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竹笛樂器演奏名人名曲簡介

1、南北二派:

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則常用顫音、打音、疊音、振音等等技巧。

此外,經過幾十年來大量演奏家的不斷實踐,創造出了諸如循環換氣、循環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飛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北派笛子的風格剛勁粗獷,他們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較短較細,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

南派笛子的風格典雅清麗,他們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較長較粗,音色渾厚柔和,清亮圓潤、悠揚委婉,主要流行於中國江南地區。

2、比較有名的演奏家:

著名的男笛子演奏家有:

趙松庭、馮子存、陸春齡、劉森、劉管樂、俞遜發、蔣國基、伍國忠、簡廣易、李大同、江先渭、魏顯忠、周林生、王鐵鎚、曾永清、繆宜民 (美國)、杜如松、張維良、張向華、詹永明、王次恆、戴亞、劉海成,陳濤、陳中申、馬迪、孔慶寶、鄧邦國、瞿同慶、高明、蔡敬民、劉鳳山、郝益軍、張延武、榮政、鄔滿棟、周波、向思義、孫曉東、易加義、郭新旺、譚炎健、劉寬忍、黃尚元、耿濤、曲祥、曲廣義、李增光、李鎮、許國屏、周可奇、吳良松、孔建華、梁培印、胡結續、戴樹紅、韓寶康、劉強、王彥、劉鐵男、周丕君、劉含有、蔡拯、林斯昆、鄭濟民、陸金山、王鍵、元修和、何維清、張平、蔣寧、高純華、鮑敖法、劉貞伶、林谷珍、李娟、趙也、曾明、杜沖等。

著名女笛子演奏家有:

唐俊喬、曾格格、陳悅、張鍾中、劉貞伶、姜妍、蔣寧、蔣真、李霜壅、李娟、揚帆、鄭盼、王瑩瑩、張瑩瑩、常箏、楊嵐、孫楚泊、范臨風、馬雲鶴、陳昀穎等。

3、優秀的演奏家簡介:

趙松庭,被稱為「江南笛王」,(1924~2001年),東陽人,是我國著名的音樂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藝代表人物、浙派笛藝創始人。他先後出版了《笛藝春秋》、《笛子演奏基礎教程》等著作,是我國第一位成功研製排笛、骨笛和銅管雙笛的竹笛大師。曾創吹笛循環換氣法。創作笛子獨奏_佳鑫笛子網站笛子獨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風光》等。

馮子存:綽號" 吹破天",1904出生於河北陽原縣。是大家都熟悉的笛界北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貢獻的老前輩,無論他在笛子演奏還是笛曲創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代表作《喜相逢》、《放風箏》、《五梆子》、《黃鶯亮翅》、《掛紅燈》、《萬年紅》.....。

陸春齡:1921年9月出生於上海。笛子演奏家,我國一代笛子宗師。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江南絲竹學會會長,被譽為「神笛」、「魔笛」和「笛王」。創作的笛曲,以《今昔》、《喜報》和《江南春》更為膾炙人口。

劉管樂:1918年1月24日劉管樂出生於河北省安國縣,其代表作《蔭中鳥》和《賣菜》,不失為北派梆笛作品中的精品,為了進一步挖掘竹笛的表現潛力,劉先生對傳統六孔笛進行了結構改良,先後開發出七孔、八孔、九孔竹笛,使竹笛在音域、調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擴展,從而加強了竹笛的表現力和藝術實踐上的運用範圍。

俞遜發自1971年至今曾先後創作、改編了近20餘首笛子獨奏曲。其中有《秋湖月夜》(俞遜發、彭正元作曲)於1984年獲全國民族器樂作品一等獎,又於1993年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獎。《琅琊神韻》於1984年獲上海音樂之春優秀創作獎;《赤日》於1986年分別獲上海音樂之春創作、演奏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蔣國基先生的演奏,立足南派,南北相融,兼容並蓄,形成極富江南水鄉情調的藝術風格。代表作有《水鄉船歌》、《採桑曲》、《雁盪秋色》、《憶江南》、《西子湖畔採茶忙》、《秦川抒懷》馬迪於一九八○年所創作,取材於陝北地方戲曲音樂,激揚豪放抒發對欣欣向榮的秦川由衷地讚美之情。秦川泛指陝西、甘肅秦嶺以北的平川地帶。

唐俊喬,出生於遼寧鞍山,笛子演奏者、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12000年9月,赴英國與倫敦交響樂團及馬友友合作首演《卧虎藏龍》協奏曲2。2002年2月,個人專場音樂會在中央電視台播出3。2016年9月14日,唐俊喬攜她的學生們在深圳音樂廳為深圳觀眾帶來一場竹笛音樂會。

陳悅,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中國著名青年笛簫演奏家。六歲隨父親學習竹笛,十二歲成名,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南派笛子大師趙松庭先生的關門弟子。1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管樂研究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中國竹笛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自幼師從趙松庭先生、蔣國基先生,後師從張維良先生。

張鍾中,1989年8月28日出生於山東,青年竹笛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竹笛專業碩士研究生;「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杯第二屆全國民族樂器演奏比賽」竹笛少年組優秀演奏獎;曾任華夏民族樂團竹笛聲部首席、viva-girl雅樂團成員,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型演出、學術交流活動,與國內外知名音樂家、音樂人合作。

笛子演奏水平各有所長,各有側重。好聽,還與個人喜好、欣賞水平等等有關。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也各有所長,各有側重。

4、經典的笛子演奏曲:

《喜相逢》:原為內蒙古一首民間樂曲,後來流傳到張家口一帶,成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戲曲的過場音樂,常用於戲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塵等動作的伴奏,經馮子存改編為笛子獨奏曲。

《鷓鴣飛》:原是湖南民間樂曲,陸春齡。也用於簫獨奏或絲竹樂合奏。後經笛子演奏家陸春齡改編,注入了江南絲竹的風格,使樂曲更加清麗動人。

《五梆子》:原為華北地區流行的一首器樂曲牌。曲調優美健朗,常用於戲曲過門。該曲牌經馮子存整理加工後,賦予樂曲以粗獷豪爽、熱情奔放的個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運用,使樂曲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牧民新歌》:我國著名笛子演奏家簡廣易先生於1966年以內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調為素材創作的曲子。作品以濃郁清新的民族民間音樂風格,親切感人的旋律、活潑跳動的節奏展現出內蒙古大草原的風光和牧場上一派生機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現了新時期牧民的精神風貌。另有代表作《山村迎親人》。

《帕米爾的春天》:竹笛考級常見曲目,但有不同版本,九級是劉富榮編曲,十級是李大同編曲,李大同先生編曲的笛子獨奏曲《帕米爾的春天》採用了塔吉克族的典型節奏7/8拍子,以塔吉克族民歌為創作素材,吸取了塔吉克族民歌《美麗的塔什庫爾干》主題旋律創作而成,樂曲歡快跳躍頗具歌唱性和舞蹈性。樂曲描繪了帕米爾高原壯麗的風光,表達了塔吉克族人民純樸豪放的性格和熱愛祖國、熱愛生活和熱愛勞動的情懷,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塔吉克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樂情緒和生活在社會主義祖國懷抱中的無比幸福喜悅心情。

《春到湘江》:創作於1976年。作者寧保生,樂曲表現了湘江兩岸生機勃發的春色美景和湘江兩岸人民建設家園的火熱幹勁及對家鄉明天激情滿懷的美好憧憬。樂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歡騰的快板、尾聲等幾部分。

《聽泉》:詹永明曲,代表作品有《聽泉》、《西湖春曉》、《婺江歡歌》、《斷橋會》、《秋敘》、《長恨綿綿》、《春耕時節》、《蘭花花》等。

《三五七》:原是浙江婺劇亂彈唱腔,以笛子為主要伴奏樂器,旋律流暢華麗。由趙松庭先生改編為同名笛子獨奏曲。

《姑蘇行》:採用崑曲音調,具有江南風味。樂曲典雅,表現了古城蘇州(古稱姑蘇)的秀麗風光和人們遊覽時的愉悅心情。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謂先生江南絲竹音樂演奏風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採用江南民歌和崑曲音調為素材,還創作並演奏了《腳踏水車唱山歌》《水鄉船歌》蔣國基作於1975年。樂曲原名《蠶鄉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調為音樂素材而創作的,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碧波粼粼的秀麗風光和水鄉人民喜慶豐收的歡悅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滿生機的畫面。

《揚鞭催馬運糧忙》:是魏顯忠創作於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獨奏曲。該曲根據東北民間音樂風格創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樂曲之一。樂曲熱情明快,以生動樸實的音樂語言,描寫豐收以後的農民駕著滿載糧食的大車,喜氣洋洋地向國家交售公糧的情景。馬蹄擊節,車輪吟唱,快樂的農夫揚鞭催馬,把豐收的喜悅鋪撒在運糧的小道上。

第一樂段

然後第一樂段,用2/4節拍,快板,模仿馬蹄節奏「噠,噠噠,噠噠噠」頻繁出現,使這段音樂的情緒非常歡快強烈,令聽眾彷彿看到運送公糧的馬車隊伍浩浩蕩蕩地奔向前方的壯觀場面,大路上,車來車往,馬嘶鳥鳴,熱鬧非凡。

第二樂段

緊接著速度突然放慢,樂曲轉入第二樂段。這段音樂採用中板,與第一樂段在速度上形成對比。音樂主題是A部主題音調的變奏,旋律剛柔並濟,個性舒展、明朗,富於歌唱性。使人彷彿聽到豐收之後的農民在喜悅地交談著,他們豐收後不忘國家,支援國家建設,開開心心地去送愛國公糧。在路上,他們揮動馬鞭,大聲地交談著,憧憬著來年的美好生活;小孩子站在車上的麻袋上,努力地揮手驅趕著饞嘴的麻雀,不時樂得哈哈大笑,再現樂段的情緒更加熱烈奔放。最後在模仿馬的歡嘶以後,笛子奏出高亢的歌調結束全曲。


推薦閱讀:

竹笛入門應買什麼樣的笛子,價位應是多少?
學長笛好還是學竹笛好?
請問笛子怎麼吹出全部音調?
有哪些適合竹笛演奏,且效果很好的歌和曲?

TAG: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