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治療雙向情感障礙

故事的主人公叫阿亮(化名),來找我做治療時19歲。

阿亮的父母都是高學歷,家中經濟條件頗好。阿亮從小性格開朗,很喜歡跟同學出外運動、娛樂,學習成績很不錯。可是到了初三,成績忽然下滑,沒考上理想的高中,父母便安排他去法國留學。

在法國,阿亮幾乎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宿舍里,沉迷網路遊戲,情緒低落、煩躁,甚至好幾次想自殺。老師發現他有自殺傾向,便讓他回國治療。回到家,母親不讓他玩網路遊戲,阿亮大發脾氣,砸東西,甚至跟家人發生肢體衝突。

阿亮的父母帶他去不少醫院看精神科,有大夫診斷他為雙相情感障礙。阿亮的父母對精神藥物比較抗拒,一直沒有讓阿亮吃藥,於是帶他來找我治療。

第一次見面,阿亮對我並不信任。聽完我對他的分析,嘴上說我很有道理,隨後沒了蹤影。

再一次找到我,已經是半年後。這期間他看了很多精神病院、綜合性醫院的精神科以及心理諮詢機構,收效不大,最終下定決心再來找我。

這一次,他才慢慢打開心扉。他告訴我,初三時之所以成績下滑,是因為當時出了一件「醜事」,使得他養成了一個用來「減壓」習慣:拿女性的內衣自慰。他自以為羞恥,沒法專心學習,一點點喪失了自信;後來到了法國,也遇到許多不順,學習狀態很差,經常掛科,更認定自己一無是處,非常痛苦,便通過打網路遊戲發泄情緒。

逐漸地,阿亮和外界的交流越來越少,覺得一個人待著才更有安全感。「我感覺整個人都廢掉了,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沒有」。有一次他去買火車票,售票員問他買啥票,他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出來。後面的人大聲催他:快點!他更加焦慮了,索性不買了。還有一次,阿亮單獨去小飯館吃飯,服務員問他要吃什麼,他竟然連話都說不出來。

阿亮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自卑——不敢與外界接觸——通過戀物行為和打遊戲解壓——更加羞愧、自卑。

(二)

聽了阿亮的敘述,我判斷,除了抑鬱症和網路成癮,他應該還有學習障礙、戀物成癮和社交恐懼症。至於雙相,應該是誤診,阿亮有時流露出的情緒激動的時候只是一種宣洩。

這一切,都跟阿亮初三時發生的「那件事」有莫大關係,可是阿亮並不願說。我只好先用心癮消除技術幫他處理戀物成癮的問題,消除他對女性內衣的強烈的興奮感。

經過了前階段十幾個小時的治療,阿亮對我的認可度增加了很多。我問他,能不能告訴我初三那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欲言又止,內心的掙扎溢於言表。我告訴他,如果我不了解根源所在,很難幫他徹底解決問題。

經過一番思想掙扎,阿亮終於把那件「不能說的秘密」告訴了我。

原來,初三時,有一次上物理課,阿亮突然非常想「上大號」,急得渾身哆嗦。但他很害怕物理老師,不敢申請上廁所,心想還是忍到下課。誰知,物理老師一說下課,阿亮一放鬆,「嘩」的一聲,最後的防線就這樣失守了。一股臭味立刻在課室里傳開,同學們都捂著鼻子,發現異味是從阿亮那裡傳出的……

「當時恨不得馬上找個洞鑽進去」,阿亮說,事後他羞愧難當,阿亮根本無心聽課,終於熬到放學,一路狂奔回家。媽媽讓他趕緊換衣服。父母平時非常忙,親子之間交流時間很少,阿亮還沒來得及跟父母細說,就被打發去吃飯、做作業了,一肚子委屈無處傾訴,非常失望。

我跟阿亮母親說起這件事,她努力回憶了很久,怎樣也想不起來這件她當時並不在意的「小事」。

結果,因為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開解,這件事帶來的羞辱感一直籠罩著阿亮,一看到同學就感到羞愧。「我曾經找了四次機會,試過努力地挽回自己的面子,但都失敗了。」自此,阿亮一改往日的開朗,越來越不願和同學們交流,上課經常開小差,學習成績迅速下降,對上學產生了抵觸。

(三)

知道了這些經歷以後,我給阿亮做催眠治療。通過催眠把阿亮帶入當時的情境中,做了情緒的置換。之後,再做了一次強化催眠治療。其後,再提起那件事時,阿亮再也不覺得難為情,反而一笑了之。

接著,我幫阿亮處理社交恐懼的問題。治療後讓他去餐館試了一下效果,回來後他興奮地跟我說:「我能和其他人正常交流!」。

心結一解開,阿亮恢復了與外界的溝通和自信。他覺得自己的網癮已經不是問題了,不再需要通過打遊戲來發泄情緒。

在談到今後的發展目標時,阿亮說自己喜歡日語,想去日本留學。所以,在治療後期,我處理了他的學習障礙問題,又給他的父母做了家庭干預,主要探討孩子以後的發展目標。整個療程大概花了30個小時,沒有服用過精神科藥物。

阿亮出院後,被父親發現又用女性的內衣自慰過一次。我及時通過電話給阿亮做心理干預,阿亮說對女性內衣已經沒有強烈的慾望了,只是偶爾想試一下。後來,阿亮考上了當地的大學,還談了個女朋友。

從表面上看來,阿亮問題很多,其實導火線只有一個,就是在初三那件「醜事」。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件「醜事」對阿亮來說是很大的心理創傷,引發了社交恐懼症、學習障礙、抑鬱症、戀物成癮,繼而出現所謂的「網癮」。

而導火線背後的根源,則是親子之間缺乏交流,沒有形成親密的親子關係。和很多來諮詢的父母一樣,阿亮的父母都是很優秀的人,希望孩子將來更加優秀,從小嚴格要求孩子,但往往卻缺少情感交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導致孩子遇到危機沒有及時去處理,聽任其惡化。

阿亮告訴過我,他以前經常放學回家見不到父母,早上起床上學時父母又還沒起床。他遇到了問題也不願意打擾他們,因為他知道父母很辛苦。時間久了,他見到父母都不知道說啥了。隔閡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家長們,再忙也要多與孩子交流。

作者為廣州日輝成癮和心理治療中心主任,華科大深圳研究院華和心理·成癮醫學研究所所長。


推薦閱讀:

當他抑鬱時,我該怎麼幫助他?——如何正確與雙相障礙患者相處·1
雙相情感障礙全攻略
我的躁鬱生活
當他想自殺時,我該怎麼幫他?
與躁鬱症共存——做好每一件小事

TAG:雙相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