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ERP到底是怎麼創新與轉型的?

昨天有個ERP實施顧問寫了篇文章叫《再見吧,諮詢》,覺得ERP顧問的精力和時間效率都被表裡不一的企業內鬥消磨了、ERP理論不適合流程製造行業、ERP顧問生活太苦、雲計算和SaaS後讓ERP顧問價值降低,再不轉型轉行就老的跑不掉了。

正好我這段時間也正在研究品牌製造商在雲計算、大數據、智能&人工智慧上的技術應用,所以我也想說說。當然,我所說的這些,都在我過去的文章中都說過了,所以我也是老生常談啊,現在只不過再串一串。

(1)先說點常識

常識,看似很多人都應該知道,但實際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我車軲轆話老生常談了N遍。

先從MES切入說常識。MES,中文意思就是製造執行系統。既有ERP何須MES,這是很多沒入門的菜鳥老談論的疑問。

在企業信息化這個行當:業務處理系統、信息收集系統(就是我們常說的MIS)、管理系統、分析系統,都分的挺清。我們之所以分這麼清,就是因為對系統編程要求、系統架構、功能設計&用戶體驗,都有很鮮明的要求區別。很多做企業信息化研發的萬金油團隊居然不知道這個常識,客戶要報表,加,客戶要計劃管理,加,客戶要倉儲生產處理操作系統,加,客戶要窗口收銀,加。這一加加堆砌不要緊,有人要求快速,有人要求穩定,有人要求精準,有人要求安全,有人要求大數據量統計,功能設計和系統架構就眾口難調了。系統複雜、系統代碼不好維護、系統不穩定,皆因此而起。

我們所說的MES,就是業務處理系統範疇。而ERP,是業務管理範疇。就如同上世紀90年代,都是業務處理的天下,各種窗口收費系統、計費系統、進銷存系統、財務核算賬務處理系統。到了2000年,業務處理系統都基本齊備了,基層人員都用上電腦了,業務處理效率、質量都滿足了,但管理人員還沒有系統呢。於是ERP興起,對各種業務各種資源的PDCA需求就起來了。所以,就單說製造、採購這兩個典型場景,就有了物料需求計劃、採購計劃、主生產計劃等等PDCA管理功能。這顯然和基層生產人員使用的信息系統有明顯不一樣。

還有一個常識是:很多企業信息化軟體研發公司只有一個所謂的平台,其實這也是誤區。我們一般是把應用快速開發平台、應用集成平台、實施平台、運維支持平台都分開,各塊專門研發。

(2)製造業ERP

ERP是個框什麼都可以往裡裝。每個行業的信息化套件,大家都稱為ERP。也有人說只有製造業信息化套件才能稱為ERP。我說,ERP是企業資源計劃管理,不論是資金,還是產品或者是物料,還是人力,都是企業資源,都需要做好P(計劃)D(執行)C(檢查)A(改進)。

ERP起源於準時交付(進度、效率、質量)。一開始是做生產計劃,後來發現生產受物料影響大,就做物料需求計劃和採購計劃(供應鏈管理的需求來源),後來又發現是銷售不可控造成的,於是又發展分銷管理、終端銷售過程管理(這就是CRM的需求來源)、訂單管理。這構成了最初ERP的基本框架。但即使是SAP,也一般切分為多段:CAD+研發設計(PLM)、供應鏈(SCM)+倉儲物流(WMS/TMS)、製造管理+製造執行、分銷(SD)+終端銷售(CRM)、會計(FI財務會計)+財務管理(TR財務管理/CO管理會計)、人力資源(HCM)、協同+項目管理。

但如今已經不怎麼講究準時交付了(雖然準時交付的問題我們仍然沒有解決和執行的很好)。因為世界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試圖通過延伸管理鏈條到分銷管理、銷售過程管理、訂單管理,我們不斷的進行概念創造、品牌塑造、理念引導,但是我們仍然控制不住變幻莫測的消費者需求動向。有人就提出了敏捷製造,控制不住我們就不控唄,我們只要儘快響應就OK。但研發設計、原材料準備、零部件生產、成品組裝、倉儲物流,這些過程環節怎麼能快起來,讓消費者需求快速探知到,然後能儘快生產出來交付給消費者。

現在在電商的推動下,中國的倉儲物流基礎設施已經比過去好多了:海運/高鐵/飛機/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幹線倉儲物流、支線倉儲物流、大規模自動化智能化倉儲物流設備與系統、大數據驅動商品分布和物流調度、O2O就近配送到家、商用大貨車、無人機、電動自行車。

我國的研發設計,也在DIY設計與粉絲社群直接貼近消費者、智能產品大數據跟蹤分析直接獲知消費者使用情況、3D列印快速驗證、VR模擬虛擬體驗、3D模擬雲測試,研發也敏捷了。

產供銷信息打通(如電商點擊流用戶行為跟蹤、搜索關鍵字信息、收藏信息、諮詢問答信息、購物車信息),也一步步讓製造計劃和製造備料精準前置。

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確實讓現在的ERP(敏捷製造)和過去經典的ERP(準時交付)不一樣了。

今天我就說說敏捷製造為重心的製造業ERP。

一、研發設計、研發協同

CAD、3D模擬設計雲渲染、3D模擬測試雲渲染、VRAR模擬體驗雲渲染、DIY設計與粉絲社區

研發設計協同平台、研發管理平台

PDM 產品數據管理、產品高精度電子圖紙歸檔

結合部(研發和製造銜接):BOM物料清單

二、製造管理(這是典型製造業ERP模塊,常規SAP、Oracle都在這個領域主力玩)

電商點擊流用戶行為跟蹤、搜索關鍵字信息、收藏信息、諮詢問答信息、購物車信息、預售預訂信息

訂單管理

物料需求計劃

採購計劃

庫存管理(零配件、半成品、產成品)、智能標籤/二維碼

結合部(製造管理和製造執行銜接):主生產計劃

三、製造執行(這是典型的MES)

工藝路線

高級排產計劃

車間可視化看板

結合部(製造執行和智能生產銜接):車間調度管理

(再看看現在市面上號稱MES那些做的主要聚焦的是啥啊都搞不清楚)

四、智能生產(這塊是新增的,可以歸納到智能產品和智能設備大數據)

智能產品、智能產品大數據

智能工業生產設備、智能流水線、智能工業機器人

PLC、感測器

生產設備實時監測、生產設備定期檢修管理

車間安全生產智能監控

結合部(智能生產和產品質量管理銜接):智能產品

五、產品質量管理(這是常規獨立模塊,不應該屬於MES)

產品質量檢測檢驗、人工智慧視覺識別智能檢查

全產業鏈區塊鏈質量追溯

六、人力資源與財務核算(這是典型HR和FI模塊,不應該屬於MES)

績效計件、工時核算、人效分析

生產成本核算

(3)工業4.0

工業4.0,全球主要是以德國、美國、中國三國為主。

德國主要是以西門子+SAP為代表。西門子在核心零部件、PLC方面都很強,製造實業很牛,可以說是德國工業的代表。而SAP在製造信息化方面也很牛。

所以德國工業4.0,還是圍繞自己的強項,做強智能設備&智能設備大數據、智能車間、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驅動的智慧生產管理。你看西門子,又是收購3D設計軟體、研發管理平台,又是搞設備大數據平台,還搞生態使用的應用管理平台。

而美國,美國的強項是金融、互聯網啊,美國的製造空心化啊,但研發設計、全球資源整合管理絕對是一流啊。所以美國以通用電氣+微軟為代表。通用電氣也是美國工業的代表。但是德國SAP強在生產製造信息化,而發源於美國的Oracle順理成章的強於供應鏈整合資源管理。

所以,美國的工業4.0,是做智能設備,採集智能設備大數據,但不是為了改進研發和生產,而是為了做後續增值服務,如遠程精準監控服務、遠程精準診斷服務、遠程精準估值、二手轉賣、質押、租賃。這和美國發展服務業、金融業、電子商務業是緊密分不開的。

而中國呢,沒有西門子也沒有通用電氣這樣的霸主代表啊。中國傳統製造實業還不夠強,但中國的互聯網業和電子商務業明顯和全球差距不大。所以中國工業4.0,反而不能以工業企業為龍頭,而是以中國互聯網巨頭為龍頭。這就是中國政府為啥一直持續投入中國製造2025繼續搞核高基,一邊發布「互聯網+」戰略。

其實我們想想,作為製造企業,最頭疼的是什麼?不是生產效率問題,也不是生產質量問題(全球奢飾品高檔品很多都是中國代工製造的,就連科技精密集成的代表iPhone都是中國生產),也不是生產成本問題(生產高檔品自然有高檔品的成本)。而影響中國製造企業效率、質量、成本的,恰恰是不知道三個問題: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什麼節奏生產。就是因為不知道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所以瞎生產,所以成本積壓。

怎麼改善這個問題呢?只有中國產供銷聯動在一起才能做到。由於中國傳統零售信息收集能力低、投入少、收集技術門檻高,所以沒法很好地把消費端的數據傳遞給生產與供應環節。現在終於有了電子商務,有了智能產品,終於能將消費購買過程數據、消費使用過程數據低成本收集起來了。不過目前這些消費和零售端數據都還沒有和生產供應端打通,這是電商未來發展之路(這就是電商從實物零售走向產業信息服務了)。

所以我昨天說

面向經營的工業4.0重心:生產什麼、生產多少、什麼節奏生產

面向管理的工業4.0重心:成本、質量、生產安全、綠色生產、生產效率

想想這句話,說的也對。

(4)主數據

產供銷聯動的核心是主數據。

嗯,主數據一般有:產品、訂單、客戶、供應商、合同、項目,有些以客戶、質量為中心的企業,還會把支持工單作為主數據,以備做全產業鏈質量追溯。

主數據治理的難點就是從各個業務系統中剝離出來,剝離後,技術同步修改、同步複製、分發,倒是容易

有人認為主數據治理的難點是規範制定,其實這是誤區。研發設計、生產、財務、銷售、售後,因為出於對自己業務處理要求,往往有不同的標準口徑。但只要設定好原則:最初從哪個流程環節產生原始主數據,就依照哪裡的標準進行制定。對於後續各個環節不想這麼處理的,採取別名(比如汽車什麼舒適型豪華型),或樹狀層次結構進行主數據結構搭建。就如同零售商品,有品類,有SPU,有SKU。品類可以獨立為一個欄位信息,SPU和SKU成為樹狀兩層。很多企業設立主數據,直接到SKU,沒有SPU,這就是問題根源。

但像淘寶綜合商品商城、58同城綜合服務商城,他們的商品包羅萬象、SKU上億,這就不好定義編碼長度、編碼含義、結構化欄位信息了。所以一般用打標籤+搜索引擎的模式,標籤是靈活的,不像咱們做ERP,需要非常講究編碼長度和編碼每個位的含義,也非常講究每個欄位信息的設立。

這就是問題複雜度不同,處理手段也不同,畢竟咱們每家企業生產的商品SKU最多也就是100多種。

(5)從主數據出發的IT創新、IT轉型

我是這麼認為的:

1、客戶主數據:走向社會360度客戶畫像和信用大數據以備做以後的租賃、質押、二手轉賣估值。

2、產品主數據:走向智能產品大數據以備做遠程診斷、遠程保養維護提醒、遠程定位、遠程精準估值、二手轉賣、質押。

3、訂單主數據:用訂單串起工業4.0,用訂單利益來要挾驅動整個產業鏈所有零部件供應商資源、產成品生產資源、倉儲物流資源、銷售資源

這三個主數據其實是一個微笑曲線串:產品-訂單-客戶,這是最小的商業閉環。

尤其是訂單驅動整合全中國甚至全球的產業資源,這是我經常說的產業互聯網路。這張資源網的打造、訂單執行運營(進度、質量、成本),就很了不起。就需要單獨做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才能辦到。CIO是否能抓住這個機會成為這家互聯網科技公司的CEO,就看CIO是否具備全國甚至全球的產業鏈資源的整合合作能力、訂單執行運營能力了。

至於數字營銷投放和效果監測,連帶後台的SaaS架構的CRM系統,再連上後續的智能客服機器人,我個人覺得這條營銷雲、銷售雲、服務雲的鏈條,價值並不如上述咱們談到的客戶360度大數據、智能產品大數據、產業互聯網路有價值。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怎樣在中國殺死SAP(擅長製造管理),我本來還想在中國寫一篇怎樣在中國殺死Oracle(擅長供應鏈管理)。就是因為中國的IT環境發生了本質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是中國獨有的,全世界都沒有先例:

1、前端在線上電子商務、線下智能商店甚至無人商店

2、中端在產供銷聯動、產業互聯網路運營和產業互聯網路IT平台打造

3、後端在智能設備大數據和智能產品大數據、大數據驅動金融服務和售後服務

雖說中國70%的IT投資在政府央企國企軍工,而這其中60%的IT投資又是IT硬體,其他的投資在於嚴重依賴外向型技術外向型業務外向型資本的企業,互聯網公司只進不出自己用開源搞而不外購,中小企業主要聚焦營銷和交易多續命。但我們這不是還是需要一些希望么?重振河山待後生啊。

推薦閱讀:

ERP 有沒有必要像互聯網產品一樣注重用戶體驗?
ERP是什麼?
信管人的不歸路(前言)一個關於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專欄
都在提雲ERP 浪潮雲ERP有什麼不一樣?

TAG:ERP | 製造業 | 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