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 | TMD!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到底在說什麼?

好吧,我承認,這篇文章多少有點標題黨。

就價值而言,

實際內容所探討的深度遠遠比標題有價值的多。

商機

找到了用戶需求與現狀之間的差距,

就找到了商機。

用戶需求來源於兩個方面:

1、人性的基本需求,

2、外在環境引發的慾望。

人性的基本需求在幾百、上千年前就已經探索清楚了。

所有的社會形態,沒有任何一種比宗教更了解人性。所有的宗教,都至少有一個被人傳頌的神話故事。所有的神話故事,都至少有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所有的英雄,都有一個共同的成長曆程。

約瑟夫.坎貝爾在《千面英雄》這本書里提道,從古到今,在人類文明中出現的各個神話故事,都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原型,他將其命名為『原神話』。

『原神話』里的所有英雄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成長過程:啟程——啟蒙——考驗——歸來。

首先,所有的英雄人物都會出現在一個沒有紛爭而又安靜的新手村。然後一個偶然的事件引發了劇情的改變,英雄走出新手村,開啟了英雄之旅。一路上打怪升級,歷經種種磨難,直至終極BOSS的出現。

無論如何,英雄都不會是反面人物的對手。直到它突破自我,完成劇情的反轉。

比如《魔戒》,比如《阿甘正傳》,比如《獅子王》,比如《西遊記》…

想想看,還有比英雄一出場就把敵人踩在腳下更雞肋的故事么?

相對4:0被橫掃,在1:3落後的情況下實現驚天逆轉更讓人熱血沸騰。

好吧,我承認,我是克里弗蘭.騎士的忠實球迷。

也許你和我不太一樣,但你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任何行為的背後都有它的動機。

這個動機可以是:

愉悅(遊戲、電影…)

痛苦(醫院排隊、春節回家…)

希望(約會、高考…)

恐懼(保險、疾病…)

社會認同(身份、排行榜…)

人們購買的不是你的產品,

而是更好的自己。

趨勢創新

無論是史蒂夫.喬布斯,還是埃隆.馬斯克,都會竭盡所能地洞悉消費者未來的需求。從而通過觸發引爆點來創造新的消費者期望,驅動下一輪經濟時代的到來。

如何發現新的趨勢呢?

研究消費者,或者觀察那些優秀的企業。尤其是那些極具創新精神並且為用戶帶來更高價值的企業。

一旦體驗過真正優質的產品或者服務,人們很難再降低自己的標準。

可以通過各種商業媒體、書刊,公司新聞,社交媒體,眾籌網站,各種會議、活動,商業領袖發言以及日常生活,監測他們的信息。

你應該有針對性的獲取信息,並分門別類。

哪些屬於人性的基本需求?

哪些屬於趨勢研究?

哪些屬於變革驅動力?

哪些屬於靈感/案例?

什麼是人性的基本需求?

消費趨勢總是源於人性的最基本的需求和慾望。

理解趨勢的核心就是識別這些需求和慾望。比如成就感、參與感、自我價值實現等等。

我在上一節提到了很多這方面的內容。

趨勢研究包括哪些呢?

月初,瑪麗.米克爾在Code大會上公布了一份長達365頁的2017互聯網趨勢報告。

報告中稱中國互聯網公司很難再從數量上獲得紅利,正如馬化騰和王興在互聯網下半場中提到的一樣,每一個用戶的時間、活躍度和購買力變得尤為重要。而很多中國的大公司,比如騰訊、阿里、小米、聯想、華為正在試圖將他們在中國獲取成功的模式複製到印度。

過去一年,中國用戶花在網上的時間佔據了整體媒體時間的 55%,對著手機的時間也第一次超過了電視。

相比美國的在線娛樂消費,中國互聯網用戶更多地把錢花在了網路直播上。電商和遊戲是目前中國賺錢效率最高的兩類應用。

… …

與去年相比,今年報告的頁數比去年整整多出了70%。我建議你至少認真讀一下關於中國的章節。

我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到了《未來消費者的三大趨勢》:

1、追求更高的品質

2、更加積極的價值取向

3、自我價值的實現

6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一決定讓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極為不滿。他在給蘋果內部員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重申公司對氣候變化的立場,並抨擊總統的決定。庫克表示,蘋果將繼續致力於閉環供應鏈,並停止採礦相關活動,會更多地利用清潔能源。

與特斯拉使用鋰電池替代汽油作為能量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一樣。

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想對世界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使自己的行為遠離那些可能對環境、社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讓自己陷入消費罪惡感的漩渦

什麼是變革驅動力?

趨勢總是離不開改變。

它往往是由一些具體的公司或者產品推動的,從而產生的一系列市場變化。

去年一年微信和支付寶給中國市場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性,即便是路邊販賣小吃的大媽,也知道如何通過二維碼的掃一掃來收取費用。過去二十年信用卡沒有搞定的事情,微信和支付寶僅僅用了兩年。

移動終端的普及也成為了未來趨勢創新的驅動力。2016年末,中國手機網民佔總體網民的比例已經高達95.1%,消費者的衣食住行正向移動端深度傾斜。

如果沒有這兩個驅動力,網紅直播和知識變現經濟就無從談起。

什麼是案例/靈感?

觀察那些大企業和創新型公司,觀察它們應用趨勢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衡量現有產品對客戶期望的提升。

這些案例經常會作為我們觀察未來趨勢的佐證。

比如5月26日,阿里巴巴從易果生鮮收購聯華超市18%的股權,從而成為聯華超市的第二大股東。結合之間阿里巴巴入股蘇寧、收購銀泰、控股三江購物。以及京東到家與達達合併、獲得沃爾瑪入股、入股永輝超市的一系列動作。

我們是否可以得出和馬雲一樣的結論:不是零售業不行了,是你的零售業不行了。

就在順豐豐巢和菜鳥物流相互切斷對方數據介面不久。另外一家智能快遞櫃公司速遞易宣布,將會獲得來自菜鳥、中國郵政、復星三家公司的投資。

百貨商店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但是像7-11、全家、豐巢、速遞易這樣的便利店和快遞框卻方興未艾。

中國正式進入了『新零售』的時代。

將這四個方面結合在一起,以尋找到人們的現狀與期望之間的矛盾點。

創新就產生了。

有些創新屬於商業模式的創新,

比如滴滴的共享經濟。

有些創新屬於市場/活動的創新,

比如摩拜針對高考考生髮起的免費騎行行動。

有些創新屬於產品/服務的創新,

比如Misterb&b,一個專註於同性戀群體的民宿短租平台。

有些創新則屬於願景的創新,

比如阿里巴巴的新零售。

搜集的信息越多,對於消費者需求和未來趨勢的洞見就越接近真相。

三種聲音

一個月前,我在《如何完成你『內在操作系統』的升級&自我進化》一文中提到,要向高人學習。尤其是那些行業的領導者學習。

他們獲得的信息比你多,處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強,吃過的豬肉都跟你吃的不一樣,他們比你強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具備你不知道的認知。

向他們學習。

了解他們的視角。

是我們把握時勢的一個重要手段。

注意,我說的是了解他們的視角。

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對的。

越大的公司越容易陷入認知壁壘。

我們要學會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

5月28日,在貴陽剛剛結束的數博會(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中國互聯網的三大巨頭分別對未來進行了預測。

馬雲說,『數據將成為主要的能源,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出現,我們對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將進行重新定義』。

李彥宏的觀點是,『數據不是根本。數據更像是能源,推動時代進步的還是技術、是創新...工業時代最寶貴的東西不是煤,而是蒸汽機這樣的技術革命。人工智慧時代最寶貴的也不是數據,而是因為數據帶來的技術上的創新。』

馬化騰說,更重要的一個要素是『場景』,『最關鍵的是場景。有了應用場景,就有了市場,數據自然會產生,也會驅動技術發展,人才也會隨之而來。從不可複製性的角度來說,計算能力和大數據都是可複製的,但是市場和人才是不可複製的。』

三位大佬,三個不同的視角。

你怎麼理解這三個視角呢?

(先別著急往下看,試試尋找到你自己的角度)。

數據

6月1日下午,阿里巴巴的物流平台菜鳥發微博稱,順豐關閉了對接菜鳥的物流數據介面,停止給淘寶平台上的包裹回傳物流信息。

順豐方面回應,菜鳥提出,所有快遞櫃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順豐從騰訊雲切換到阿里雲,並要求豐巢提供大量的數據信息。

結合昨天菜鳥將會投資智能快遞櫃速遞易的信息,你會想到什麼?

馬雲不只一次的宣稱DT時代的來臨。

他甚至將阿里巴巴定義為一家數據公司。

得益於馬雲的遠見,阿里雲已經是國內最領先的雲服務公司。

正如馬雲所說,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出現,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概念將會被重新定義。

商機來源於用戶需求與現狀之間的差距。

而需求來源於兩個方面:

1、人性的基本需求

2、外在環境引發的慾望。

大數據和社會學分析可以幫助企業無限的接近消費者當下的需求,以便於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擁有更多、更好、更即時的數據,就越可能推演出更有價值的洞見,已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技術

大數據可以幫助企業無限的接近消費者當下的需求。而創新往往意味著新的趨勢。

它可以為用戶帶來更戲劇化、更令人興奮、更好的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新期望

當外部變化引發出新的、滿足人性需求的新方式時,趨勢就產生了。

而具體的產品或服務就是名副其實的潮流。

比如蘋果的iPhone,

比如特斯拉的Model S,

比如阿凡達的3D技術。

長時間以來,著名服裝品牌優衣庫一直都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時尚公司:

「優衣庫從本質上來說並不是一家服裝製造企業,而是一家技術公司,優衣庫的競爭對手是蘋果,而不是 Gap。」

-- 柳井正

在高端品牌被詬病質量差的時候,優衣庫則一直強調材質多過時尚。它與很多頂級的合成纖維製造商合作,開發新的功能材料。例如搖粒、HeatTech、3D U-Knit 技術等等。

就像蒸汽機、互聯網為這個世界帶來的變革一樣,新技術的創新給了很多新興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百度需要這樣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

瑪麗.米克爾在6月1日閏國Code大會上發布了2017年的互聯網趨勢報告。

在報告的最後,米克爾將過去的五年稱作『史詩般的五年』,全球市值最高的五家公司全部是科技公司,分別是蘋果、Google、微軟、亞馬遜、Facebook。

來自中國的兩家公司,騰訊、阿里巴巴分別排在第九和第十位。

百度、騰訊、阿里巴巴這三家在PC互聯網時代確定的BAT格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重新完成了洗牌。

雖然領先的仍然是BAT三家巨頭。

不過百度與另外兩家的距離在不斷的拉大,相較於騰訊和阿里巴巴3000億美元的市值,百度當前的市值不足700億美元。

新技術會引發新的消費趨勢,最關鍵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如何利用新技術、採用全新的方式、更好地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

馬化騰在談到李彥宏和馬雲的發言時說,我大膽點評一下,李彥宏談的是從0到1,需要由創新技術驅動;馬雲講的是從1到N,這個過程需要持續不斷的數據驅動。他們談的是不同階段。

阿里的戰略,

騰訊的產品,

百度的技術。

李彥宏選擇技術,一方面是因為百度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在錯過了移動互聯網之後,百度直接將自己的戰略核心調整到了人工智慧。他需要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從技術上引領用戶的新需求,從而獲取更多的紅利。

這是一個從0到1的階段。

至少馬化騰是這麼看的。

場景

產品論到極致,就三條:

1、用戶是誰?

2、你能給用戶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3、如何連接。

如何說馬雲的大數據理論和李彥宏的技術論是針對用戶價值的話。

那麼騰訊的定位就是連接。

北京時間6月8日,美股開盤後,阿里巴巴大漲逾13%,股價創歷史新高。一日增加430億美元,總市值突破3600億美元超越騰訊,成為亞洲最高市值公司。馬雲爸爸也重新超越王健林成為中國的首富。

5年以前,阿里巴巴一年的收入還只有騰訊的1/5。

但是現在,阿里巴巴的收入、利潤、現金流方面都已經超過了騰訊。

2017年,阿里巴巴的收入達到了1580億,比騰訊多26%,

而自由現金流則達到了688億,比騰訊多23%。

從總體上講,阿里的利潤和收入都超過了騰訊。

但是一直以來,騰訊的市值往往是更高的那一個,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是因為騰訊的盈利模式更輕。

而另一方面則是它的商業模式更具有想像力。

業界有一個描述騰訊商業模式的小段子。

問:什麼是互聯網?

答:在人工智慧沒有到來之前,人與人的連接就是互聯網。

再問:那什麼是移動互聯網?

答:微信就是移動互聯網。

那請問馬總,什麼是互聯網+?

互聯網+就是指用我們家的QQ和微信連接一切。

2016年年底,馬化騰宣布微信支付線下超過了支付寶。

騰訊的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微信月活用戶已經達到了9.38億。

三巨頭中,誰的場景最豐富?當然是騰訊。

騰訊的連接器定位,讓它可以融入一切場景

今天BAT三家分別在社交、電商和搜索有各自的主戰場和場景。

滴滴、摩拜有交通出行的場景;

微信、支付寶有支付場景;

新美大、58,有日常生活的場景和使用習慣。

有了這樣的戰場,未來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就可以藉助新技術,從而把握先機,否則的話,你空有技術、空有數據是遠遠不夠的,你提供給誰?通過什麼渠道給用戶呢?

— 馬化騰

當然是我們家的QQ和微信。

TMD

產品論到極致,就三條:

1、你的用戶是誰?

2、你能給用戶帶來什麼樣的價值?

3、如何將價值傳遞給用戶?

找到了用戶需求與現狀之間的差距,

就找到了商機。

用戶需求來源於兩個方面:

1、人性的基本需求,

2、外在環境引發的慾望。

數據(Data)可以幫助企業無限的接近消費者當下的需求。

技術(Technology)可以為用戶帶來更戲劇化、更令人興奮、更好的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新期望。

有了這兩個元素,就有了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基礎。

那麼如何將價值傳遞給用戶呢?

場景(Moment)。

它完成了人與商業連接的重構。

T、M、D,

技術、場景、數據。

它們不但是百度、騰訊、阿里當下最關心的三個方向。同時也是互聯網下半場兵家必爭的三個戰略要地


推薦閱讀:

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102):繼續聊聊旅遊景區的商機
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95):年入幾百萬美金的老外小眾品牌客人分享給我的生意經

TAG:用戶需求 | 商業機會 | 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