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喜歡女生節

寫在前面:我對女生節的態度是不支持也不反對,我無法判定這個節日的好壞對錯。「不喜歡」的意思是,從我個人的生活經驗出發,我對女生節以及女性權利有許多糾結和困惑,找不到對這個節日的認同感。此文不是來呼籲大家抵制女生節的,而是分享一下我的這些困惑。

很長時間以來,我都不是典型的「女生」,我不好看,不溫順,很少因性別而被人欣賞。我關於「女生節」的生活經驗來自於大學校園裡的各種活動,比如各種標語橫幅:「為何百花羞澀,怪你過分美麗」、「最中間的那口西瓜,最後的那口冰激凌,都沒有某院的妹子甜」、「平生縱有青雲壯志,今日甘為裙下臣」……這些強行模擬情侶的表白,與其說是給每一個女生的,不如說是指向男生心目中那個美麗甜美的「女生形象」的。我並沒有收到祝福的愉悅感,反而有些受傷,因為我覺得成為那個被祝福的「女生形象」,門檻好高啊。

所以我對「女生節」的困惑可以歸結為兩點:「女生節」是給誰過的節?「女生節」能給女性帶來什麼,以及帶走什麼?

女生節脫胎於婦女節,在婦女節之前過女生節,實際上是年輕女性們渴望塑造一種不同於上一輩女性的自我認同。「婦女」的「婦」字包含著已婚和生育的意味,「女生」二字則有解除婚姻生育對女性自我意志捆綁的革命性。女性不僅僅是男性的妻子、孩子的母親,更是具有自身魅力的性別個體。婦女和女生的另一個區別是性吸引力。婦女帶給人以平庸之感,女生卻是年輕貌美,極富性魅力。傳統教育總在告誡女性性是危險的,因此美麗也是危險的。現代女性卻有更強烈的花錢投資自己容顏的意願,更願意展示自己的美麗。女性對美麗外表的追求,也是確立內在自我的一種需要。與傳統概念中將所有精力獻給家庭和工作的女性相比,現在的女性更願意專註於自身,這其中包含著對自我價值的認可和重視,可以說是一種巨大的進步。

可硬幣往往有正反兩面,將婚姻生育和性吸引力作為婦女和女生的區別,這非常危險。「女生」將女性群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年輕漂亮、充滿性魅力,甚至保有童貞的;一類是年老色衰、喪失性吸引力的。這種分類其實包含著女性對於「老」和「丑」的深深恐懼,恐懼的源頭來自於,對女性而言,性資本與社會地位、生存資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用性資本來衡量女性的價值,這又回到了一種非常父權的視角。性吸引力對女性而言有天然的重要性,這一點毋庸置疑。可是享受性吸引力帶來的優越感,用性資本換取優越資源,並積極維護這種秩序,這是不是一種女利?

蔣方舟說:「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殘酷真相,就是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紀,她就喪失她的性別屬性了,她就是一個人,而不再是一個女人」。按這樣的邏輯還可以說,丑的女人也是喪失性別屬性的人,她也不是女人。我認為蔣方舟說的是對的,至少是符合社會經驗的。可我困惑的是,如果女性因為某些原因就不再是「女人」,或者不再是社會認可的「女人」,那「女人」到底是一種性別還是一種特權?而特權對女性的整體權利而言,是一種破壞。同樣的,如果我不美不甜不年輕,甚至十分努力但還是不美不甜更不年輕,我是不是沒有資格過「女生節」?我想要的權利和尊重能從哪裡來?

「女生節」自出生起自帶一種輕鬆愉悅的氣質,然而權利和尊重卻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知道,如果我將男生送來的蛋糕、愛心早餐、卡片,以及男生為我搬重物、佔座位的幫忙全都看成是所謂的「蠅頭小利」,這非常地沒有感恩之心,也不近人情;同學之間表達友誼和關愛的時候,也不必生生扯上性別權利的議題。但是,當女生們都紛紛伸手索要作為「女生」的福利,「女生節」不斷地被商家和媒體炒作,甚至被鼓吹為要替代婦女節時,我確實有一種危機感。

回看婦女節的歷史,會發現這並不是女性被男性關愛的節日,而是女性為爭取自身權益而不斷抗爭的紀念日,婦女節的全稱是「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在婦女節的語境中,女性的主動性體現在對女性權利的關註上,而如今的女生節被包裝成女性「買買買」的節日,或者女性被表白的節日,以商業化來將女性議題去政治化,將女性主動對權利的爭取偷換成女性被動地享受性別特權,這讓人感到了矮化和輕浮。

如果以拉橫幅、送蛋糕、送早餐為起點,男性對女性的愛和興趣能夠逐步轉化為人與人的相互理解和平等;如果以關注自己的美貌為起點,女性能夠更充分地意識到自我的價值,並以自我為原點關注女性群體權益和價值的實現,那麼「女生節」將成為很多美好事情的開始。可是如果僅僅停留於表面,那女生節的狂歡也不過只是女性符號的又一次被消費。我心目中理想的女性節日是,不僅讚美那些美麗且擁有豐厚資源的女性,更要保護那些尚處於弱勢地位的女性,並且反思「弱勢」是如何形成的。

最後,說個題外話:如果靈魂是可以與身體分離的,那靈魂有性別嗎?

個人公眾號:不方圓(not_fy9414)


推薦閱讀:

95後女性不甘限於賢妻良母角色有什麼問題嗎?男性網友如何看?
除了刷推特,國際婦女還在用什麼方式定義自己?
被物化?被騷擾?愛花錢?敢發聲?女性在體育圈的生存現狀了解一下

TAG: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 | 女權思潮 | 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