徵都是粗糙、散亂而低劣的,對應的個人專業能力也表現平平。而影響練習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是否形成了更加複雜、綜合、細緻的高質量「心理表徵」!而形成心理表徵質量差異的關鍵,就在於平時練習的各個細節之中。

最關鍵和關心的問題來了,如何形成高質量的「心理表徵」?

其中最核心的是第一步:模仿。

很多人看不懂,為什麼是模仿?

舉個例子,你從小生活在沙漠之中,從來沒有見過大海,當從書上見到這樣描寫大海的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時,是不是毫無感覺。當你真正站到波濤洶湧的大海邊上,看到明月從海邊冉冉升起時,再來讀一遍這句詩,是不是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心理意像。模仿的價值就在這裡,建立「心理表徵」的第一步。如果你想練就一手好書法、彈出優美的樂曲,你至少先要看看好的表現和標準是什麼,建立初步的心理表徵。

當然,心理表徵可不是那麼好建立的,找到模仿對象僅僅是開頭。下面看看建立優質心理表徵的步驟:

不要被「心理表徵」中的心理二字誤導為是一種心理感受,那絕對是一種誤解。「心理表徵」的建立和完善,最終是生理結構的改變,例如腦神經元連接的重構、髓鞘的形成提升神經反應速度、大量的訓練改變腦皮層厚度、甚至是海馬體或小腦的大小,以及產生身體方面,比如肌肉、肺功能、血管和循環系統的變化。

要想通過學習、練習,把知識和技能內化成自身的能力,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需要付出大量努力。很多孩子初期看到同伴們畫畫、彈琴很有趣,想去學習,隨著練習過程中的枯燥,特別是反覆訓練改變自身的一個個重要細節,總是既費力又無趣,能夠持之以恆堅持下來,就變得很難。但只要堅持,並按照正確的方法練習,每一個孩子都會發生巨大的進步,這中間,另一大重要要素,就凸顯出來,並直接影響結果,這個要素就是「動機」。動機是推動孩子們堅持付出辛苦勞動、持之以恆訓練並改變提升自己的重要推動力。

下一篇就來談談「動機」吧。

推薦閱讀:

她們被中國父母拋棄,被美國人領養,回國尋親卻常失望而歸
自主招生的出現是否使得教育更為公平?
如何避免因與父母的觀念不同而造成的矛盾和爭吵?
關於我國知識分子待遇問題該如何正確看待?
對於媒體擴大和炒作網路對孩子成長的弊處,應如何看?

TAG:兒童教育 | 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