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化臨床實踐》讀書筆記(第七章)
依戀創傷
依戀關係中的創傷,會損害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
思維會抗拒審視痛苦,一如生者總是畏懼死亡。
心理忽視
情緒忽視:對於兒童的情緒狀態缺乏共鳴和反應
認知忽視:無法支持和培育兒童的認知和教育發展
社會性忽視:無法支持兒童的人際和社會性發展
虐待行為代表的是極端的自我中心,是一種心理盲性狀態,也是心智化失敗的表現。
PTSD
PTSD的核心癥狀之一是重新體驗創傷,為了阻斷,患者會採取迴避的策略,甚至泛化地迴避心智化。思維壓抑這一心理過程的矛盾在於,它會增加個體企圖阻擋在頭腦之外的那些想法進入頭腦的可能性(反作用)。
治療的目標是讓個體從極為痛苦的重歷狀態(精神等同性)轉變為痛苦但可以忍受的回憶狀態(心智化)。
「90-10反應」:因為過於敏感,所以在患者的情緒反應中,只有10%的反應是基於現在的應激源,其餘90%都是基於過去的創傷性應激源。
相比通過假裝知曉來降低不確定感,共情病人的「不知曉」的狀態要更加困難。
再次活現
將過去的創傷經歷在當前的生活中重演,再次成為受害者。
心智化的價值在於它會以安全依戀關係和情緒調節的形式促進抱持。建立起敘述的連貫性——在講述創傷的同時不會陷入過去,或被情緒淹沒。
創傷的治療關係
最初,治療強調的安全和發展一種治療同盟,確立界限。鑒於為具有依戀創傷史的病人提供一種依戀關係,這本身便是一個兩難的處境,治療同盟和治療框架會因此不斷地受到破壞並需要修復。
讓病人將創傷性的記憶和相關的情感作為有意義的和可以應付的體驗保留在頭腦中,並具有通過使用情緒調節策略和重新聚焦注意的方法來讓其置於頭腦之外的能力。
內在世界:產生更多具有不同選擇的省映能力和更少的自我挫敗的阻礙。社會關係:產生更靈活、自我挫敗程度更低的互動。
使用任何手段來治療創傷都是在鋼絲上起舞。
讓PTSD持續存在的三個認知領域:有關自我的負性認知,有關世界的危險性的負性認知,以及認為自我應該為創傷的發生而受到責備。
重建思考和感受方面的自由是以心智化為焦點的治療最根本的目標。
推薦閱讀:
※我都27了,進商場買衣服還會不自主緊張手心出汗,特別是沒有明確目標時候,怎麼解決?
※男人會毫無目的地對一個女人好嗎?
※為女朋友哭會不會顯得自己太軟弱?
※為什麼有少部分奧迷要強加「奧特精神」到圓谷和別的奧迷身上?
※沒有感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心理 |