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無人店----行業篇

【導語】

無人店突然成為創投圈的新風口,媒體的新寵兒,讓消費者期待,讓從業者心驚,就此長樂小生對無人店進行一番調研,頗有感觸,不敢獨享,特分享給各位朋友。(由於篇幅較長,希望讀者朋友耐心閱讀,謝謝!)

【概念】

無人店指商店內所有或部分經營流程,通過技術手段進行智能化自動化處理,且降低或不存在人工干預。這就意味在店內可能不再存在導購、收銀、安保等零售行業從業者進行業務的分工合作;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店員的工作不在其眼前展現;從零售從業者角度來看,員工工作集中於店外運營環節;從人員投入上來看,能夠節約大量資源,但是結合實際運營請客和技術實施方案等方面的投入,還需要詳細分析利弊。

【要素】

小生先以公式的方式來分析一下各種類型店(鋪)由哪些要素組成:

傳統零售店=(商品)展示+導購(介紹)+交易(收銀)+售後(服務)+安保+清潔……

網路電商=(商品)展示+導購(介紹)+交易(收銀)+售後(服務)+物流(快遞)……

新式無人店= (商品)展示+自助交易(收銀)+售後(服務)+物流(補貨)…….

由上可知無人店本地部分已經具備了「店」最為重要的兩個要素「展示」和「交易」,其它要素或以網路或以時段性進行解決和完善。單純從流程上來看,新式無人店相對於傳統(有人)店的流程是經過優化升級的,是值得肯定的。

【優缺點】

(備註:這裡只針對智能型無人店進行分析,如有缺漏,歡迎各位朋友聯繫小生修改)

優點:

1)人力投入小:通過各種新技術來替代人工。

2)商品管理簡單:銷售商品要容易管理,就需要追求標準化。

3)商品毛利高:主打快消品等毛利率高的商品

4)受限條件少:除技術使用和地點選擇外,並未有其它特別明顯的短板成為其發展的制約條件。

5)容易推廣:標準化的店面布局和設計,讓複製和推廣變的簡單。

6)操作簡單:通過新技術應用來減少購物和交易的繁瑣程度

7)可控程度高:所有店鋪通過後台雲伺服器全天候實時監控,讓企業的掌控力度大增。

缺點:

1)單次投入大:智能型的無人店,投入一般遠遠大於普通店鋪。畢竟技術方案硬體軟體投入不菲。

2)商品類型受限:受限於技術、空間等硬傷,無人店無法售賣全品類商品。

3)適用場景少:目前最為適合無人店的場景是社區便利店,其它還有待觀察。

4)安全問題:這裡主要說的是商品損耗,特別是人為損耗,目前的無人店案例通常人為損耗都遠遠大於有人店鋪

5)食品質量:這裡想要強調的是食品保質期問題,在無人的環境下如何才能保證不售賣過期食品是個大問題;

6)清潔問題:無人店的衛生和清潔該如何處理也有待解決主要問題。

【誘發因素】

首先,由於近年來全球實體經濟發展放緩,生產效率提升停滯,各國普遍擔憂衰退的到來,許多企業都迫切通過自身的變化來獲取增長。中國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實體經濟效率偏低,投資拉動率屢創新低,出口受國際環境影響受阻嚴重,整體情況不容樂觀,消費增長乏力。如何刺激消費增長成為拯救實體經濟的希望所在,零售行業成為消費增長的核心關鍵。

其次,隨著各種成本的不斷上漲,傳統零售行業的盈利逐年遞減,零售者迫切希望此種情況得以改善。此時無人店進入零售商視野內,對於無人店在人工(人工成本只剩下商品的配送等店外成本)和地產相關(把房屋租賃物業變成了場地租賃)的成本,以及地理(布局容易,開店方便)和時間(全天候24小時營業)等便捷性上,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受到追捧也不足為奇。

再次,支付手段的便捷化和多樣化,特別是移動支付的廣泛應用,為無人零售店解決了支付難題。目前我國移動支付已經成為常態,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地區在推廣新型支付。無論國內國外,無現金社會的呼聲越來越大,國內已經有多家城市在推廣無現金環境,目前中國在這一方面已引領世界。

另外,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服務等新技術的普及,把全自動智能化運營變為可能。無人店能否成功的關鍵其實大部分在運營上,主要包括:獲客、選址、商品選擇、日常補貨、上貨及貨架維護、商品損耗管理、防損、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問題等。目前智能化的無人店已經能夠很好做到的包括客戶定位、新店選擇、商品選擇和日常補貨、上貨及貨架維護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最後,由於線上的流量逐漸升高和飽和,資本投資(熱錢)開始把目光放在線下。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升,消費者收入有了較大的提升,口袋有錢消費也就更加「挑剔」,方便快捷的購物流程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再者由於消費主力慢慢轉向以年輕化和「小家庭」的消費形態,與大賣場,超級市場等大型業態比較,無人店業態的布局靈活多變是更符合未來的趨勢,畢竟無人店業態的細分類型不少,可以因地制宜進行布局,彌補了不少零售商的短板。目前能夠方便快捷提供消費服務的無人零售店,資本投資者們普遍認為未來前景廣闊市場巨大,投資融資案例比比皆是,被看成新的業態,已成為新風口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發展與類型簡介】

現代無人店在海外起源較早,其從最早的通過道德約束的無智能型的誠信商店,經歷了自動售賣機的普及,再到今天的真智能型無人店,小生認為無人店的出現和成長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再結合技術實現的難易程度和用戶體驗結果,小生把無人店分為真智能,偽智能和無智能三大類型。通過對零售行業有益性和消費市場智能化升級進行分析,我們很容易得出全智能無人店是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

【歷史介紹】

最早的無人店

古代有歷史記載最早的無人店(自動售貨機),可一直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埃及。亞歷山大的科學家HERON在其所著的《氣體裝置(PNEUMATIKA)》中描述,只要將錢幣投入該裝置,水就會自動流出來。這就是自動售貨機的起源,大約在公元前215年左右,埃及寺院中就安裝了這種裝置,用來銷售「神聖之水(聖水)」。

誠信商店:

通過道德約束的誠信商店的雛形很早就流傳於民間。小生是南方人,聽祖輩說過在靠近道路的田間地頭,常常會有茅草搭建的供路人休息的小棚子。在棚子里,農民會把自己的瓜果蔬菜放在路人食用,並留下小箱子(小碗)供交易付款所用(遙想當年國人淳樸,當今後面情何以堪)。當然,誠信商店並未消亡,在今天的日本和台灣還能看到少量存世,感興趣的童鞋可以自己查查。

小生這裡有個大陸的案例新聞鏈接,喜歡的朋友可以看看:

sohu.com/a/156893100_37

其他:

剩下的玩法大多是近年出現了,小生在此不多做介紹。

【環境分析】

海外(美日歐):

1.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過高,部分國家人力匱乏,比如日本。

2.核心技術研發投入較大,技術領先優勢明顯,比如美國。

3.成熟完善的信用化社會,消費者受教育程度高,商品失竊率低

4.零售商在整個零售環節的管理能力較為突出,運營能力強。

國內:

1.人力成本相對較低,人口基數側面反映了人力的豐富程度。

2.人口眾多,消費者收入逐年上升,消費需求旺盛,市場巨大。

3.消費者素質參差不齊,信用化體系還在建設中,商品失竊率較高

4.中國特色,整個零售環節冗餘部分較多,運營能力差。

5.國內消費者對於新興事物好奇心旺盛,無人店自帶流量

【案例分析】

(Tips:小生通過對十多個案例進行分析點評來看待目前無人店的發展趨勢,若有錯漏,歡迎討論。)

No1:AmazonGO

談到無人店,我們不得不說國人最先熟知的Amazon GO。2016年12月5日,亞馬遜推出革命性線下實體商店,Amazon Go。根據亞馬遜官方介紹,Amazon GO和傳統零售店最大的不同在於,這裡不僅沒有結款長龍,甚至連結款台都沒有。消費者只需在進店時打開Amazon GO的App,掃描一下店內二維碼就可以開始購物了(後續用不著手機了)。

消費者可以從貨架上任意拿取自己想要的商品,如果遇到哪個商品不想要了直接再放回去就可以。店鋪中有大量的感測器採集實時的變化信息通過伺服器傳遞給App。整個Amazon GO是通過AI、深度學習等高科技來運行的,消費者的虛擬購物車會隨著消費者拿取商品的變化而變化。

當消費者完成購買後,無需親自結算。是的你沒錯,這裡根本沒有結賬台,只需要拿著商品出門就好了。由於App綁定著信用卡等支付手段,在消費者離開商店後,App就會在「消費者沒注意的情況下」完成結算。

目前,這家名為Amazon GO的新型概念店在2016年12月5日在西雅圖正式開放了(目前只向亞馬遜的員工開放),不過依然值得所有人期待(畢竟老美的東西一向技術先進,功能強大)。

點評:

首先,從整個行業定義和戰略層面上來看,Amazon Go就像是一個標杆,創造出了全智能無人店新模式新業態,讓亞馬遜行業領導者的形象深入人心。(品牌效應和用戶教育我給滿分)

其次,從消費者體驗上來看,「即拿即走」的購物方式極大方便了消費者,困擾用戶的硬傷排隊結賬將被終結,極大提升用戶好感。目前的智慧零售都只需消費者帶手機就能完成消費,未來將徹底告別現金社會,Amazon Go為電子支付時代做了非常完美的詮釋。

再次,從技術實現上來看,「偵測物體互動和移動」、「物品從置物設備上的轉移」等超前的購物專利布局和計算機視覺、感測器融合以及深度學習演算法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於Amazon

Go店鋪之中,亞馬遜將該技術命名為「Just Walk Out」,它可以監測貨架上的產品什麼時候被取走,什麼時候被放回,然後在虛擬購物車內追蹤指定的商品。當消費者離店之後,亞馬遜會從他們的賬戶里直接扣款,並發送收據。目前亞馬遜在技術層面上已經領跑全球智慧零售,特別是技術實現最缺乏的時間上優勢明顯。

另外,從長遠上來看,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大量使用將會不斷平攤研發和布局費用,Amazon Go之內將不再設置收銀員等員工崗位從長遠上來看,將大大降低運營成本。短期來看不可能推廣使用。

最後,客觀綜合來看,Amazon Go的技術不完善以及高成本的模式並不合適在中國落地,獲取等到技術成熟和硬體跳水的那天,全智能無人店才能雄霸全球市場。

No2:Nraffr

Nraffr是瑞典語,意為「在附近購買(Shop Nearby)」主要是針對於住在「農村」的瑞典消費者(由於歐洲的勞工保護政策,並不存在國內常見的所謂24小時便利店,很多歐洲國家的商店周末都可能不開業)。當瑞典消費者急需購買某種商品時,常常會遇到附近商店都關門的情況,而最近的購買地可能要在數十公里外的窘境。

Nraffr是一家沒有店員的真正實現24*7全天候服務的便利店(這種強調方式貌似只會在歐洲高福利國家才有……)。消費者使用名為Nraffar的手機App通過掃描二維碼打開便利店的大門,然後想買什麼直接掃碼就可以了,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所有最終款項都是按月結算的!(這個也是很讓小生驚訝的地方)

再有就是國人非常關注的商品盜竊問題,通常按照常理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像這類無人監督的商店應該會有很嚴重的偷盜問題,但是情況並非如此。首先,西方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整體素質較高,在福利高意味他們並不需要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做一些讓人不齒的事情;其次,無人店沒有店員並不意味取消監督機制,恰恰相反,商店內有數個攝像頭實時監控,從最終結果上來看對於消費者的跟蹤監控實際上是更加緊密了;最後,App是和用戶綁定的,如果出現問題影響了個人信用,那麼他會遇到很多麻煩(進不了Nraffr大門是其次,在強調契約精神的發達國家,信用問題會讓人無論是在社會地位、道德輿論和實際生活中受到嚴重的影響)。

遺憾的是Nraffr唯一的問題是規模實在太小了,據悉目前只有2家,都是在「邊遠的」瑞典南部村莊……

點評:

首先,從經營定位上來看,主要的消費群體是鄉村消費者,人流不足和消費商品種類匱乏或將制約Nraffr發展。

其次,從規模上來看,店鋪數量較少意味研發等公共可平攤費用居高不下,成本問題有待斟酌。

再次,瑞典屬於發達的國家,信用體系和消費者受教育程度較高,在安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

另外,就移動支付普及情況來看,和國內還有一定差距。支付安全性也許具有優勢但是購物更關注的便捷性上,還有待改善。

最後,總體來看Nraffr的模式和玩法並不適用於中國市場,畢竟零售商關注的很多問題在Nraffr上並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

No3:Moby(Wheelys)

任何在半夜為吃夜宵糾結過的人,都很熟悉這樣的感受:既想滿足轆轆飢腸,又不願意出門,最好連話都不必和人說就能享用美食。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掙扎糾結,而採用AI技術和雲服務技術的Wheelys恰可以解決這一煩惱。

Wheelys推出的無人巴士是一間"車輪上的便利店"。不需要你走過去,只需在移動應用上發出指令,它就會移動到你的身邊。他屬於Wheelys 247無人便利店的全新版本,可以24小時全年無休為用戶提供零售服務,同時自帶移動屬性,隨叫隨到,通過手機應用便能完成購物操作。巴士里見不到冷冰冰的高科技器材,只是創造了最便捷的購物體驗:進店、挑選商品、移動支付,然後離開。無人巴士遠觀虛幻縹緲,近看無比真實。可能會出現在住宅區,郊區的公路邊,甚至人煙稀少的小鎮上。

無人巴士如何使用? 據了解,巴士內陳列了一系列供人日常使用的商品,目前提供一些快消品,如牛奶、午餐和非處方葯。走進這家"商店",打開移動應用,掃描特定的二維碼,完成將商品加入虛擬購物車的過程,離開後,錢款將在一個數字銀行里被扣除。

Moby便利店融技術於無形,打造了有史以來最簡約的購物體驗。便利店屋頂裝有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為電動馬達提供動力。你可以在APP上定位最近的Moby便利店,還可以召喚可自動駕駛的自助便利亭直接來到你家門口。如果店裡存貨較少,Moby便利店就會利用雲技術彼此定位,互相用多餘的產品換取需要的產品。Moby便利店頂部裝有四個無人機,如遇緊急情況,只需按下按鈕,這些無人機就能發揮運送新貨物的功能

據了解,Wheelys無人巴士由Per

Cromwell操刀設計。Per是Wheelys Café的聯合創始人、設計者,同時也是北歐創造發明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Per他將「自動」、「人工智慧」和「巴士」的概念結合起來,打造了這台無人巴士Moby便利店。

點評:

首先,從創意上來看,可移動的無人便利店這一想法,我給滿分(調查的數十家無人店解決方案中,最先進最具特色的方案)。方案認清了人性中的懶其實是最大的商機體現。能夠移動到消費者身邊,其它不談這點就完爆其餘方案。

其次,從操作流程來看,進店、挑選商品、移動支付,然後離開,操作較為簡單(就不知道是不是同時只支持一人購物),應該能夠吸引不少人關注。

再次,從商品類型和體量上來看,由於是可移動的,意味商品的種類和體量上需要小心斟酌,如何選擇商品和體量是個燒腦的事情。

另外,從法規契合上來看,移動型的便利店意味沒有固定的銷售地點,如何符合城市管理規範也是個大問題。

最後,從成本上來看(最關鍵的判斷條件),AI、無人機、太陽能等新技術的組合設計,理念雖好但想來這種投入是巨大,不符合商業追求性價比的本質,個人感覺在現階段應該無法推廣,只能單純作為概念產品進行展示,宣傳意義大於實際使用的意義。

No4:F5未來商店

「F5未來商店」是一種用機械臂和計算機程序來代替人力來完成便利店24小時無人值守的商業模式,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一個30-60平方左右的便利店將由4台機器組成,分別是:標品售貨機(售賣可樂、薯片、生活用品等快消品)、沖飲售貨機、鮮食商品售貨機(車仔面、魚蛋之類)及自動清理餐桌,核心技術為機械臂及智能倉儲。

走進F5未來商店,入門的第一個部分是標品售貨機。先是一排熱賣商品展示牆,每款熱賣商品對應一個二維碼方便用戶掃碼支付,旁邊是商品選擇區,掃碼選擇後,掃碼支付即可獲取到所買快消品(這一部分感覺是個大塊頭的自動販賣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第二、三部分是沖飲售貨機和鮮食商品售貨機,其實就是觸摸面板用於選擇商品和支付,具體加熱和獲取的地方和鮮食是同一個地方。

緊接著是食品加熱和獲取區,用戶在後面的商品選擇區選擇商品付完款後在此掃碼,加熱設備進行加熱。根據視頻所示,加熱外面版是個可觸摸屏,用於顯示食品詳細信息,方便用戶了解製作過程和加熱進程。當加熱完成後,屏幕面板降下用戶可自取加熱完成後的食物。和傳統便利店「煮」食不同的是,「蒸煮」是這台機器對於食物的處理方式。由於「蒸」的溫度遠遠大於沸水的100度,「蒸煮」食物的效率大大提高,以麵條為例,最短15秒,消費者便可看到現煮現賣的一碗面;此外,「蒸煮」使得機器用水更少,還是以面為例,用水量約為350毫升,也因此,店內可以用煮一次面換一次水來替換掉傳統便利店一鍋水煮一天的方式。

最後就是自動清理餐桌,用戶就餐完成後,按下清理按鈕,整個桌面收起掉落垃圾,快捷簡單。體驗上感覺還算不錯。

目前F5未來商店能夠獲得創新工場的3000W融資,想來一定有其可取之處,未來如何布局推廣,讓我們拭目以待。

(個人描述可能存在欠缺,想要具體了解點擊視頻f5-store.com/

點評:

首先,從商品提供上來看,快消品、飲料和即食品都照顧到了,基本覆蓋了便利店的主要商品。目標商品完全符合快捷消費的初衷。

其次,從操作流程來看,進店、挑選商品、移動支付,取物品,然後離開,操作比較簡單(個人感覺貌似還可以優化),便捷性還算不錯。

再次,從安全上來看,由於是支付後取商品,並不存在失竊的可能,而且店內有監控設施,基本安全問題都能解決。

另外,從服務上來看,簡單的食品加熱、就餐環境和熱水供應,基本能夠達到快捷消費所要具備的服務,體驗上感覺算是不錯。

最後,從可行性上來看,完全就是加強版的自動販賣機店鋪無論成本還是實現難易程度都是符合大規模推廣,個人對於這類型的店鋪還是比較期待的,畢竟沒有什麼明顯的硬傷。

No5:Take Go

介紹:

Take go系統之所以能實現"拿了就走"主要是應用了卷積神經網路、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生物識別、生物支付等人工智慧領域前沿技術。

這其中涉及兩個關鍵的技術,一個是生物識別技術,從take go的應用場景視頻中可以看到,顧客進入take go無人店需要手掌按在生物識別讀寫器上,這個識別器不是掌紋或者指紋識別器,應該是靜脈識別器,靜脈識別技術要比指紋識別精確很多,也更大程度地避免了被冒用的可能性,很好地確保了用戶資金的安全性。

另外一個關鍵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 )的卷積神經網路技術,該技術主要用於對整個無人零售店內物品的監測、識別與跟蹤。其中,對商品的識別是通過機器學習,然後對圖像進行識別,也就是說每次商店進貨新品類時,都需要對該商品進行機器學習,將該商品的一些特徵數據信息記錄到資料庫中,然後圖像識別系統依據特徵數據信息對該商品進行識別。

當顧客走進take go無人零售門店並拿起商品時,不管商品的位置是在顧客手上、懷中、口袋還是背包內,系統都能監測與識別,顧客離開商店時會收到對應的賬單,並被系統自動扣款。

Take Go還有人店對話系統,通過定向聲源原理和演算法,Take Go零售店還可以向顧客一對一進行語音產品推薦,根據顧客之前的購買記錄判斷出其喜好、偏向,向其推薦類似商品。

點評:

首先,從技術實現上來看,新聞中介紹的靜脈識別技術實現難度相比傳統的指紋識別實現難度更大,卷積神經網路技術層級具體到多少層也有待商榷。個人感覺深藍科技拿這兩樣作為噱頭遠超實際意義,更像是為了融資而非普及無人店。

最後,從可行性上來看,過於超前的技術就意味不菲的成本,雖然看上去很美,但是最終能夠支持同時多少人購物,安全方面如何解決,個人並不抱太大希望,畢竟目前全智能無人店Amazon GO熄火了。

No6:羅森

全球第二大便利店連鎖機構羅森即將在國內推出無人零售店,目前,該無人零售店尚處於內測階段。

羅森無人零售店主要有三個入口,即火星兔子app、微信公眾號及羅森點點app,用戶通過上述入口進入後,系統會自動定位到顧客當前所在的門店,顧客通過掃描所選商品的二維碼後,將商品加入到購物車內,確認所選的商品後,系統會自動進入支付頁面,此時界面會自動顯示商品的促銷價和會員價,然後用戶可選擇支付寶或者微信進行支付,支付後每個顧客會有一個聚合碼,將聚合碼給工作人員掃描後即可離店。

較為遺憾的是羅森的這套系統一次只能購買五件,大大影響了其用戶體驗。而且羅森的這套系統,嚴格來說還算不上是無人零售,它只是將原本需要工作人員來完成的掃描與結賬流程下放到顧客自己來進行,同時在購物的最後環節,還需要工作人員的參與才行,但它又比傳統的流程稍微先進了一步,並且整套系統的升級造價並不高,還是一個不錯的嘗試了。

據悉,羅森(Lawson)和松下電器公司合作,正在日本本土進行更為先進的無人商店試驗,其特色是發明一個特別功能的購物籃,顧客只要將物品放進籃內,裡面的掃描器就會自動閱讀物品上的電子標籤,結賬時,只要將籃子放在自動化櫃檯上,籃里的貨品就會自動滑入塑膠袋,可為顧客節省裝東西的時間,更為詳細的技術介紹,合作雙方尚未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RFID標籤在這套系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點評:

首先,從自身定位來看,作為便利店連鎖機構的羅森布局無人店,無論從市場規模還是消費者群體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對於便利店連鎖整個業務鏈條羅森具有遠超同行的經驗。

其次,日本全民素質世界第一,大多數國家頭疼商品失竊問題在日本較為少見,而且商品亂放等其它影響無人店的小問題基本都不常見,對於無人店推廣優勢明顯。

再次,就移動支付普及情況來看,日本很早就開始手機支付,無論是普及程度還是安全性,日本全民對於移動支付有先天優勢。

另外,零售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力投入一直是其硬傷。對於日本這樣勞動力緊缺的國家來說,無人店是個非常好的解決方式。

最後,就解決方案來看,利用RFID的半智能無人店方案,雖然感覺技術含量不高,但成本相對全智能型無人店更為低廉而效率提升或許更高,所以個人感覺對比利用全AI的全智能方案來說此種方案也許更加適合日本國情,比較看好羅森半智能無人店。

No7:7-Eleven

作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連鎖機構,7-11同樣展開了自己在無人零售方面的布局,需要說明的是,日本和韓國的7-11採用兩種不同的無人店方案。

日本無人店大致的流程是,首先顧客要綁定自己的信用卡或者銀行卡到自己的移動賬戶中(單獨的APP中),進入無人店後,只需將所購商品裝進購物筐,然後將其放到專用的機器收銀台上就可瞬間完成結賬,可見,7-11的無人零售方案與羅森在日本的解決方案頗為相似,7-11的無人零售方案相信也引入了RFID標籤技術,據7-11相關人士透露,如果該技術方案成熟的話,被全球的7-11便利店推廣應用也是可能的。

韓國無人店名為「7-Eleven Signature」,儘管它也打造了無人結算系統,但不同點在於,它的結算依靠的是用戶「掃手」而不是掃手機——甚至你想刷卡、刷手機、付現金都不行——這裡,其實是重新打造了一個生物支付手段而已(這套系統名為HandPaySystem,「手付系統」),看似是在掃手,其實掃描的是消費者的血管,7-Eleven表示,比起其他的生物識別手段,掃手應該是最簡單的了(當然,前提是,消費者要親自「註冊」自己的手)。7-Eleven的另一個不同在於,消費者必須拿著商品走到自助借款台,將商品放在傳送帶上,由系統360度掃描條形碼,進而確定用戶到底買了什麼東西。這家無人店位於樂天集團旗下的樂天世界塔(Lotte Word

Tower)店的31層,目前正處於內測階段(目前只針對樂天集團的員工,內測期到2017年7月底)。

點評:

首先,從自身定位來看,與羅森相同(便利店連鎖機構7-11與羅森分列第一第二位)。

其次,從推廣難易來看,「掃手」創意不錯,估計能夠吸引相當一部分年輕人關注。

再次,就移動支付普及情況來看,日本韓國作為亞洲最早提倡移動支付的國家,在先天上優勢明顯。

另外,日韓都屬於發達國家,人力成本相對較高,無人店對於人力成本降低是巨大的,對於兩國確實吸引力較高。

最後,就解決方案來看,韓日7-11無人店都是使用半智能的低成本無人店技術,貌似老牌零售商7-11追求投入產出比的穩健思路或許更適合大體量零售者。

No8:繽果盒子

歐尚、大潤發相繼在上海推出無人零售商店繽果盒子,一時之間,繽果盒子儼然成了零售業界的「超級網紅」。

入口上,繽果盒子的購物流程較為簡單,首先顧客進入商店需要掃描二維碼,目前只支持微信掃描,暫不支持支付寶,如果微信沒有實名認證,同樣無法進入。用戶在商店內選好商品後,需將商品整齊放置於收銀台檢測區,然後,檢測台邊上的顯示屏會自動顯示一個收費二維碼,用戶可以利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付賬,然後離店即可。

收銀台方面,就購物體驗而言,繽果盒子顯然無法做到像Amazon Go、take go及淘咖啡那樣「即拿即走」的購物體驗,它採用的技術相對簡單,但可靠。繽果盒子主要採用了RFID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等。店內商品包裝上皆貼有RFID標籤,這就避免了像Amazon Go、take go那樣需要進行複雜的圖像識別過程,內置的全視角視頻監控,可有效震懾顧客在店內的作弊行為(比如破壞商品、撕毀RFID標籤等),當然,一旦出現作弊行為,系統會自動報警,相關人員會及時趕到現場處理。

繽果盒子購物體驗不及前三者,相對傳統便利店,繽果盒子的優勢是減輕了對人的依賴,提升管理效率。據官方介紹,4個人可完成40個盒子的管理(盒子最大的SKU為800),這個相對優勢在Amazon

Go及take go未被大規模普及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與必要性。當然繽果盒子也有其不足,比如一旦有顧客作弊,在相關工作人員趕來前的這段時間,作弊者有足夠的時間離開,這也是目前繽果盒子多數被安置在封閉的中高端小區的原因了。

點評:

首先,從技術實現上來看,主要採用了RFID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基礎型),相對成熟實現並無難度容易推廣。

其次,從操作流程來看,選購完成後檢測RFID標籤,便捷性還算不錯。

再次,從安全上來看,由於是RFID標籤商品加上視頻監控,能夠有效震懾一部分盜竊和破壞行為。但是未付款可以離開無人店,意味無法真正杜絕盜竊和破壞行為。

最後,從可行性上來看,每個RFID都需要粘貼在商品上較為繁瑣,而且RFID量大就需要不菲的成本,雖然整體來說推廣尚可,但是成本和安全還是明顯的硬傷,有待解決。

No9:便利蜂

便利蜂的自助購物與繽果盒子相似,流程稍有不同。其入口是便利蜂app或微信內的便利蜂小程序,通過app或者小程序掃描二維碼,接下來是連接門店WIFI/掃描門店二維碼,手機掃描商品二維碼(自助模式下最多支持9件商品),然後線上利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後續還需掃描支付憑證,經確認後即可離開。

由介紹可知,便利蜂無人店比繽果盒子的技術含量還要低些,基本上與目前常規超市的差別並不大,對商品的識別是通過二維碼進行的,而非繽果盒子所採用的RFID。相對而言,便利蜂無人店的購物過程已經較為繁瑣了,其優勢可能更多是體現在渠道及供應鏈上面。

點評:

首先,從自身定位來看,就是一個便利店簡陋版無人改造,完全通過移動掃碼來完成選購和支付。。

其次,成本低廉也許是它最大的優勢,畢竟商品都是掃碼選購和支付。

再次,就安全性來看,應該問題多多,單靠探頭監控無法避免失竊問題,想來應該是此類方案最大的硬傷。

最後,就解決方案來看,也許成本很有優勢,但是安全實在不敢恭維,而且用戶體驗不好,綜合來看這並不是什麼理想的無人店布局方案。

No10:淘咖啡

作為阿里實驗室籌劃已久的「無人零售計劃」中的第一個應用場景,「淘咖啡」在7月初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亮相,「淘咖啡」是一個佔地200平方的線下實體店樣板,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體。

消費者進入淘咖啡的整個購物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進店,用戶首次進店需打開「手機淘寶app」,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同時簽署數據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顧客將手機放在認證閘機上方以通過驗證即可開始購物,之後全程無需再掏手機;接著是選購,用戶可在店內拿起任何一件或者多件商品,或者在餐飲區點餐,這個過程與日常的購物並無二致;最後是支付,支付的過程是通過一道結算門完成的,離店前,用戶必須經過這道結算門。結算門由兩道門組成,當第一道門感應到用戶的離店需求時,它便會自動開啟,用戶走出這道門後,系統會自動對顧客所買的貨物進行識別與結算,結算完成後,會有語音提示顧客此次購物所花金額,隨即第二道門便會自動打開,顧客離店。

點評:

首先,從技術實現上來看,主要採用了RFID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基礎型),相對成熟實現並無難度容易推廣。從實際效果來看,人臉識別率低(固定一人且位置需要固定),還有實際購物的時候RFID卡片是物卡分離的(我想說這個真的可以嗎?)怎麼感覺淘咖啡只是單純為了打造「淘寶造物節」這個超級IP服務的?!

其次,從操作流程來看,規劃的流程還算便捷。只是實際選購完成後檢測RFID標籤需要一件件來,貌似還是差點。點餐的時候需要服務員(不是說好的無人店嗎?為啥聽說到處都是人,感覺像是個半成品就拿出來秀了囧)重複用戶點餐信息,好像真實流程更複雜。

再次,從安全上來看,由於是RFID標籤和商品分離,感覺安全性不可靠。但是安裝了很多攝像頭,情況就不一樣,不過想說一下是不是後台也很多人力在監控呢?

最後,從可行性上來看,無論是RFID成本還是「淘寶造物節」期間的表現,我想說按道理是不可能普及了。

No11:Vitamin Warehouse

據了解,「Vitamin Warehouse」位於墨爾本聖基爾達區(St Kilda),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商店。商店裡有13台自動販賣機——所有販賣機里的商品價格都比市麵價低,並且東西一應俱全。有維他命,香水,手機套件,光碟(DVD),還有藥品,咖啡,飲料,薯片等。儘管商店24小時營業,店內卻沒有一名經理或售貨員(通過新聞介紹,已經確認屬於無人店範疇),只有店主哈利·沙薩姆(Hari Shotham)會用手機看店內的監控。沙薩姆說:「我不擔心會有失竊風險。因為所有商品都被安全地鎖在自動販賣機內,但是澳洲其他商店,比如連鎖藥店Pharmacy,東西都是直接放在外面並且沒有上鎖的,因此反而增加了失竊的概率。」

點評:

首先,從實現難易上來看,是我見過最為便捷的方案。固定的店鋪,若干台自動販賣機,簡單的監控系統加上店長遠程監控。性價比超高。

其次,地點選擇在墨爾本聖基爾達區,一個旅遊勝地,客流就不是問題,巨大的人流意味著海量的需求,一家快捷無智能無人店其實也不錯。

再次,從商品的選擇來看,自動販賣機提供的都是遊客們最需要的商品,只有因地制宜的對消費者「投其所好」才是運營布貨的關鍵。

最後,就安全方面來看,商品都鎖在自動販賣機中,並且攝像頭24小時監控,讓零售商可以隨時隨地的跟蹤店內情況,超低的商品損失率也是我看好這類無智能無人店的原因之一。

No12:友寶在線

「友寶便利店」,是基於櫃門式售貨機(我們稱作「便利櫃」)的誕生,再結合手機購買的普遍化產生的。採用了與超市存包櫃同樣的機械原理,用戶使用手機app或是紙硬幣完成購買,櫃門自動開鎖,取走商品。基於模塊化設計,每個單櫃可由主機獨立控制,功能上可以根據需求隨時增加製冷、熱鏈模塊,配合銷售快餐、酸奶、麵包和水果拼盤這類高毛利商品不再有障礙;個體櫃機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和貨道式售貨機甚至其他櫃門式售貨機級聯組合,布局非常靈活。而最初設計的源需求:盒飯也只是商品之一。

點評:

首先,從商品提供上來看,由於採用單櫃式放置,理論上完全支持全品類商品售賣,具體按照用戶分析結果和零售商布局進行配置,唯一的問題可能就是商品數量會有所欠缺,不過可以通過增加補貨頻率來彌補。

其次,從操作流程來看,挑選商品、移動支付,取物品,然後離開,操作比較簡單,便捷性不錯。

再次,從安全上來看,由於是支付後取商品,並不存在失竊的可能,基本安全有保障。

另外,從服務上來看,簡單的食品加熱、製冷都能提供,已經達到快捷消費所要具備的服務,體驗上感覺還算不錯。

最後,從可行性上來看,完全就是加強版的自動販賣機組合,無論成本還是實現難易程度都是符合大規模推廣。

【結論判斷】

整體而言,像7-11、羅森這樣的國際巨頭,在無人零售店領域的布局並不激進,這恐怕與其根深蒂固的傳統企業基因有較大的關係,技術不是他們的強項,像亞馬遜、阿里巴巴這樣有互聯網血統的企業則相對激進些,不管怎樣,技術在下一輪的零售行業較量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再結合上面章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冷靜思考,我們會發現從零售行業的發展過程、現狀及未來的趨勢來看,可以初步得出結論:無人店業態將會是零售業態的一位新成員,各類型的無人店只適用在某些特定的場景和地點,是一種對消費者特殊需求的一種重要補充形式。小生認為「目前無人店會大規模代替有人店,成為零售行業的未來」這種說法還言之過早,還有待長期觀察。


推薦閱讀:

商業地產
未來十年零售的重大變革:新零售都快說爛了,到底"新"在哪裡?
你說的新零售是什麼新零售?
時代要求——傳統行業的新實體轉型
新零售時代,三十年國美不玩虛的,怎麼玩兒?

TAG:無人零售 | 新零售 | 黑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