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父母最想要卻不敢開口的禮物
父母在,不遠遊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社會
陪伴家人已然成為年輕人用不起的奢侈品
陪伴,也越來越成為父母想要,卻無法開口的禮物
有人曾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深以為然。陪伴,是如此簡單的兩個字,卻又如此溫暖,給予我們最妥帖的慰藉。
奢侈品,英文,Luxury,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
奢侈品很好,是超脫了生存和生活之上的精神訴求。
奢侈品很昂貴,是生活中所有的求而不得。
下面這組統計數據客觀的有點殘酷:
工作後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超過30天
20%的人陪伴時間不足30天
24%的人陪伴時間僅有7-9天
22%的人不足7天
也就是說,當年輕人進入職場後
66%的人常年在外
陪伴是多少年輕人的求而不得?
記得之前有個人做了一份表格,人生軌跡都記在了表格上,看完真是引人深思!
如果按照現在人類的平均壽命75歲,那麼我們的人生不過短短的900個月。畫一個30×30的表格,一張A4紙就夠了。
每過一個月,在一個格子里塗掉,全部人生就在這張紙上了。
當你的父母是20歲上下的年輕人,他們的人生是這樣的。
(描了顏色的代表已經過去的人生)
假設他們談了一場6個月的感情,它在這張紙上是這樣的。
到了30歲上下的上班族的他們,人生是這樣的。
假如他們剛有了孩子,在你上幼兒園前,他們相處的日子大概是這樣的:
他們將持續為你操心,直到你考上大學,那麼花費的精力大概是這樣的:
假設現在他們的平均年齡是50歲,那麼他們的人生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天天見面,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一個月見兩次面,你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是這樣的。
假如你們一年見一次面,你們所擁有的能共同相處的時間是這樣的!
看完心裡竟然「咯噔」了一下,原來我們能陪伴父母的時間竟然那麼那麼短暫。所有的陪伴竟然只濃縮成了小小一個表格,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可是陪伴哪有那麼容易,年輕人想要陪伴父母,可是他們身上的重擔卻不允許,生活的壓力和對親情的渴望像一場拉鋸戰一樣拉扯著年輕人。
只有一雙手的年輕人,抱起生活的磚頭,便沒有多餘的手去擁抱家人。左右為難!
陪伴最理想的狀態要有錢有閑,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的意願。
知乎上有個很火的帖子,關於年輕人為什麼願意到北上廣打拚。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有一個疑問,你們父母怎麼樣了?
一位兒女在外的廣州老太太的回答獲得了最高的點贊量。
「現在的年輕人太把自己當回事。父母總說:你忙,忙你的去,別管我怎麼辦。花錢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花時間陪父母可不是。百善孝為先,論心不墨跡。埋兒奉母是「孝」,可那是糟粕,都自食其力了,還圍著父母轉就是糟粕。」
有人回復說她只能代表城裡人。
正如這位老太說的,我們不可否認還有一部分留守父母在年輕人外出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關注,然而這並不是年輕人自己的責任,還包括整個社會、城市的發展、資源的分配。
而那些農村走出去的孩子大多有一個物質相對貧乏的「原生家庭」,他們的父母連基本的社會保險都沒有,年輕人若真是守在身邊,怕是連老人的「救命錢」都遍尋不到。
想要陪伴,卻又無法陪伴。
這並非是一個善意的時代。年輕人在面對生活的時候需要更多的鈍感力。
那些關於成功者放棄事業回歸家庭的雞湯,就好比豬和鸚鵡同時在一架飛機上,鸚鵡說,這架飛機不好,跳了下去,豬也覺的不好跟著跳了下去,可豬忘了,鸚鵡有翅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有人喜歡用名人的例子告訴年輕人「回家去吧,不陪家人,成功沒有意義」。
這些人說,馬雲後悔創立阿里巴巴。可他們不會告訴你,如果20年前馬雲選擇守在家人身邊,這個世界連記錄他失敗的字眼都不會出現;
他們說,李開復在大病一場之後才意識到,比起世俗的成功家人和健康才最重要。可他們沒說,李開復可以調動世界上最優良的醫療資源治好癌症;
咪蒙叫囂著「你連陪伴家人的時間都沒有,憑什麼談成功?」,然而就連她的一個助理都可以「月薪五萬」。
至少也該有一個出身平凡的80、90後站出來說,他可以毫不費力,就獲得成功,這樣的雞湯才有那麼點意義吧。可事實明擺著,根本不是!
一句看似輕飄飄的多多陪伴,對於還在爬坡期的年輕人來說,不吝於去買一個愛馬仕的鉑金包。難,都艱難!
很多時候怕打電話回家,年邁的父母經常問我,何時才會回到故鄉去發展?你那離家太遠!一年也沒法見幾次面!
聽到這些話,相信年輕人的心裡其實也很沉重,我們並非不想陪伴,而是不能。
也許我們無法時刻陪在父母身邊,但我們卻可以在精神上時刻關注他們、陪伴他們。
現在通訊這麼發達,有空多與父母交流,與他們分享生活中的瑣事和趣事。他們會覺得心安!
把比較流行的新鮮好玩的時尚玩意兒分享給父母,讓父母在閑暇時候有事消遣。他們不會無聊!
鼓勵父母培養多幾個興趣愛好,在兒女不在身旁的時候也不覺孤單,有所寄託。
我們無法做到時時陪伴父母,但我們卻可以時刻關心父母,用我們力所能及的力量讓父母讓父母感到溫暖,鼓勵父母享受生活也許比陪伴更有意義。
別忘了常給父母打電話呀!
推薦閱讀:
※一份如何讓爸媽理解和支持你的方法清單
※「你在洛杉磯開瑪莎拉蒂,你老子供你上學跑滴滴」
※等不到一聲對不起
※爸媽,我有些藏在心裡的話想對你們說
TAG:與父母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