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階段:嬰兒成長中的自我認識
在個體生命的最初階段,嬰兒無法用自己的眼睛去觀照自身,因此,父母,尤其是母親這面「鏡子」是必要的。
透過母親無條件的關注、接納和愛的眼光,嬰兒間接地認知、認同了自己。
當兒童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鏡像認同,確認了自己一如原本面目的完整和完美之後,兒童的潛意識深處就建立起穩固的自尊感和自信感,這時候,兒童就可以脫離父母這面外在鏡子,帶著已經內化為自身一部分的父母的接納和愛,獨立坦然地面對外在的世界,穩定地去發展自身了。
但是,如果父母這面「鏡子」永遠跟隨著個體不放,個體長久地受這面「鏡子」的影響,被這面「鏡子」制約,那麼一定是個體在此階段的發展出現問題了。
當鏡像階段的問題沒有順利解決,個體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因素欠缺、動力不足,心理狀態就會滯留在原初階段里,成為個體心理發展的障礙。
典型的癥狀表現是,個體的自我感無法適當建立起來,以至於不能離開父母或者周圍人的眼光去自我認同。
造成鏡像階段發展出現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些如「鏡子」太過嚴厲,太過挑剔,太過權威,太過無處不在,以至於個體在這樣的「鏡子」中照出的自己是「無用的」、「無能的」、「沒有價值的」、「常常出錯的」、「不如別人的」。
當個體以這樣的鏡像知覺去認知、認同自己時,習得的自卑感、羞愧感、彷徨無助感是顯而易見的。
個體會變得迷失自我,無法自信和自主,無法成為自動自發的自己。
他們的潛意識深處相信自己是靠不住的,只有外在權威的指示或命令才有效。
他們會不斷地向內質疑自己和嚮往尋求認可,外界的評價和眼光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借別人的眼光從旁監測、判斷自己,透過別人的反應去確認自己做得對還是不對,好還是不好,合適還是不合適。
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自己的判斷,答案只是跟隨自己感知到的別人的反饋獲得。
這種個體對別人的表情、動作、言語特別敏感,常常會反應過度。他們還特別需要別人的讚許,特別害怕別人的批評。這種性格特徵讓他們深受其苦。
只有在有效處理了鏡像階段的遺留問題,讓個體建立起內在的自我認同感,被分裂的自我意像重新變得完整之後,個體的這些癥狀才有可能逐漸減輕、消失。
作者:紅樹林首席心理諮詢師冼漪漣
臨床心理學碩士、心理治療師、精神分析師、催眠治療師
擅長方向:
婚姻情感家庭困擾、親子關係困擾、焦慮、抑鬱、恐懼、強迫等各類情緒困擾、人際關係困擾、個人心靈成長與探索……等
推薦閱讀:
※自我實現者的愛情
※《珠光寶氣》經典台詞?
※沒有定力的人,越聰明就越平庸???
※溝通中的扭曲和遊戲 | 讀書:「今日TA:人際溝通分析新論」
※打一盆水,給抑鬱洗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