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報了興趣班,到底學的什麼
現在絕大多數孩子,周末和寒暑假都會學興趣班,書法、繪畫、鋼琴、吉他、跆拳道、英語口語………………非常多。這其中,有很多孩子同時學很多興趣班,甚至周末兩天都排得滿滿的。
有些興趣班,是家長希望孩子學;更多的,是孩子自己喜歡。孩子天生是有很強的好奇心的,所以他們同時對很多興趣班都感興趣,也一點都不奇怪。
願意去興趣班,願意去學習,當然是好事。我想說的,是另一個問題:當一個孩子在學興趣班的時候,學的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興趣班,教的主要是技術,也就是對於工具的使用。
比如說,鋼琴,主要教的是該如何使用那些琴鍵,如何彈出一個完整的曲子。英語口語,主要還是練習準確地發音,標準地說出一個句子。
如果學鋼琴,學跳舞,學畫畫,只是追求技術,會有哪些不足呢?
第一,這些都是技術,而技術,只是一個工具,工具永遠是用來表達思想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獨特的、有價值的思想要表達,再好的技術也只是一個空殼。
這就好比,很多人天生嗓子非常好,但如果只是嗓子好,永遠也成不了周杰倫、李宗盛、羅大佑。更何況,如果只是比嗓音,比唱歌的技術,很多歌手都比這三個人更優秀。
但在華語音樂上,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們三個的成就。
因為他們的每一首歌裡面,都有他們自己的思想、態度、感情。這些,是比唱歌技術更可貴的東西。
唱歌的技術,是可以學得來的。但唱歌不是為了炫技,唱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鋼琴、書法、寫作、繪畫,也都是這樣。
第二,如果一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不夠,缺少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即使是技術,也不可能學得很好。
比如說,陳奕迅。陳奕迅唱的絕大多數歌,都是別人寫的。但是這首歌陳奕迅來唱,就很好聽,換一個人唱,聽眾就覺得差點什麼。
差的是什麼呢,差的就是對於歌曲思想和感情的理解。因為陳奕迅對音樂的理解更加透徹,所以,他更清楚在什麼地方該用什麼技術,才能更好地表達出這首歌的思想感情。
也許這些技術很多人都會,但是他們都不像陳奕迅,能用得那麼恰到好處,這就是他們和陳奕迅的差距。而這些差距所體現的,就是對於音樂,在審美和理解上的水平。
再比如,如果一個人只是練習彈鋼琴,無論他有多努力,他都不可能趕得上郎朗的水平。因為郎朗彈一首曲子,難得的不僅僅是技術好,更是對於技術恰到好處的運用。
而這些,體現的,都是一個人對於音樂的審美、態度和思想。
這些東西,絕大多數興趣班是教不了的,一來,他們自身在這方面的水平還有待提高;二來,這些都屬於思想、審美層面上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很抽象,也很難教。
這些內容,還是要靠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嘗試。好比說,周杰倫對於音樂的見解,一定不是他小時候的鋼琴老師教的,一定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得來的。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該怎麼學習,才能學得更加深刻,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比如,學畫畫的同時,要主動去了解一下達芬奇、米開朗琪羅這些人的畫到底好在哪裡,想知道好在哪裡,就需要了解一下歐洲文藝復興這段歷史是怎麼樣的,還要再了解一下,文藝復興之前的中世紀。這就要了解繪畫史,同時還有整個歐洲的歷史。
再比如,要對比一下,中國畫和西方的繪畫有什麼區別,各有什麼側重點。要思考一下,為什麼中國畫的構圖方法根本就不符合近大遠小的法則,但是看起來卻很協調。
再往後,如果想對繪畫這門藝術,有更深的理解,除了歷史,還要了解文學和哲學。如果我們仔細了解一下,就會發現,古今中外,絕大多數偉大的畫家,都不僅僅是一個畫家,都在文學或者哲學上有很深的造詣。
所以,相比於一個人上很多興趣班,我覺得,只學一個興趣班,然後在這個領域不斷拓展,不斷深化,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不管是音樂,還是文學,還是畫畫,當一個孩子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對這麼藝術就會有越來越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反過來,這門藝術,也會幫助他建立一個獨特的視角,更好地理解人生和這個世界。
我遇到過一些學生,小時候學了很多興趣班,後來到了初中、高中,因為學業越來越重,就逐步放棄了,小時候學的那些畫畫啊、樂器啊、舞蹈啊,也就逐漸忘記了。
所以,與其如此,還不如選一個最喜歡的,不斷深入,不斷拓展,這樣,學得比別人更加專註,因此也就更加深刻。
一直堅持下去,最終,對自己所學的東西,形成獨到的見解,能用學來的這門技術,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最終,讓它陪伴自己一生。
也許這樣的興趣班,對一個人的一生,更有價值一些。
推薦閱讀:
※傳統教育VS蒙氏教育,你會如何選擇?
※多多成長日記20180322
※媽媽,你再不鬆手,我這輩子的幸福都毀了!
※孩子睡覺有這4個小動作千萬別忽視!越早重視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