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學姐帶你看「不一樣的中美戀愛觀」丨擇由留學

記得去美國留學之前,我對美國人戀愛方式的印象還停留在流行美劇《緋聞女孩(Gossip Girl)》中,加上平時聽說的關於西方人戀愛觀的傳聞,總覺得相比中國人,西方人的戀愛觀更開放,更隨意,更「不靠譜」。

我高中在美國交流期間,有一次在去夏威夷的飛機上,遇見了一對來自波士頓的律師夫婦。漫長的飛行時間中,我和這對夫婦天南海北的聊,當請教他們對即將來臨的大學生活有什麼建議時,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竟然建議我在大學好好體驗和「不同的」人談戀愛,並且多積累人生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男律師甚至毫不介意地分享了他在遇到現在太太之前,和多名不同族裔女性約會的經歷,令當時的我「大跌眼鏡」。在美國讀書多年後,我越來越意識到美國人對戀愛、擇偶、婚姻等方面的看法和中國人有很多的相同與不同。

一、「美式 VS 中式「早戀」

大部分美國人從青少年、高中時期開始約會,這在美國社會裡被視為正常隨意的事。

一方面,青少年可以通過不斷戀愛來積累經驗,獲得感情方面的成熟度,即使年少時的戀情很難持久,美國的青少年在經歷過失戀、分手等挫折之後卻能在感情中迅速成長。另一方面,他們能較早地了解到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戀愛類型,形成自己的戀愛觀,這樣也不容易被父母在感情方面過度干涉。

在中國,「早戀」是一種特有的概念,大部分家長都視早戀為「洪水猛獸」,一有苗頭就要「趕盡殺絕」,生怕影響了孩子的成績和前途。

我在美國高中期間,所在的Homestay家庭有一兒一女,兒子是8年級,女兒是10年級。兩個孩子都分別有了男女朋友,平時Homestay媽媽不僅會接送他們去約會,甚至還會經常邀請孩子的男女朋友來家裡玩。這讓我再次感到震驚!

我和Homestay媽媽關於這個問題交流過,媽媽表示孩子們有男女朋友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而「早戀」的概念讓她一頭霧水。相比之下,美國家長對待孩子「早戀」的態度,以及孩子們也能和「戀人」正大光明的相處,和國人的概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早戀」時期,恰好是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正處於對異性的產生好奇感和興趣的時期,如果家長不能妥善處理,反而「如臨大敵」一樣去壓抑孩子的天性,反而會激起逆反心理,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二、美式的約會文化(Dating Culture)

在美國,約會通常意味著男女一起去看個電影、喝杯咖啡、吃頓飯,是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尋求歡樂的好機會。和中國約會文化中一對一不同的是,在這個階段的美國男女未必只和一個異性約會,他們可能同時在和好幾個異性約會並從中挑選出和自己更為契合的人。

美劇《緋聞女孩》里,女主Serena開始和一名有好感的藝術家約會時,因為發現對方除了她還在見不少女孩而感到很失望,但在藝術家向她解釋他對約會文化的看法後,Serena表示了理解和接受,繼續和藝術家約會直到他們共同同意成為一對一的關係。

而在中國,約會階段歷來有「不成文的」一對一的規定,不然就會被他人認為是「渣男渣女」「人品差」「花心」「不靠譜」之類的。

不僅如此,中式文化下的約會「目的性」往往更強,比如大部分男女從第一天約會的目的就是是否能夠戀愛,而戀愛的目的就是為了結婚,彷彿「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都是耍流氓」。因此,中國男女在約會階段保持的「一對一」,某種程度上更強調了對結婚的目的性。

美國人在成為正式的男女朋友之前,約會的階段可長可短,也許會「進化」成男女朋友,可能會保持現狀,也可能會「倒退」,並不像中國人會很明確自己和對方的關係處在什麼階段。處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對男女約會習俗都有不同的理解,並不分優劣對錯,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能認同、能接受的方式。

三、擇偶觀,中外一致偏愛「靠譜」類型

在選擇另一半的時候,美國人普遍更傾向於自己做決定,而中國人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

由於大部分美國人很早就開始積累感情方面的經驗,有更多trial and error機會,所以同齡的美國人和中國人比較起來通常在感情方面更加成熟,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合適什麼樣的。父母對於另一半的意見雖然也重要,但不是決定性的,更多的是由男女雙方自己決定自己是否喜歡對方。

相比之下,中國的文化並不鼓勵孩子年輕時就開始積累戀愛經歷的狀態,導致很多中國年輕人成年以後,甚至工作以後都缺乏戀愛經驗,還要仰仗父母多年的經驗來「指點一二」。

在中國的擇偶過程中,社會價值觀,父母意見這些「干擾因素」所佔的比重相比美國也大多了,筆者身邊不少在美留學多年的男女同學分手原因往往也是「家長不同意」「家庭條件不合適」等。房和車的概念在亞洲國家中相比美國,也更容易被強行植入一段戀愛關係中。

有趣的是,對於感情觀相對成熟,戀愛經歷豐富的女生來說,不同文化下的擇偶觀其實非常相似:女性們都更偏好靠譜的好男人類型,認為他們更有責任心更忠誠,更願意和這種人一起度過人生

由此可見,傳說中西方人對待感情更隨便、不靠譜並不準確,對感情認真負責的類型走到哪裡都會更受女性青睞。

四、年齡對中西女性的影響

隨著女生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在校讀書年限越來越長,對戀愛結婚年齡都產生了影響。年齡的增長,不僅對中國女性,對西方女生的心理和生理也存在一定的影響。

對中國女生來說,往往過了25歲,家長就開始焦慮,開始積極地為孩子籌劃找對象相親,不少留學生和海歸們雖然在國外接受「西化」,依舊「逃不過」這種命運。

還在美國讀大學的小H就常因為找男朋友的事情和媽媽隔著太平洋吵架,媽媽認為她已經20歲了還沒男朋友還不著急,不幹「正事」,於是天天催她去隔壁某著名理工大學「鍛煉身體」,想讓她「偶遇」個男朋友。海歸女小C抱怨說,本來以為研究生畢業,回國工作可以開始享受精彩的生活了,家人卻「當頭一棒」,總是催促著找男朋友相親,彷彿她再不找就馬上40歲了,後來她甚至心煩到打算自己搬出去住。

上圖來源於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統計的關於從1947年到2013年,美國男女初次結婚的年齡。可以看出,初婚年齡從50、60年代最低的年齡開始一路飆升,2010後的男性首次婚姻在28-30歲之間,而美國女性初婚的年齡在26-28之間。

在美國的多元的社會下,有單身主義者,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式家庭,有「二婚三婚」組建的大家庭,有跨族裔家庭,還有同性家庭,並沒有統一的社會標準「壓迫」你,強迫你在某個年齡之前結婚,並催促你把結婚生子當成「人生目標」。隨著年齡的增長,未婚的美國女生依舊會受到影響,然而相比中國女生由於年齡而承受來自父母、親戚以及社會上的強大外部壓力,美國女生卻面臨著不同的壓力。

外部的壓力常常是來源於生活方式(life style):當你周圍的朋友、親戚慢慢步入了人生的下一階段,你不由開始思考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是否也需要改變;儘管生出下一代並不再是每個女性必須做的,而成為了一個選擇,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少美國女性仍舊會受到來自內部的生理壓力,從而產生了焦慮感。由此可見,年齡並不只會對中國女性產生影響。

五、中美對比後的啟示

大部分的留學生們在中國長大,又去美國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無論是堅持「中式」還是吸收「西式」,往往都會形成自己獨特的戀愛觀。

海外的留學生們的優勢在於處在美國寬容、自由的大環境里,更習慣進行批判性的思考,通過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來樹立自己的戀愛觀,而不是copy 父母的模式,或過度受他們的影響。

然而,傳統文化的影響和來自社會、父母、親戚的壓力,對於成長於集體文化中的留學生們依舊不可小視,這樣往往也導致了很多矛盾衝突。無論是誰,無論是身處何地,人都難免不會受到周圍環境和人的影響,基於不同價值觀而做出的決定,也常常無關對錯。

更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這些外界的影響?你是否認同這些影響背後的價值觀?你內心的感受和判斷是怎麼樣的?有時候,你做出的選擇和決定,最重要的不是對他人負責,來給他人一個交代,而是成全自己,對自己誠實。

本文作者:

  • 想了解更多留美申請的信息?關於擇由教育公眾號(zeyouedu),獲取相關資訊!

推薦閱讀:

留學生信用卡有哪些值得申請?
轉筆?呵!小Case!還有這些咱天朝留學生 神技能,就說你是不是無法超越!?
為什麼欺負你?忍,從來都不會好。
怎樣才能避免美國簽證被拒簽誤?
德國留學生遭遇撒旦教?一場營銷號的炒作而已。

TAG:留學生 | 戀愛 | 擇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