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or合作?哪個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跟娃一起玩 (id:playwithkid),歡迎微信交流:maoerhutong

上了幼兒園後,孩子的交際圈開始大起來,慢慢的就有了競爭,kiki經常回來,說我是第一個吃完飯的。她對第一的概念還是很清楚,也很喜歡當這個第一名,有時候,我更關心的是她是否有細嚼慢咽,不要為得第一名而狼吞虎咽,不加咀嚼。放到學習生活中,我也更希望她不必事事完美,但是對自己擅長的,或者感興趣的,必定窮心竭力的落實完善。

競爭無處不在,近期還看到媒體說,美國和中國正在進行人工智慧領域的競賽,爭做世界第一。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競爭也是無處不在,社會更追捧No. 1,從高考這座獨木橋上擠過來的我們,則更加明白分數、名次的重要性。但是這些重要性,僅限於在學校。走出了象牙塔,我們突然有點發慌了,社會可是多元性的,一下子好像失去了方向,以前,我們只要努力讀書,把幾門功課考好,得一個好名次就可以證明我很厲害,但是社會不會以成績和名次來衡量的,我們普通人在社會成長該如何衡量,既然成績名次沒有了,那麼還有一點能夠衡量,有量化標準的,就是金錢和地位。於是很快的,金錢地位就成了我們普世價值觀的唯一衡量標準,彷彿沒錢沒地位就是loser。事實上,我們都不希望這樣,就好像我們都不希望我們的孩子以後的生活重心就是成為一個有錢人,我們更希望他們能夠快樂的享受生活,能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找到他們人生的意義。

由此,我想到了尚年幼的kiki,我想到他們這一代,教育制度也許並未有多大改變,分數體系,學術知識體系,貫穿了他們早期的成長之路。辛苦的競爭換得的名次成績到頭來的也只是一塊通往社會的敲門磚,進入社會以後,又重新歸零,重新開始。如果競爭是這樣的存在,我們一定不希望這樣的結果,我們更希望孩子的努力能夠帶給他持續的積累,成為他們適應社會的助力器。

了解了大背景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看兒童早期面臨的競爭和合作,孰輕孰重,也許我們已經有答案了。

對於學齡前孩子,合作比競爭更重要

幼兒園中的孩子,正是合作和競爭兩種狀態的萌芽期,孩子遲早都要面對。就像我之前說的,kiki在幼兒園吃飯的時候,都要比賽拿第一,在領取獎勵的時候,孩子已經懂得,要比其他小朋友做的更好,才有獎品拿。不只是孩子,在育兒路上,爸媽們已經有意無意的陷入到一種競爭的狀態,哪個孩子說話比較強,哪個孩子已經認識了多少字,哪個孩子已經能夠背多少首詩了。這一切的比較,有時候已經讓爸媽們坐不住了。但是這才是剛剛開始,以後的幼生小、小生初,競爭會遠遠的超過合作。所以,相比較而言,合作在兒童早期成長環節中又顯得如此重要。

孩子早期即將面臨的競爭,最常見的競爭就是各種比賽、考試中的名次,而合作,其實就是孩子的社會技能,包括社交、討論問題、協同工作等。為什麼把合作跟競爭放在一起比較,因為競爭是具有排他性的,通常你想贏,比較可靠的辦法就是找個比你在這方面弱的人,如果對手的技能超過你了,那麼你就會輸。合作不一樣,合作是通過一起的努力,來創造更好的結果,無論對自己還是團隊,都是雙贏的。很顯然,競爭和合作,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從個體的發展來看,我們基本看不到早期的學習成績與成年後取得的成績有多大的關係,也就是說並不是孩子成績第一名就等於以後進入社會就能獲得極高的成就。我也曾多次看到,高分獲得美國藤校入學名額的人,很優秀也很空虛,在他們眼裡,一直在競爭,終於到達了夢想的終點,然後就好像突然就缺少了生活的動力。這些是比較特殊的例子,但是確實,長期處於競爭模式下的人,很難享受到生活的樂趣。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個體早期就懂得合作,那麼一定能夠給成年後的職業發展有著積極的可預見性的作用。也就是說一個從小會交流、懂得合作的孩子一定能對他以後的工作生涯會有很大的幫助。在學習上,孩子們通過在幼兒園發展合作技能,和同學們一起工作、分享材料,輪流發言這些,比起合作技能欠缺的孩子,更容易在社會上取得一席之地。所以從長遠的眼光上來看,在學齡前,提升孩子的社會技能比提升孩子的知識學術技能更重要,也就是說孩子更需要把重點放在合作上,而不是競爭上。

哪些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合作

合作很重要,那麼如何在孩子的成長中,能夠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合作呢,下面的一些遊戲可以幫到我們:

1、「假裝」遊戲。假裝各種動物,假裝過家家,假裝是醫生,等等。這些小小的遊戲讓孩子們可以忘掉年齡、性別、班級或者其他障礙,給他們搭起交流的橋樑。

2、搭建類遊戲。跟朋友合作搭建樂高、積木等。

3、合作或者半合作類的棋盤類的遊戲,或者是一些小組對抗類的棋盤類遊戲。

4、「聽頭的話」,讓一個孩子充當領頭的,大家聽他的安排,然後再輪流,每個孩子有當頭的機會,讓孩子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團隊或如何服從安排。

5、團隊體育運動,比如球隊,既有團隊協作又有競爭。

6、參加一些合唱團、樂隊的音樂類小團隊。

過早競爭可能會阻礙孩子早期的個體發展

其實在幼兒期,真正需要跟合作相平衡的應該是個體發展,孩子的獨立性和自我認知。個體發展是競爭不能帶來的,相反過早的投入到競爭環境中,還可能抑制孩子的個性發展。競爭就是假設孩子在某件事情上的認知水平處於同一階段,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比賽,但是,通常,早期的孩子發展都有不同的地方,不適宜用來競爭。一個語言能力暫時落後的孩子,不能表示以後就會一直失利。並且,在孩子意識到競爭之前,就應該發展出比較好的自我認同感,這樣也更能讓孩子應對以後即將面臨的激烈競爭。

對待競爭的態度,做父母的其實很矛盾,既希望孩子擁有美好、放鬆的童年,即使不是最棒的也沒有關係,但又希望他們在某些事情上面很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績,帶著這種猶豫不決的心態,就很難評估孩子的現在遇到的競爭是否適合她的年齡。所以,父母也有必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有個大方向的把握,才不至於受環境影響,亂了方寸,到頭來陷入競爭的恐慌中,把壓力傳導給孩子,影響孩子正常的成長軌跡。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競爭觀念

競爭本身沒有好壞,我們需要做的也不是逃避競爭。而是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競爭觀念。

對於競爭意識很強的孩子,引導他們不要把重點放在輸贏上。當孩子把輸贏看的太重的時候,他們通常在失敗的時候會很沮喪,感覺被拋棄,而就算贏了,也依然覺得很空虛。引導孩子把輸贏的重點轉移到個人技能的發展上來,這樣能夠讓他們贏的更有意義。幫助他們設立目標,鼓勵他們在競爭中,像優秀的人學習技能。

而對於一些懼怕競爭的孩子,也許第一步就是幫孩子建立自信。有的孩子不敢參與競爭,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家長能做的就是不斷鼓勵孩子,讓他們多次嘗試。當他們意識到自己通過不斷努力,可以提高能力的時候,也會讓他們建立起自己的信心。

所有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與自己的競爭

最後不的不提一下,我覺得最完美的競爭對手,就是自己。以前聽過一句話,和自己競爭,和別人合作。所有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與自己的競爭。任何的瓶頸都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的,只有突破自己,才有更大的成長。在一場競爭中,即便你是失敗者,你也可以從對手身上學到更多你沒有的,而你想獲得更大的進步,唯有突破自身。對孩子也一樣,當孩子面臨著競爭時,引導孩子多從對手身上學習,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努力超過現在的自己,那麼我們可以說,孩子即便是輸了,還是贏者,因為戰勝了以前弱小的自己,變得更強大了。
推薦閱讀:

寫完231篇原創育兒文章之後,我對教育有了這樣的看法|我做媽媽的5年總結
好媽媽育兒平台:告訴你一個預防兒童暈車小妙招!
太噁心了!女兒總生病卻找不出原因,直到爸爸拆開了她的吸管杯……
培養娃的動手能力,你一定需要這個
寒假別讓孩子養成這4個習慣

TAG:兒童教育 | 育兒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